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麦特纳 - 发现核分裂的另一要角
2015/5/22 哲学园

     被遗忘的麦特纳

     发现核分裂的另一要角

     (这是小编多年前收藏的一篇文章,没有作者署名,现网上搜索也没有结果,作者有缘请联系小编,谢谢!哲学园于15年3月7日还发过两篇关于迈特纳的文章)

     莉萨?麦特钠(Lise Meitner, 1878~1968年)和「核分裂的发现」息息相关。但是对她的报导总是有遗落和偏颇:在柏林的研究小组成员为麦特纳、哈恩(O. Hahn)和史特拉斯曼(F. Strassmann),但只有哈恩得诺贝尔奖;铀受中子撞击分裂产生的钡被发现时,她不在柏林;但她是第一个提供理论解释者;她和哈恩是好朋友,但在哈恩的传记中,她是一个被描述成生活在二度空间的人物,苍白、无生命,偶而就如同银幕上的影像一闪即逝。在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中,陈列着她为铀受中子照射实验设计的仪器设备──铅容器、射源、蜡块、计数器、放大器等,放在一个木桌上,是她在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物理组研究室所装置的。现在的告示牌上却标着「奥图?哈恩工作桌」,旁边一块小匾上,提到史特拉斯曼;却一点也没提到麦特纳的名字。

     柏林小组的领导人逃亡瑞典

     记载显示:麦特纳不仅是柏林研究小组的成员,而且是领导者。也指出:由于当时德国采「种族迫害」政策,不仅逼使麦特纳逃离德国,如果哈恩承认和麦特纳之间不间断的研究关连,也会使他陷入险境;这逼使哈恩否认与麦特纳的往来。

     在1938年七月十三日,麦特纳带着10马克和一些夏天衣服,怀着恐惧逃出德国。这处境对麦特纳而言,是已经坏到极点了。她被迫和心爱的每一件事物分离:工作、职位和朋友们。当时她和哈恩已认识三十年,她是他儿子的教母,而哈恩对她而言更介于同事与手足之间。她离开了她的物理组,她在1920年代的成功,促使世界对该研究作整体性的认同,却被迫离开未完成的铀探讨。记载显示:这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她在1934年,受到费米之「中子辐射」实验所吸引,而决心把这实验带到柏林来研究。首先她花了好几个星期才说服了哈恩加入她的计划,然后她一直领导着铀调查实验达四年之久,一直到她被迫离开德国的前夕。从那段时期的出版数据显示:无论在研究内容、方向或目的,都指出这是一个核物理学的问题。

     在纳粹时代的德国,政治因素控制了一切的活动;由于「政治兼容性」,促使麦特纳、哈恩和史特拉斯曼三个反纳粹的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史氏是一非常勇敢的人,其一生坚决不加入由纳粹势力所控制的德国化学学会:且曾冒着失去妻子、幼儿和自己生命的危险,把一位受迫害的犹太人收藏在家中达数月之久。在某些程度上,政治考虑影响了研究题材的选择:由于超铀元素保证是一个受国际瞩目的研究焦点,所以替这些列于政治黑名单的人物,带来了期待的保护伞,他们亟需被认同,当然也使得他们的研究和在巴黎的伊痕?居礼及其同仁的竞争更形尖锐。

     发现了钡元素

     1938年九月,麦特纳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赴诺贝尔物理研究所任职。这是个新成立的研究机构,组织和设备皆不完善,她并没受到热烈的欢迎。另一方面,由于此地邮件传递非常快速。使哈恩和麦特纳仍保持紧密的书件联络。在九月底,他们的通信因恐惧战争波及捷克而分心,但随即因慕尼黑和约之达成,又恢复专心思索在铀元素上的研究。当时居礼已观察到一个半衰期3.5小时的物质,但一直无法解释。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哈恩在写给麦特纳的信上提到,他确信镭是产生3.5小时活性的原因。当麦特纳向哈恩质疑时,他和史氏却声称发现三个镭的同素异形体及其衰变产物。这时麦特纳仍是此小组成员。哈恩写信给她说:「如果妳帮我们想出,为何在慢中子撞击铀,会使铀产生α衰变,致铀衰变为钍,钍再衰变为镭,且直接形成镭的几个同素异形体?我们将会很感激。」于是麦特纳很热切地去思考镭或锕同位素是如何产生。于是她要求更详尽数据,并且向哈恩保证不告诉别人。铀问题此时是处于最昏黯模糊的时期了。

     1938年十一月,麦特纳与哈恩在丹麦哥本哈根进行秘密会谈。虽然他们在后来的信中未提起这次会谈,也未告诉任何人有关这次的见面。而在哈恩写回忆录时,也似乎已忘了此事,但在波尔研究所的来宾登记簿上,清楚地记载着十一月十三、十四日他们在此地见面。且从哈恩的私人行事历中发现:麦特纳和他在十一月十三日早上6:48见面后,共进早餐且商谈了数小时,隔天早上还接受波尔夫妇的邀请,到他们家中。麦特纳过去在柏林的生活是充满自信且武断的。她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哈恩,对于物理学之领域,你是一窍不通。」所以麦特纳可能要哈恩再仔细地检验所发现的镭,理由是:所谓发现新镭同素异形体及其锕系衰变产物,正如同过去被误认为超铀元素之形成,是错的。因为从铀形成镭,需要二次激烈α衰变。而中子引发α衰变,就吾人所知需要快中子。但哈恩所发现的,在使用慢中子时,似镭的产物变多。对物理学家而言,这是个梦魇。

     哈恩带着这些讯息回到柏林,他并未告诉史氏,但史氏了解这讯息的来源。他后来写下:「幸运地,麦特纳的意见和判断,对在柏林的我们影响极大,使我们立刻采取必要的『控制实验』。」

     因此,他们开始了分量结晶(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和指示剂(indicator)实验(案:添加已知分量之元素当指示剂),最后终于达到了高潮──在铀受中子撞击的反应产物中,发现了钡元素!

     令人吃惊的结论

     此时,麦特纳忧郁地回到斯德哥尔摩,对她而言,此时是黑暗时期;除了工作不如意外,更担心她妹妹会被捕。一连串打击,使她如此形容自己:「我觉得我像是上紧发条的玩具娃娃,带着微笑做些机械动作,但没有真正的自我,这样你就知道我的工作性质,但终究我还是感激这样的日子,因为这样可以逼我集中思想,仔细思考。」她逼哈恩给她有关「验证镭」的进一步新消息。

     在同年十二月十九日,哈恩写信通知麦特纳,首次提到实验结果:「结果是如此的奇异,目前我们只通知妳....。我们发现所假设为『镭』的同素异形体,其化性表现却像是钡。」这是一令人吃惊的结论,他恳求她提供解释:「或许妳可以想出一个怪诞的解释,但我们仍不相信:为什么钡元素的原子量会超过137?」过了两天后哈恩又来信说:「如果我们能再像以前一样地共同工作,是多么美好的情景....,我们已无法隐瞒我们的结果,即使这结论在物理上是很荒诞。我想,妳会帮我们一个大忙,如果妳能解决如此棘手的问题。」

     哈恩曾写信给麦特纳说:「如果妳可以提议出任何可发表的,那我们二人仍是一齐工作的伙伴。」这不是他们可以一齐发表任何文献的提议(因为他们知道政治上是不允许的),而是表示他们持续的共同实验合作,肯定她是小组的重要成员。如史氏后来所提到:「麦特纳没有直接参与核分裂的发现,有什么关系呢?....她过去一直是我们组里在心智、知识上的领导者。即使发现核分裂时,她不在场,但她仍是我们组的一员。」

     当麦特纳十二月二十一日收到哈恩第一封信后,立即答复道:「你的镭元素结果,非常使人困惑....,一个慢速中子撞击的铀元素,应可能会导致钡元素之形成!....,虽然如此大规模核分裂的主意,对我来说很难接受;但在核物理学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惊奇和意外。且从中得到一个经验:没有一个人可以无条件武断地说『那是不可能』这句话。」

     想想看,这些话对哈恩的影响有多大!当十二月二十三日,她的信抵达柏林,可说是哈恩一生中所收到最好的圣诞礼物了。现在的他可以更进一步思想所谓:「铀原子核大规模分裂的说法。」四天之后,在《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所投稿件的校样稿上,加一小段文字,建议说:「过去所谓超铀元素,一直被以为是与Re、Os、Ir等同族而较重的元素;取而代之,可能是较轻的Ma(现称为Tc)、Ru、Rh....等的同族元素。且Ba+Ma质量数和为138+101,恰为239!」这段文字使该文更有内容,就是暗示原子核实际上分裂了。但哈恩似乎在一瞬间遗忘了原子序的重要性(因Ba+Tc的原子序56+43=99,远超过92),这也证实哈恩的这段文字极不寻常。

     第一个核分裂理论的诞生

     当时麦特纳和她的外甥,物理学家佛来西(O.R. Frisch)和他们的朋友一起欢度圣诞节。当他们走在雪中,建立了核分裂的第一个理论:「原子核就像一不稳定的水滴,由一微小的表面张力所界限,随时准备向外扩展;且受到外来微弱的刺激时,会分裂成二部分,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从佛来西事后写的回忆文章,我们了解他的喜悦,而麦特纳却惊愕不已!她了解从前所谓的超铀元素,一定

     是分裂碎片,而不是原子序在铀之后的较重元素。这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未能亲自参与这个美妙的发现已是够糟的,连带的也证实了她四年来所做的研究工作是错误的。

     她在新年写给哈恩的信上说:「如果超铀元素消失了,你们的处境要比我好得多了。因为你们发现了核分裂,而我只有四年错误的结果要丢弃;对我未来要重新开始找工作,实在不是个值得推荐的好成绩。」

     二天后,当麦特纳回到斯德哥尔摩,并研读文献报导后,她更有把握了。「我虽然不十分肯定说你们真的由核分裂产生钡元素,但我发现这真是一个完美的结果。衷心地恭喜你和史特拉斯曼,在你们眼前将是一片宽阔而完美的研究领域;相信我,虽然我一直无所获,然而我却为这奇迹似的发现而喜悦!」

     1939年元月第一个星期,是麦特纳的一段美好时光。她和佛来西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她不再哀悼失去的「超铀元素」,一旦她了解到「分裂碎片」,他们就证实了分裂假说。使得多种同素异形体的解释,不再需要了。并且解释了长系列α衰变现象。可告慰的是:她能从早期研究工作中,得到一些成果:铀之同位素──铀-239(半衰期:23分钟),不但具有活性,且可以用来产生原子序93的新元素。元月十六日,麦特纳和佛来西把他们的研究手稿送到《自然科学》期刊,但几天后,一份受审手稿复印品送到哈恩和史氏手中。这份手稿包含了许多可经实验证实的预测;如当经铀分裂产生原子序56的钡元素出现时,必会有原子序36的氪元素随之出现,而氪再衰变为铷、锶、钇等。

     对哈恩而言,1939年元月份令人不太愉快的。当他发现钡元素之报告在元月六日发表之后,同单位的物理学家开始抱怨哈恩没有立刻和他们分享实验结果,虽然这些只会抱怨的物理学家,并未提供任何的助力。由于没有从物理上得到任何明确的指示,哈恩开始对钡元素的发现,感到不安。他和史氏只能一再地证明它的存在而毫无进展。一直到看了麦特纳和佛来西的文稿,才恍然大悟而开始寻找氪元素的存在和它的蜕变产物。

     哈恩后来写了许多自传和回忆录,却都没有叙述麦特纳如何把「中子撞击铀元素」的计划,带到柏林。也根本不提他们在1938年十二月在哥本哈根的会面。他认为核分裂的发现完全是化学的功劳,而物理学家错误的假设:「原子核只能进行微小的改变」阻碍了核分裂的发现。(编案:这一点也受到诺贝尔奖评审的同意,所以颁给他1944年的化学奖。)在麦特纳的一生中,她从未同意别人替她写自传,也不愿自己写。但她却把大量书信和文件保留下来,我相信她这样做,或许是不想让她的故事永远遭埋没吧!

     (取材自R. L. Sime, "Lise Meitner and thediscovery of fission", J. Chem. Ed., 66:373~376, 1989.)

     参考数据

     1.杨觉民译 劈开原子核 本刊十六卷六期447页

     2.李政道讲 江才健译 弱作用的历史 本刊十九卷五期352页

     叶铭芳任职于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

     109元素命名为Mt钅麦(265),以纪念麦特纳。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