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鹜终身,传奇自始开---阿西莫夫与坎贝尔的第一次会面
2015/8/24 哲学园

     阿西莫夫一生写了两部自传。第一部写于1979年,分成《记忆犹新》(In Memory Yet Green)和《欢乐依旧》(In Joy Still Felt)上下两卷出版。第二部《人生舞台》(I. Asimov: A Memoir)写于1990年,在他去世后两年出版。

     他写作自传的秘诀就是靠外挂“记忆硬盘”——他的日记。事实上,自1938年1月1日(他18岁生日前一天)起,阿西莫夫就开始记日记,直到他去世前,50多年从未有一日间断。他记日记最大的特征就是——只作钜细靡遗的事务性记录,不加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在他一部早期作品选集《早期的阿西莫夫》(The Early Asimov,1972年出版)的序言中,他就凭着日记的帮助,准确而详尽地回忆了他与传奇科幻编辑、黄金时代科幻教父约翰·坎贝尔的第一次见面。可以说,这次会面对阿西莫夫的职业生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阿西莫夫对科幻的兴趣起源于父亲糖果店里售卖的低俗科幻杂志(Pulp magazine)。9岁起他就不间断地阅读《惊奇故事》这样的早期科幻杂志。在30年代中期,他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科幻迷。他追看和收藏市面上几种科幻杂志,坚持给杂志社寄去读者来信,还积极参加科幻迷俱乐部组织的活动。如同每一位科幻迷那样,自然而然的,他有了自己动笔创作科幻小说的念头。

    

    1934年的阿西莫夫

     1937年5月,17岁的阿西莫夫开始创作自己生平第一篇科幻小说。但当时他只写了几页就告放弃。他后来解释说,从创作一开始,他就没有只是自娱自乐的打算,而是想着要投稿和发表。然而这种“我要发表”的野心却带给年轻的他不能承受之压力。而一年之后的一个意外事件却重新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

     1938年5月,《惊异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将出版日期从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三改至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当杂志的六月刊没有“按期”上市,小阿西莫夫有些慌了,做什么事都不得劲儿。5月17日,他实在忍受不住等待的煎熬,直接坐上地铁跑到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79号的杂志社。工作人员告诉阿西莫夫出版期变更的消息,两天后他果然收到了新一期的杂志。

    

    阿西莫夫等待的《惊异科幻》1938年6月刊

     这次对杂志社的“冲动拜访”重新激起阿西莫夫想要写作和发表科幻小说的野望。他捡起去年未写完的稿件,用一个月的时间一鼓作气完成了这篇小说。这是阿西莫夫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处女作,标题叫《宇宙螺丝锥》(Cosmic Corkscrew)。这是一篇时间旅行小说。在小说中时间是一个螺旋(time is a helix),主角从一个旋跳到另一个旋,穿越到未来,却发现世界已经沙漠化,所有生命已然消失。但很多证据表明,生命大灭绝就发生在不久之前,主角却找不到任何原因。整个故事是主角在疯人院里以第一人称讲述的。

     小说写完了,下面怎么办?要不要投稿,投到哪儿?小阿西莫夫心里没数,就找老爸商量,一辈子经营着小糖果店的老爸心里也没数。一个惊人的念头出现在他的脑袋里——我上个月才去过《惊异科幻》杂志社,何不熟门熟路地再去一次,亲手把稿子送过去?更令他惊讶的是,老爸居然十分支持。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想象如下的父子对话:

     儿子:爸爸,你说我能把稿子送到《惊异科幻》杂志社吗?爸爸:绝对能啊!你上个月不才去过吗?地铁票钱你老子我出了!儿子:呃,还是不要了。我这种新手冒昧地给编辑送稿子,肯定会被人扔出来的,然后稿子会被撕碎了撒出来。想想就觉得丢人!爸爸:怎么会?你现在是作家了,他们会对作家有起码的尊重的。儿子:我算什么作家呀?爸爸:你写了一部小说了呀,在我眼里这就是作家。儿子:好吧,那我这就去了啊。爸爸:别急,这么出去怎么可以。你得先刮个胡子,再穿上次老爸给你买的西装。儿子:哎呀,搞这么隆重有必要吗?这一通弄下来,我晚上都赶不及回家派报纸了。爸爸:当然有必要!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啊!今天的报纸我让你弟弟帮你派。儿子:好吧,好吧,我刮个胡子就走。西服我可不穿,太傻了!爸爸(握拳):儿子,加油,你一定行的!

     1938年6月21日星期二,18岁的阿西莫夫乘地铁来到第七大道,第二次走进了《惊异科幻》杂志社所在的大楼。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他故作镇静地向前台接待员说:“我要见主编。”前台打了个内线,回道:“坎贝尔先生会来见你。”然后就把他带到一个堆满书和杂志、充满木浆味道的大房间。主编坎贝尔的办公室就在隔壁。

     约翰·W·坎贝尔(John W. Campbell),传奇科幻编辑,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缔造者。1938年时,28岁的坎贝尔已经是业内著名的科幻作家。一年前,他进入《惊异科幻》担任编辑,并在数月后成为杂志实际上的主编,并即将结束他成功却短暂的写作生涯、开启他传奇性的编辑生涯。对阿西莫夫来说,当时的坎贝尔绝对是偶像级别的人物。与偶像见面,亲手投出自己的处女作,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1957年的约翰·坎贝尔

     坎贝尔很快来到会客室,亲切接见了阿西莫夫。他先拿出即将出版的杂志样刊给后者看,然后一边抽烟,一边侃侃而谈。两人的第一次会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之久。坎贝尔谈到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笔名,以及有关科幻的观点。他告诉年轻的阿西莫夫,17岁时正是他的父亲鼓励自己将第一篇作品《无限世界的入侵者》(Invaders of the Infinite)投寄给《惊奇故事》。幸运的是,这篇小说被编辑接受,即将出版。不幸的是,杂志社居然弄丢了稿子,而他也没有用复写纸留下底稿!(阿西莫夫画外音:哈哈,这点上我更厉害。我可是自己送来的,而且留有复写底稿!)有关阿西莫夫的稿子,坎贝尔在最后也承诺他会马上审读并在第二天给他寄送回复。如果是退稿信,坎贝尔还会告诉阿西莫夫哪里需要提高。

     坎贝尔信守了诺言。两天后的6月23日,阿西莫夫收到了他的回信,这是一封退稿信。小阿西莫夫在日记中记道:

     9:30分,我收到《宇宙螺丝锥》的手稿以及一封礼貌的退稿信。他不喜欢小说缓慢的开头和自杀的结局。他也不喜欢第一人称叙述和呆板的对话。他还指出小说的长度(9000个单词)很不方便——对于短篇来说太长,对于短中篇来说太短。

     与偶像会面一小时并收到他的反馈不仅让阿西莫夫欣喜若狂,还给他打上充足的鸡血。尽管那只是一封退稿信,但整整两页纸,满满是认真的意见和正面的鼓励。小阿西莫夫想,我要马上写第二篇小说,比第一篇还要好,我要再投给坎贝尔看。事实上,就在当天夜里,他就动笔写了第二篇科幻小说,并完成了一半。

     很多年后,阿西莫夫忍不住向坎贝尔问起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其时,两位科幻界的大牛早已合作多年,相交甚深。他问道,新作者的第一篇小说基本上是不可能上刊的,那当时你为什么要花时间见我?

     “这是因为,”坎贝尔坦率地说,“我在你身上看到一些东西。你对科幻热诚,愿意听取意见。我知道不管我给你多少退稿,你都不会轻易放弃。(不管你是不是新作者)只要你愿意努力进步,我就愿意与你合作。”

     这就是坎贝尔。这就是为什么他成为科幻史最伟大编辑(也许没有之一)的原因。

     《宇宙螺丝锥》后来怎样了呢?

     没怎么样。阿西莫夫没有再投给其他杂志,而是将其束之高阁。多年后就连他自己也找不到这部作品的手稿了。这部科幻大师的处女作就此迷失在不为人知的时空里。

     坎贝尔接受的第一篇阿西莫夫作品是讲述登月的《潮流》(Trends)。它发表在普遍被认为是黄金时代开启标志的《惊异科幻》1939年7月号上。尽管此前他已经在其他地方发表了两篇小说,但《潮流》被阿西莫夫自称为第一篇重要的发表作品。他与坎贝尔的合作也就此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惊异科幻》1939年7月号——黄金时代的开启标志

     故事到这儿还没有完全结束。

     1998年6月号的《类似体科幻》(Analog,《惊异科幻》是其前身)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宇宙螺丝锥》的短篇科幻小说。这并不是阿西莫夫的手稿再现,而是科幻作家Michael A. Burstein写的同名元科幻小说(后来还获得雨果奖提名)。

     主人公乘坐时光机回到1938年6月20日的纽约。他见到了刚刚完成《宇宙螺丝锥》手稿正不知所措的18岁的阿西莫夫。主人公向其偶像证明了自己来自于未来,并告诉阿西莫夫他未来的成功人生。最重要的,他拿到了《宇宙螺丝锥》的手稿复制件,传回到了未来,完成了自己的穿越使命。而他自己,则决定留下来,作为一个后世的科幻迷,亲眼见证一个伟大的科幻黄金时代的来临。

     这是一个科幻迷、阿西莫夫拥趸向阿西莫夫的致敬,向坎贝尔的致敬,向黄金时代的致敬!

    

    《宇宙螺丝锥》插图——糖果店里的阿西莫夫(Duncan Long绘)

     正所谓:

     金风玉露一相逢,多少传奇自始开!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