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情传播的“小恶魔”怎么又是它?
2016/3/14 数字健康网

昨日(3月1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关于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见于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该病主要影响人类和猴子,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该病可造成破坏性极强的疫情,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可予以预防和控制。

疾病的初步症状通常在感染之后3-6天出现。第一期也称急性期,特征是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在3-4天之后,多数病人好转,症状消失。但是,在少数病例中,疾病进入“毒性”期:重新出现发热,病人形成黄疸并有时出血,在呕吐物中出现血液(典型的“黑色呕吐物”)。进入毒性期的病人约有50%在10-14天之内死亡。

黄热病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以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煞蚊属等,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经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递。
黄热病治疗方法
对黄热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大力建议把疫苗接种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供前往流行国家的旅行者和当地居民使用。


中国疾控中心风险评估
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无埃及伊蚊且不属于我国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北京气温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在罗安达省的受影响地区,黄热病的主要病媒埃及伊蚊密度高,因此存在向未受影响地区传播的高风险。而且这一风险因易感个体比例高而进一步加剧,唯一受保护的人群是持有国际疫苗接种卡的公民以及2008年以来接种过黄热病疫苗的儿童。世卫组织继续监测流行病学状况并开展风险评估。据目前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安哥拉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

小编建议:北京的乡亲们别担心,你家没有埃及伊蚊,应该是不会进一步传播的。前往安哥拉国家旅游或做生意的盆友们,多带点蚊帐,蚊香,six god什么的,接种黄热病疫苗就更好啦~

小编心累感悟:埃及伊蚊兄,你是奥特曼请来的怪兽吗,怎么寨卡、登革热、黄热病的,都有你???最心塞的是,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已查明有埃及伊蚊存在。可是小编现在在广州耶,哭哭…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数字健康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