国人迷恋的进口液态奶:专供中国的过期奶?
2016/3/2 数字健康网

    

     随着近两年来跨境电商越来越火爆,各种境外商品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国人特别热衷的进口牛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内外的液态牛奶保质期差异不小——国产牛奶的保质期短则3天、30天,最长有4个月、6个月,而进口牛奶保质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一年。

    

     进口奶为什么会有如此漫长的保质期呢?据一位资深的进口牛奶经销商介绍:“进口牛奶首先要经过出厂检测、出境检测和入关检测三道程序,仅所在国检测大概需要8至10天,随后进口牛奶的海上运输时间一般为30至45天。此外,报关还要2周,商检要15天到1个月。这些时间是硬性规定,没有一个环节可以省略。也就是说,一瓶保质期为12个月的进口牛奶,除去2至3个月检测运输时间、保质期最后3个月不易销售带来的时间成本,黄金销售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所以,这都是进口牛奶不得不延长保质期的重要原因。”

     ◆◆ ◆

     超长保质期是否造成营养损失?

    

    


     低温奶即巴氏灭菌奶,是指将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的杀菌,瞬间杀死致病微生物,属非无菌灌装,其细菌含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保质期有要求,最好在3天以内,对储存条件有要求,一般为2℃-6℃。

     常温奶,是超高温灭菌奶,是指在130℃-140℃下,进行4-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并在无菌状态下灌装。这种保质期通常可达6至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可在常温下保存。

    

    

     进口牛奶由于运输周期长、到达货架时间长,因此绝大多数为采用高温灭菌法的常温奶而非巴氏奶。超高温灭菌奶,营养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不少进口牛奶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远比国产常温奶的保质期长,这意味着当初杀菌时温度更高或时间延长。资料显示,超高温灭菌奶在加工时,杀菌温度约135℃—150℃。在这种条件下,维生素C损失率约六成,维生素B损失率约两成,可溶性钙损失也较多。

     牛奶作为动物饮料,一般而言,从第四个月开始,其物理性质将发生变化。比如说蛋白质开始析出,油和水开始分离,牛奶的香气、风味、甜度、口感、颜色都开始下降,苦味和不愉快的气味开始上升。保质期越长这种情况就越多,但是按照现在工艺技术可以通过在牛奶里面添加大豆蛋白,改变分层现象。问题是,融合了蛋白质、脂肪、钙的乳制品,这些成分不能充分被人体吸收。

     所以理论上而言,延时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即使牛奶没有变质,但蛋白变性,造成营养也流失了很多,对吸收也不利。

    

     相关链接▼

     与巴氏乳营养接近的“生鲜奶”

     按照牛奶产出后的加工步骤,除了巴氏奶,还有一种更为原始的牛奶——“生鲜奶”

    

     “生鲜奶”通常也叫生鲜乳(Raw Milk),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目前市场上有少量“生鲜奶”以散装形式出售,一般需要煮沸饮用。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会发生聚集上浮,从而带来“粘稠”、“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

     不过,研究表明“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的纯奶其实在营养及人体健康功能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生鲜奶”没有经过任何消毒处理,而且产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没有检疫、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难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国内外都有因食用“生鲜奶”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报道。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建议: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数字健康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