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答出这道哲学题,你就是法国公民了
2016/6/19 哲学园

周三早上,近70万名考生参加了被称为“法国高考”的Bac考试。哲学是法国高中生的必修课,也是高考的第一道关卡,考哲学似乎成了法国的成人礼。法国哲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公民的人文素养,使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具备足够的思辨能力。
尽管许多欧洲国家都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将哲学列为中学必修课仍属少数。但西欧国家中,目前只有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国将哲学列为中学必修课程。哲学学习不仅是法国公民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

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前外交部长法比尤斯年少时在Bac哲学考试中取得满分。
每年会考前后,政治人物当年的哲学分数都是法国媒体热门话题。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以满分20分拔得头筹,其他内阁成员也有16至18分的高分。现任总统奥朗德只拿了13分,前任总统萨科齐以8分被媒体讥笑为“法国有史以来最没文化的总统”。
“我们的道德信念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吗?”
与往年一样,普通科考生在早上8点开始4个小时的哲学试卷答题,技术类考生于9点30分开始考法语。根据教育部要求,9点45分,媒体可以公布哲学考题。
文学类考题:1、我们的道德信念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吗?2、欲望从本质上说是没有限度的吗?3、解释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64年著作《真理与政治》(Vérité et politique)节选:“不存在任何独立于意见和解释的事实?一代一代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难道没有证明,因为首先要从纯事件的混沌中提取出事实,所以不先对事实作出解释就根本无法观察事实?

汉娜·阿伦特,美国政治理论家,以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
经济类考题:1、我们总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2、为什么有必要学习历史?3、解释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644年著作《哲学的原则》(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节选:我们知道错误出于我们的意志,而没有谁愿意受到欺骗,所以我们可能不得不惊讶于这样的事实,我们的判断会出错。但是应当注意,愿意受骗和愿意接受那些往往导致我们受骗的意见之间存在着区别。

勒内·笛卡尔,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的名言之一是“我思故我在”,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科学类考题:1、工作少就是生活得好吗?2、必须通过论证才能获得认知?3、解释尼科洛·迪贝尔纳多·代·马基雅弗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532年著作《君王论》(Le Prince)节选:我不否认以下的事实:很多人认为,并且依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受上帝和命运控制的,人类虽然拥有智慧,却不能改变事物,也不能对它们作出任何改进。因此,我们可能要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必白费力气,让命运来主宰一切。

尼科洛·迪贝尔纳多·代·马基雅弗利,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君主论》一书提出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
工程类考题:1、为了实现公正,服从法律就足够了吗?2、我们总能论证我们的信仰吗?3、解释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48年著作《漫谈》(Causeries )节选:即使在描绘真实对象的时候,画家的目的也绝不是展现对象,而是在画布上创造出自己希望的画面。人们通常在绘画主题和画家的作画方式之间做出区分,从审美经验出发来看,这种区分并不合理。

莫里斯·梅洛-庞蒂,法国著名现象学哲学家,思想深受胡塞尔和海德格影响。
拿破仑无心插柳成就哲学考试
早在中世纪,法国高等教育制度就领先于欧洲各国,创立于12世纪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开始一系列旨在加强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对法国人来说,哲学考试已经是200多年以来的惯例。拿破仑于1808年设立的高中毕业会考第一门科目就是哲学。然而当时的哲学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典知识的掌握程度。1870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给哲学教育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改革后,中学哲学教育注重向学生传承启蒙时代以来的进步理念及共和思想。19世纪末,政府决定毕业会考文科科目的拉丁语作文全部用法语取代,从此试题中古典时代的内容越来越少,体现近现代法国民族思想的题目越来越多。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与法学家。作为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
现在,每年的哲学考题都会引发民众讨论,如2013年“我们对国家有什么责任?”;2014年“人们是否应该为求幸福穷尽一切?”;2015年的题目有“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等题目,令围观Bac考试的国民也会深思重重。
哲学教育:公民民主权的预备课
法国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开始分科,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专长选择文科、经济或者理工科。无论是哪一科的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
在哲学课上,法国高中生将认识从古希腊到当代的思想巨人,但课程内容并非哲学史,而是通过哲学家的思辨方式,与老师讨论各种概念,例如:理性、信仰、主体性、正义、自我、国家等概念。哲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哲学思考”,哲学知识的记忆是其次。

公民的思辩能力是民主化的重要基础。法国哲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避免公民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停留在简单的喜恶直觉上,而是能够思考政策的合理性、评估政策的得失。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在哲学课上就正义、自由、平等、国家等问题所学到的知识和进行的思考,事实上是对他们成为公民的预备。
哲学融入法国人一生
不少法国人从中学的哲学教育受益匪浅,乃至在今后的人生岁月里继续保持对哲学和知识的求索。在法国,哲学爱好者很容易找到学习交流的场所。1992年,哲学家Marc Sautet在巴士底广场的“灯塔”咖啡馆开出第一家哲学咖啡馆(Café Philo)。现在经常组织哲学讨论的咖啡馆在巴黎有数十家,在法国全国有数百家。

Café Philo 的演讲和激辩
当然,哲学教育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育一样,也常常遭遇失败。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真正的哲学思考只有少数人才能胜任,而很多人热衷于哲学,不过是因为无所事事和虚荣自负。夸夸其谈、招摇撞骗的哲学明星,在今天的法国也屡见不鲜。
无论成或败,哲学的味道已经深入法国骨髓。正如一首《在巴黎天空下》的老歌唱道:在巴黎的天空下 ,一对对的情侣们散着步,他们幸福洋溢,由于这首为他们而写的歌。在贝西桥下,坐着一位哲学家,两个音乐家还有几个观众……(欧洲时报/来米)
编辑:梅酉星、小C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