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矮小成儿童身高第一杀手!
2016/3/24 儿童健康

    

     春天正是孩子蹿个的季节。10周岁的玲玲,因为从小身高一直明显低于同龄人,她的身高仅有125厘米左右。可是她爸爸身高173cm,妈妈身高156cm,属于中等水平。

     “一般来说男性青春期会长28厘米左右,女性为25厘米。但是如果起跳板太低,身高还是会低于平均水平。”医生在测骨龄后发现,玲玲的骨龄已经到了11岁,进入青春发育中晚期了。这个时候才治疗,一方面需要用抑制骨龄的药物,一方面需要用生长激素,但是效果远不及年龄小的时候。早点治疗,因为体重轻,骨头嫩,使用较少量的生长激素就能有很明显的效果。“即使经过治疗,玲玲未来的身高也很难达到1.5米了。”

     在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医院内分泌科矮小门诊量急剧增多,其中70%左右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ISS)。然而,大多数家长误以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选择不干预、不治疗,结果,贻误了治疗时机,孩子将来的身高甚至远低于遗传身高,家长后悔莫及。

    

     特发性矮小发病率高,大部分家长选择不治疗

     特发性矮小是指到目前为止尚不能明确病因的矮小,即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是儿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矮小患儿的60%-70%左右。从临床特征看,特发性矮小的孩子看不出异常,多项检查项目也都正常,但就是身高比同龄人矮小。

     “由于特发性矮小临床上暂时还无法明确病因,不少家长就从字面上认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抱着“晚长”、“二十三蹿一蹿”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在青春期蹿个儿,会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这是不对的。”医生提醒,特发性矮小如果不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终身高,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遇到求学、就业、婚恋、交际等各方面的困难,也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孩子每年增高不到4厘米,就该及时就诊

     医生介绍,孩子长个头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而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长会增加25厘米左右,第二年会增加10厘米,2岁以后,孩子会以每年 5-6厘米左右的速度继续生长,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在青春期,男孩子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10厘米左右,女孩子平均每年增长8cm左右。

     所以,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好从小就给他们做一个身高记录,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同龄孩子、一年内长不到4厘米、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存在生长发育障碍问题,应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以期尽早诊治。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个矮不能“乱投医”,更不能盲目相信各种广告宣传,给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有部分家长因为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发现孩子的个头长不起来,就会盲目地给他们服用一些广告中宣传的增高药品,而事实上,这些增高药品多数为高蛋白食品或各种营养素组合,尽管能够使孩子的身高在短期内增长一些,但同时也会促使孩子的骨骺提早闭合,起到反作用。

    

    

     矮小症越早治疗越好,三四岁至青春期前是黄金期

     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另一方面,矮小症的治疗费用跟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骨龄决定着人体的生长潜力,骨龄越小留给医生治疗的空间越大,所能获得的身高增长也就越多,三四岁至青春期前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长不到4厘米,要第一时间带到大型正规专科医院的专科医生处就诊,千万不要盲目等待,更不能相信广告宣传给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

     【图文源于网络,如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