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吃了它再喝水,3岁宝宝停止了呼吸!
2015/12/31 儿童健康

    

     浙江慈溪,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爸爸妈妈把他当成宝贝一样。

     早上,妈妈喂他吃馒头,他才吃了两三口以后,就拼命用手推开妈妈的手,看起来很不舒服。

     妈妈觉得可能是太干了,宝宝吃不下,就拿起水来喂了宝宝几口。

    

     见宝宝脸色不好,还不吭声,妈妈想宝宝一定是被噎到了,就拼命给孩子喂水。

     谁知,宝宝不但喝不下去水了,脸色也变得发青,妈妈害怕起来,连忙抱着孩子疯了一样地往医院跑。

     到了医院后,医生发现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身体发青发紫,体温也没有了,于是立即给宝宝做心脏复苏。

     可是,20多分钟过去了,宝宝还是没有反应,医生遗憾地将这个噩耗告诉了妈妈。

     妈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医生了解情况后,不得不残忍地告诉这个妈妈,这个悲剧,全是她一手造成的。

     首先,在孩子脸色开始发紫的5分钟之内,如果及时施以心脏按压,孩子生还的可能性非常高。

     可是,妈妈由于无知,放弃了这“黄金5分钟”。

     其次,孩子一旦被食物噎到,千万别给孩子喂水,这样不仅无助于食物下咽,还有可能将水呛进气管。

     这时候,一定要试图用手指或者筷子,刺激孩子的喉咙(舌头的三分之二),促使孩子将异物呕吐出来。

     或者一只手捏住孩子两颊,让孩子趴在大人的膝盖上,拍打孩子后背1—5次,看孩子能否将异物吐出。

     一个小生命的逝去,给大意的爸爸妈妈们敲响了警钟。对于一些不容易下咽的食物,千万记得要弄碎后再给孩子食用。

     如果老人或小孩有异物卡在了喉咙,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呛咳甚至呼吸骤停,千万别拍背或者用手指伸入喉咙去取,因为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使异物更伸入呼吸道!

     下文将给大家分享一种专门对付食物呛咳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据称这种方法数十年来已经救了100万人的性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

     1岁以下婴幼儿

    

    1.曲膝跪坐在地上

     2.抱起宝宝,将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

     3.以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4.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一直做到有东西吐出来为止。

     注意!

     勿将婴儿双脚抓住倒吊从背部拍打,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可能造成颈椎受伤。若是液体异物,应先畅通其呼吸道,再吹两口气,若气无法吹入,则怀疑有异物堵住呼吸道。

     2岁以上儿童

    

    1.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堵塞解除。

     成人异物卡喉的急救

    

    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微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用于无意识的病人

    

     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如何避免异物卡喉

     一般做法

     1.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咀嚼和吞咽不协调易发生异物卡喉。

     2.醉酒时,避免吃带骨头的肉类,选择饮食。

     3.牙齿少,或戴假牙的老年人,鼻咽部做过手术和放疗的人,吃东西时会感觉不灵敏,从而误吞,吃饭时应加以留心,可以先把鱼刺或骨头挑出来,或把食物切成细块再吃,并充分咀嚼。

     4.食管异物前期症状:咽部疼痛,胸口疼痛,并伴有少量信号性呕血,一旦出现情况,应赶快到医院并记得向医生说明病情,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异物卡在食管第一个狭窄处是最容易处理的,越是往下就越危险,严重时需做开胸手术才能取出异物。

     婴幼儿

     1.经常叮嘱宝宝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身边。

     2.用玩具前,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

     3.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再食用(可将食物做成泥状)

     4.叮嘱宝宝养成充分咀嚼再吞食的习惯。

     5.进食时应避免嬉笑、讲话、打闹或行走、跑步。

     【图文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