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 关于中国建设高能对撞机的几点意见并回答媒体的问题
2016/9/6 哲学园

     最近很多媒体都在关注中国有没有可能建造对撞机,这是好事,毕竟这也是全球科学家都关注的事情。不幸的是,有些媒体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炒作新闻,不是无中生有,就是对被访问者的说话断章取义。

     对我个人而言,就发生过几次这样的媒体报道。举例来说,财新周刊在我拒绝他们的访问后,就制造了一个类似访问我的稿子,凭想象和网上看到的传言制造了一些新闻,并基于此而对我做人身攻击。

     最近又有记者不断来问我一些可笑的问题,他们要我跟某个我从来没有听过的王孟源的先生对话,要我评论他最近写的一篇关于对撞机的文章。同时记者坚持王先生是高能物理的专家,原因是王先生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得过博士。对我来说,这事实在有点意外。因为我兼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的教授多年,却从来没有听过王先生的名字(我是唯一由校长正式聘任并在两个系内都可以投票的教授)。接到记者来信后,我请教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高能物理的同事谁认识王先生,结果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经过多次访寻后,终于知道他的导师是谁,那是一个没有在系中升职的助理教授,难怪系中资深的高能物理学家都不认识王先生。据说王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后再没有做任何有意思的论文,做生意已经二十多年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不觉惊讶于中国媒体访问科技专业的能力,实在有限得很!

     据说王先生对我有很多指责,本来我不在乎,毕竟我每个星期都收到一些业余学者解决大问题的来信,见怪不怪了。但是记者坚持,还扯上杨振宁教授,一下子从地面升到天上了,我不能不说几句话。

     我认识杨先生已经四十五年了。除了我的老师陈省身教授外,他一直是我最尊敬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统计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工作都使人敬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把Weyl 的规范场论推广到非交换的情况。到了七十年代欧美诸人完成的高能物理的标准模型,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然界认识最深刻的理论,这个模型的建立依赖非交换的规范场理论。

     五十年来欧美不同地方的高能对撞机每一次得出来的重要结果,都能震撼人心,因为它显示了大自然最基本结构的一部分。人类求知的终极问题是:天地是如何诞生的?每一次实验的突破,都代表人类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了解。

     这些实验背后的基础理论都用到杨先生的学说。每一次突破后,我们对杨先生的学问更加佩服。所以说杨先生反对高能物理需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人费解!这更不是华尔街一般的商人能够理解的事情。

     记者说杨教授反对在这个科学界最基本的学问领域上继续做硏究,这话是真是假?我不敢肯定。毕竟我和杨教授多有过从,却从未亲耳听过他反对建立对撞机的事实,所以此话只能存疑了。

     总而言之,科学的发展乃是众多科学家努力的成果,并不属于某人所有,真理只有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古希腊哲人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要发掘宇宙间最基本的真理,更要有这种勇气,这种毅力,才能完成。西方国家,无论是科学家,或是政府,为了了解大自然的奥秘,都愿意无条件的付出大量的精力!一百多年来,多少智能,多少金钱,投入在一些看来没有用的基础科学上,然而这些投资却成就了今天西方国家文明的基础。

     今日的中国,已非吴下阿蒙,难道不需要为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做出贡献?难道我们只是在游戏机、房地产、互联网上赚点好处,就心满意足?在我记忆所及,中外古今都还没有过这样的大国!

     我们抚心自问:中国当今的国力,没有能力做这个对撞机吗?中国领导说的和平崛起,可以没有重要的文化内涵,没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勇气吗?现在中国反对建造对撞机的科学家们,有谁是高能物理的实验专家?为什么国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他们的意见变得不重要了?

     建造对撞机对科学和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我和Nadis的书的已讲得很清楚,希望大家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这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数学与人文”官方订阅号 math-humanity,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哲学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