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穆罕默德在“圣训”里早就提到这些人会出现!
2016/7/28 哲学园

    

    


     《“伊斯兰国”简论》导读

     昝涛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昝涛老师做客中信书友会,为我们解读《“伊斯兰国”简论》一书,并与众多书友积极互动,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最近两三年,中东局势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伊斯兰国”的出现。“伊斯兰国”带来了很多知识上,也包括生命、财产、安全很多方面的挑战。如何来理解这个现象,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表面上看是一个恐怖组织,但又不只是一个恐怖组织的新事物?今天先介绍《“伊斯兰国”简论》这本书,再探讨一下我个人的阅读和学习体会。

     《“伊斯兰国”简论》其书

     这本书对“伊斯兰国”这个新现象跟踪很紧密,因为“伊斯兰国”本身的突出表现也就这两年的时间。该书写作的时间是2014年下半年。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面,“伊斯兰国”问题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说各国的军事围剿。

     在书的结论部分,就如何打击“伊斯兰国”,作者有所预测,他觉得打击“伊斯兰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一个合力,在国际上形成共识,尤其是在军事干预方面。不过,现实也有新变化,比如说他在书里期待俄罗斯、伊朗能够在支持阿萨德方面有所改变,但是,没有想到2015年俄罗斯在9月份直接来到了中东地区,直接发动了军事打击。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对于西方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俄罗斯有自己战略上的考虑,毕竟这几年,尤其是这一年多以来,能源价格的下降,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陷入了僵局,遭到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考虑在叙利亚问题上通过自己的军事干预,实现战略的突围。 不过俄罗斯对于“伊斯兰国”的打击,也引发了很多的争议。一个说法就是“假打”,说他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自己的战略利益,拿阿萨德做政治筹码,打“伊斯兰国”对它来说,打它可能只是一个道德“幌子”。

     但不管怎么讲,除了作者在结论中所说的对于“伊斯兰国”的打击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他所预期的结果,尤其是还没有出现一个现在能够真正的像作者所预测的那样对抗“伊斯兰国”的本地力量。这本书通篇在谈对付“伊斯兰国”方面,非常强调的就是能够形成一个当地人的势力,外国的干预不能说不被鼓励,而是不能冲在前面,而应该是敲边鼓,提供后勤、情报支持的作用。

     “伊斯兰国”在过去这一年里确实地盘在减少,同时它也发动了更多的恐怖袭击,无论是在土耳其,在当地,还是在欧洲,还有美国,已经出现了多次恐怖袭击,这些恐怖袭击无论是否确认,普遍都猜测是“伊斯兰国”所为。 在作者的书中有一句话提到过,他说“伊斯兰国”改变了自己的策略,预示着一种转折,这个转折意味着“伊斯兰国”将自己的目标不只是局限于当地,也就是向西方宣战了。作者成稿的时候,他看到的是西方的人质、记者被斩首这样的行动。就是说“伊斯兰国”不只是对当地的民族国家,也对远方的,主要指的是西方的民族国家也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使得国际社会对它的打击变成了越来越强烈的需要。这意味着“伊斯兰国”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或者说军事打击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书里面有几个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个是他对“伊斯兰国”缘起与发展的追溯。作者追溯到1999年,从扎卡维从约旦被释放开始,辗转到了阿富汗投奔基地组织,又在九一一后回到伊拉克,逐渐坐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面的线索给我们理清了,虽然说“伊斯兰国”这两年才成为重大的国际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不了解它的简短历史,包括他们的领导者经过几次转变、战略的转变,就是不够的。 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ISIS善于利用或者说善于挑动本地不安定的局面,这个不安定的局面主要指的是,比如说,叙利亚在2011年以后的阿拉伯之春背景之下出现的对阿萨德政权的反对派,反对派势力迅速的出现,数百个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反对派在叙利亚这样的国家造成了大量的挑战,削弱了中央政府的能力。

     另外一个就是更早地在伊拉克利用和挑拨教派问题。伊拉克的问题应该是两个点:一个就是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使得伊拉克从萨达姆时代的逊尼派所主导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所谓民主化了的以什叶派为主导的国家。从人口来说,什叶派占了伊拉克60%,比较多,民主化以后通过选举什叶派上台,这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伊拉克形势的转变,根据作者以及其他研究“伊斯兰国”的学者所强调的,就是原来的这样一个逊尼派主导的政府到什叶派主导政府的转变,这造成了原先得势的逊尼派的中上层人物,甚至整个伊拉克的逊尼派被排斥和剥夺,各种经济和政治利益上他们处在越来越被打压的情况,这是“伊斯兰国”能够利用的条件。尤其是它注意到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的问题,如果能够愈演愈烈对它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根据作者书里的分析,“伊斯兰国”确实是利用了这样一种条件,不只是利用,而且是主动去挑拨,主动去制造混乱和麻烦。尤其是在伊拉克,利用教派问题,使得逊尼派越来越激进化。推动激进化是用很残忍的、恐怖的方式进行的。这些方式对于“伊斯兰国”来说,其实是一个很理智的策略,比如说,将什叶派作为他们头号的敌人,滥杀无辜,目的就是想使得掌权的什叶派报复逊尼派,这样报复的结果就会引起伊拉克倍感压力的逊尼派的反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在我们看来非理性的、残忍的杀戮实际上是有一个冷酷的战略上的考虑的(它的残暴连基地组织都看不下去了)。这样就会特别有利于他们利用这样一个混乱的局势发展和壮大自己。作者在这本书里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再者,书中涉及到“伊斯兰国”内部的治理问题,因为我们看到太多关于“伊斯兰国”的报道,无非就是今天杀了谁,攻占了哪个地方。但是作者在书里用了一定的篇幅涉及到“伊斯兰国”的治理问题,它要占一个地盘,要有人管理,这个管理涉及到两块,一个是社会秩序,你不可能在自己地盘里面搞混乱,从一般的恐怖组织来说,它不会去进行治理,但是“伊斯兰国”和其他恐怖组织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此。它形成了一个治理,在以前的中文媒体报道当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你,没有引起很多关注,比如说ISIS除了招募战士,还招募专家,比如说工程师、军官、法学家,有一定特长的人,来到这个地方搞建设,这是他们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一个关于极端主义的访谈当中提知,如果能够给予它一个固定的疆域,又形成治理,就有可能国家化、理性化。当然,这个治理有特定的伊斯兰教法的约束,这个约束就是他们的理想,即建立一个以他们理解的伊斯兰教法为根本法律的理想社会。虽然不见得是所有穆斯林的理想。全世界16亿的穆斯林,世俗生活是一个主流,也是一个趋势,但是在叙利亚、伊拉克这么混乱,在动荡的特殊条件下,“伊斯兰国”能够通过社会的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比如说面包、房租比较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暂时会接受它,这是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一个重要观点。 ISIS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恐怖组织,它还是一个有着领土野心的,要取代民族国家治理的一个武装力量。它在军事上也有一些特点,显然比一般的恐怖组织强大得多,有数万参战人员,尤其他们利用了一些在伊拉克失意的逊尼派,有的人有着相当专业化水平的军事、情报能力,他们作为ISIS的骨干,使他们的军事力量非常强。 这些就是我能想起来的书里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与现实的相关性

     我们关注“伊斯兰国”,除了知识上的需求,还有一些现实对我们的冲击,比如说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问了中东三个大国,表示出中国对穆斯林世界的重视,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实际上沿线的国家大部分是穆斯林国家。中国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在能源方面依赖度越来越高。所以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定的中东局面也是中国愿意看到的。这个利益随着全球化、中国的崛起,有一些问题跟我们已经不是很遥远了,也很难像在过去一样完全借助于加入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来获得发展。中国不可避免地将会对于自身所依赖的地区,对于关切自身核心利益、长远利益的地区有所投入,有所谋划。

     另外,作者提到恐怖主义泛滥、回潮的问题,也有中国境内出去的圣战份子在当地,作者说很难控制一个人去伊拉克和叙利亚去参加圣战组织,但是为了本土的安全,应该着重注意回流的圣战份子,当然存在他们回到本土境内发动圣战的概率,这就是对当地很重大的威胁,这个实际上中国也有所忧虑。 中东地缘政治的特殊性

     另外一个从极端主义的角度来说,也引起了一些困惑。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发生、泛滥,或者说出现了比较多以伊斯兰教旗号出现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当然跟中东地区的地缘形势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中东地区是处在这样一个东西方之间的,大体上就是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中间地带,实际上如果从地中海的角度来看,又是跟基督教世界、欧洲世界紧密关联的地方。历史上伊斯兰帝国比较强大的时候,也都是伊斯兰帝国相对比较统一的时候,它是长期以来给基督教世界,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之前的征服还是后来的阿拉伯帝国,还有奥斯曼帝国,都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在近代之后,西方认为奥斯曼帝国,也就是中东穆斯林的统治,是一个威胁,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东方问题”。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东的局面,就是一百年前奠定的,一百年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解决了东方问题,瓜分了奥斯曼帝国,也出卖了阿拉伯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动荡的地区,这是一个在近代民族国家建设、在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当中还没有安定下来的地区。这个地区,阿拉伯一个民族被分成20多个国家,这本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还是基于一百年前的政治划分形成的格局,也就是西方主导的政治格局的划分所造成的后果。 实际上中东地区无论是在部落的意义上,民族的意义上,宗教的意义上,现在都是一个分裂的局面。所以中东地区一直是不够安定的,一直是处在这样一个非常激烈的、紧张的冲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很难形成切实的发展,无论是相对于传统帝国时代的辉煌,还是跟发达世界相比,都是令人倍感屈辱的,容易形成滋生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极端主义的土壤。 关于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

     最后我们想再留一点时间给大家稍微谈一点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从伊斯兰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极端主义的派别,比如说早期,七世纪中叶的时候,有一个哈瓦利吉派,这些人刺杀了阿里,对非本派的其他穆斯林也不认可,甚至滥杀无辜。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是真正的穆斯林,其他的人如果不按照他们的方式信仰伊斯兰教,重新举行入教的仪式,就是不合法的,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被杀死。哈瓦利吉派中的比较极端的人坚持圣战原则,是很狭隘的对宗教的理解。 这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极端主义派别,也引发了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的神学上的分歧。它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人们会将后来出现的各种极端主义说成是当世的哈瓦利吉派。比如说现在我们一般会提到所谓的瓦哈比主义,这是18世纪出现于沙特的极端主义派别,那个时候中东还是奥斯曼帝国统治着,帝国的正统派穆斯林认为瓦哈比派很极端,说他们就是历史上的哈瓦利吉派的复活。在20世纪,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有个青年组织,他们曾谋杀了埃及宗教事务部的部长,那是1978年,那时候埃及的媒体就说这些人是20世纪的哈瓦利吉派;现在,在21世纪也有一些穆斯林学者说,“伊斯兰国”就是21世纪的哈瓦利吉派。

     极端主义在历史上是经常出现的,尽管是一个非常小的派别,但是由于它在做法上崇尚暴力,在思想主张上过于狭隘和极端,对穆斯林社会本身来说也会有巨大的冲击。 穆斯林学者告诉我们说,在近1400年前,先知穆罕默德在“圣训”里面就提到会出现这样一些人,这些人是什么特点呢,根据一些穆斯林的学者总结,这些人有八个特点:

     1. 第一个是牙齿新生而稚嫩,指的就是年轻;2. 第二个是心智愚蠢轻狂;3. 第三是口述《古兰经》却未用心领会;4. 第四是在宗教上走极端;5. 第五是对宗教的无知和错误解读。6. 第六是惯于争执和巧言狡辩;7. 第七是枉断他人背信,枉杀无辜之人。8. 第八是剃光头;为什么剃光头呢,就是说他们会以独特的方式区分自己和他人。

     也就是说,先知的圣训里面早已经提到了,在穆斯林当中上会出现这样的人,穆斯林要警惕。这就是先知在一千多前对后世穆斯林的警告,在这么重要的宗教,这么重要的文明里面出现这么极端主义的派别。在历史上其他的宗教里面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地缘政治格局,历史与世界发展的趋势,使得在中东地区有了更为适合的土壤,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个历史性的解释。

     快问快答

     中信书友:法国为什么是欧洲国家里面穆斯林信众占比较大的?印尼为什么是东南亚国家里穆斯林信众占比较大的?

     昝涛:这跟法国的历史和地缘有关系。在历史上法国把北非地区作为殖民地,所以导致了宗属国和殖民地之间的互动,包括移民、劳动力迁徙,征用打仗的人,等等,都会造成这样一个人口的流动。历史上它还鼓励过移民。后来当然也有所谓的难民问题,这样的一个历史使得法国在欧洲国家里面穆斯林比较多。

     印尼的问题属于东南亚的伊斯兰化过程,它是通阿拉伯人商人的通商、贸易和扩张实现的,这里面还有以印度为基地的穆斯林的对外交流和扩张的影响。印尼现在有两亿多人,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郑和也是穆斯林,他对于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化起到了一个正面的作用。 中信书友: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主要国家目前是什么态度?特别是土耳其,似乎态度一直在变化,土耳其今后可能采取什么立场?俄罗斯最后会怎样收场? 昝涛:这个可以简单来说,其实现在打“伊斯兰国”问题上有这么几股力量,一个是俄罗斯,俄罗斯、叙利亚、伊朗,他们是一块的,还有西方,也就是美国、欧洲,跟西方在一块的还有土耳其。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第三个就是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沙特是基于意识形态和恐怖主义威胁而反对ISIS。大概就是这三个力量。土耳其关心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它的核心利益是反分裂主义,就是所谓的库尔德问题。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土耳其交界之处生活了3000万库尔德人。

     那么,在叙利亚、伊拉克出现权力真空的北部地区,也就是国家没有办法控制的地方,这个地方也是库尔德人生存的地方,“伊斯兰国”也盯着这个地方,反对派也盯着这个地方,所以他们在这个地方混战。尤其是对于库尔德人来说,是为了保卫家乡,是为了生存,“伊斯兰国”也是生存的问题,库尔德人和“伊斯兰国”成了死对头。土耳其有一批库尔德人,属于激进派,打游击战的,叫库尔德工人党(PKK),在国内混不下去,以前跑到伊拉克北部,现在跑到叙利亚北部,也是跟“伊斯兰国”打的不可开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土耳其来说,是先打库尔德人,还是打“伊斯兰国”,这是土耳其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考虑的大问题。“伊斯兰国”对土耳其有什么直接的威胁吗?最近才有几个未经完全确认凶手的恐怖袭击,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没有这样的威胁。看土耳其的亲政府媒体就知道,它关注的重心还是库尔德工人党的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土耳其7700多万人口,1500多万也就是占1/5是库尔德人,库尔德工人党这种恐怖主义或者分裂主义对国家的挑战,是土耳其的首要问题。

     当然,土耳其人在打击“伊斯兰国”的姿态上还是很高调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是有道德号召力的,你可以占据一定的道德制高点,不管你俄罗斯是什么打算,也不管你土耳其是什么考虑,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大家的态度上都是坚决的。

     俄罗斯怎么收场,我一上来就讲了俄罗斯有自己战略上的考虑,实际上目前俄罗斯已经使得美国跟他的立场趋于接近了,俄罗斯也不是非要阿萨德一直干下去,但是也不会赞同美国人原来所提出的一定要追究阿萨德。目前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立场趋于接近了,这对俄罗斯是好事,俄罗斯也希望尽快结束这个问题,结束叙利亚长期对峙的问题,能够使得自己的战略地位得到保障,同时能够使得西方对它的制裁有所放松。

     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会跟西方既有斗争又有合作,最终还是希望能够为阿萨德谋得一个安全的未来,阿萨德下台是时间问题。俄罗斯考虑以这样一个处理的方式来换取利益的最大化。

     下面是广告

     长按二维码购买

    点击阅原文进入

    

    长按二维码购买

    点击阅原文进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