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蛋蛋”的“忧桑”
2016/3/31 儿童健康

    

     睾丸下降不全,也称“隐睾”,它包括睾丸下降不全以及睾丸异位。隐睾的发病率如何?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治疗?

     睾丸下降不全,也称“隐睾”,它包括睾丸下降不全以及睾丸异位。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底部。在胚胎期,睾丸在两侧腰部腹膜后间隙,随着胎儿发育,腹膜鞘状突在睾丸之前,首先进入腹股沟,睾丸亦随着鞘状突逐渐下降。至胎儿4~6个月时,接近腹股沟管内环处,至7~9月时降入阴囊,腹膜鞘突在睾丸之前,亦被带入阴囊。出生时,腹膜鞘突的近端闭锁,但远端仍开放形成睾丸鞘膜,因此睾丸下降不全者几乎均并发腹股沟斜疝。也可能合并附睾、输精管畸形,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先天畸形。

    

     隐睾发病率

     早产儿隐睾的发病率为30%,足月儿为4%,1岁时为0.66%,成人为0.3%。足月儿的隐睾患儿3个月时70%能自然下降,早产儿的隐睾患儿3个月时89%能自然下降。可见睾丸岁胎儿成熟度下降,生后仍继续下降,而1岁以后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单侧隐睾约为双侧的3倍,右侧较左侧多见。

     胚胎学

     睾丸下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胚胎期分化、睾丸形成从泌尿生殖嵴移到腹股沟,第二阶段是从腹股沟下降至阴囊中。

     胚胎发育到第5周生殖嵴表面增厚的上皮向嵴深部增生,形成细胞索,称原始性腺索。到第6周来源于卵黄囊内胚层的原始生殖细胞迁移至生殖嵴内,被原始性腺索包绕,形成未分化的生殖腺。如果受精卵内睾丸决定基因存在,未分化的生殖腺分化为睾丸。一般在胚胎第7周形成。此时位置在第12胸椎(T12)处。如果脊柱发育快,睾丸引带的限制,使睾丸与T12距离增大,睾丸达内环水平。

     睾丸下降开始与胚胎第7个月。下降前睾丸、睾丸引带以及腹股沟管增大,睾丸动度增大,有利于睾丸下降。睾丸下降过程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如睾丸过程停滞,就形成隐睾。如未按正常途径下降,而下降至会阴、耻骨、股部、对侧阴囊则为异位睾丸。

     隐睾四种病因

     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睾酮水平低。

     睾丸附睾发育不良 正常睾丸可以分泌米勒管抑制物和睾丸酮,对睾丸下降起促进作用。

     睾丸引带异常 据报道,隐睾病人的睾丸引带缺乏降钙素基因依赖肽受体。

     物理因素 精索过短、腹股沟管狭小等因素也影响睾丸下降。

    

     隐睾症会带来哪些问题?

     腹股沟后壁比阴囊坚硬而无弹性,故位于腹股沟内的睾丸,因接近表面,易受创伤;

     66~93%合并腹股沟斜疝,可有腹痛或嵌顿;

     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畸形,如尿道下裂,膀胱外翻。

     易发生精索扭转;

     双侧隐睾由于温度较阴囊内高,睾丸上皮萎缩,阻碍精子形成,可导致不育;

     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较正常下降者高,既往虽在5~6岁后做睾丸固定术,并不能防止恶变;

     患儿因有睾丸位置反常,常有自卑感;

     由于睾丸间质细胞功能不受影响,故不影响第二性征;

     单侧隐睾也可影响对侧睾丸;

     睾丸萎缩: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内,生后2年内还只有轻度的组织改变,在2~5岁以后就会引起睾丸发育不全或萎缩。两侧隐睾可使90%的病人不育;

     恶性变:隐睾患者恶性变的危险较正常阴囊内睾丸大20~48倍;而腹腔内睾丸恶性变的危险较腹股沟睾丸大5倍。睾丸先天性缺陷以及睾丸处于不正常的位置、周围温度较高是隐睾发生恶性变的原因;

     易外伤:睾丸位于阴囊内,活动度较大,外伤的机会较小。位于腹股沟的睾丸,当腹肌收缩时腹股沟管也收缩,其中的睾丸即受到挤压。腹腔内睾丸也经常受腹压改变的挤压;

     睾丸扭转:隐睾之睾丸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

     空虚的阴囊可引起自卑感、精神苦闷、性情孤僻。

     如何治疗?

     内分泌治疗:小儿10月龄时开始用HCG1500IU/W,共3周,如内分泌治疗失败,须于1周岁后手术。如并发“疝”或睾丸异位,均须手术。

     手术治疗:游离松解精索,修复并存的疝囊,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腹腔内睾丸恶变的危险较其他部位者大6倍,睾丸固定时的患儿年龄越大,发生恶变的危险也越大,故应早期做睾丸固定,也便于检查。

     【图文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