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就已经决定20岁的饮食!别再说吃了长得高,孩子对食物的态度就这样被你带坏了
2016/4/6 儿童健康

    

     挑食真的和食物没有关系!孩子2岁时的食物几乎就是20岁时的饮食内容↓↓↓↓

     把营养当目标的家长,越容易养出偏食的孩子

    

     大多数孩子挑嘴偏食的原因,无关食物或营养,而是出在父母的教养方法和态度上;明明要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却因施错力常常无意中扯自己后腿,成为阻碍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反作用力,导致“好父母教出孩子的坏习惯“的现象。

     美国的儿童喂养专家迪娜罗斯发现,越是把营养当成喂养小孩主要目标的家长,越会养出挑嘴偏食的孩子!

     因为这些家长多半时候都处在半恐慌状态,只在意孩子吃进或少吃了哪些营养,光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无法让家长放松;而如果孩子不吃,家长会想尽办法要孩子吃,最常见的方法就是:

     哄劝(你好棒哦,多吃一点才会长高长壮!)

     请求(拜託啦,再吃两口就好!)

     奖赏(你把这吃完就可以有一颗星星!)

     威逼(你不吃完就不带你去公园!)

     命令(不管怎样你必须把青菜吃完!)

     贿赂(你把饭吃完就有甜点吃!)

     读到这里,你大概会跟我当初乍听时的反应一样:这些不都是因为家长很用心才会去做吗?

     是的, 这些出发点良好的方法, 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施压意味,即使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做这些事,但当把营养塞进孩子肚子里成为必要任务时,只要能达成任务,多数家长想不到或管不了那么多。

     偏偏这些方法很多时候确实可收到立即功效,也因此让家长陷入迪娜罗斯所说的,只看到眼前这颗树(多吃几口),看不到整体的树林(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可能还无意中扭曲孩子对食物的观感。

     营养思维必须抛弃,一切回归到教养上来

    

     一项针对德州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72%受访者说他们至今不愿意吃小时候被逼吃劝吃的某一样食物。也就是说,这些短效的喂养策略,其实只会让孩子更不想要去吃他不喜欢吃的东西。

     仔细想想,这不无道理。

     孩子要吃得好(质和量都是),首要前提是他够饿!而只要是没有重大疾病或生理缺陷的孩子,大脑和肠胃系统自然会发展出控制肌饿、饱胀的机制。

     哄劝请求或许能让坚持说不饿或不肯多吃的孩子多吞两口饭,但他终究学不会听取身体给予的饥饱信号!

     威逼和命令只会强化孩子「吃饭时间很令人讨厌」的压力联想;

     贿赂给孩子的讯息,只会是甜点(或任何贿赂食物)永远比正餐吸引人;

     而就算家长引诱成功,让孩子盲吞了大半碗菠菜,他永远无法去除对菠菜的恐惧和厌恶!

     所以结论是,家长确实应该在准备食物时考虑到营养,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健康餐食,毕竟要培养孩子择食能力,家长要先学会把优质食物摆上桌;

     一旦涉及到如何吃、吃什么、何时吃等行为养成时,营养思维必须被丢出门外,一切回归到教养上,才不会因担心孩子这个没吃到,那个吃不够的随时处在焦虑状态,让家庭餐桌成为压力来源。

     因为一旦大人小孩陷入饮食争战,将导致越逼孩子吃,孩子越不肯吃的恶性循环,还无意中传达了以下讯息给孩子:

     (1)健康菜不好吃。(因为通常家长要孩子吃而孩子拒吃的都是健康的东西)

     (2)我们是为健康,不是为乐趣而吃健康菜。

     (3)只要我把健康的菜吃完就有吃垃圾食物(甜点或零嘴)的权利。

     而且根据德州的那一项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这些态度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孩子2岁吃的食物,几乎就是20岁时的饮食内容

    

     除了上述求好心切而可能扯自己后腿的家长,还有一类是一开始就想避免冲突压力的息事宁人型家长。

     孩子挑嘴、不肯吃?那就算了吧,从此避煮孩子不爱不吃的菜;或者皱完眉头叹口气,转回厨房为孩子另备餐点,甚至从此直接煮两个版本的晚餐,以迎合孩子胃口。

     这两种情况似乎都以皆大欢喜收场,起码大家都可以好好吃饭,但最后结果可能还是只养出饮食内容窄化、不愿尝新的挑嘴偏食儿。

     因为这些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扩展他们的味觉经验,更别说去享受多元健康饮食的乐趣了。

     有关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平均要试10-15 次才会接受新味道,而且孩子2岁时吃的几乎就是20岁时的饮食内容!

     一旦家长开始为孩子特制餐点,孩子从此更有理由,更有恃无恐地拒食、挑嘴。妈妈爱的表现,反而成为深化孩子挑食的推手。何况,这当中有不少孩子是吃饭配电视的,因为这样大人才能放松,小孩才肯吃饭。

     那不但错失教导孩子正确饮食习惯的机会,还可能养成孩子盲目吞食、不知其味,容易吃过量的坏习惯。

     常见的饮食情境

    

     下面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人无意中的饮食认知或言行,可能误导了孩子,又该如何化解。

     我的孩子天生不爱吃蔬菜(或某一种味道、食物)

     如前文所述,人类的饮食行为、偏好,靠学习而来。世上既有吃各种口味、饮食的孩子,你以为你孩子的天生不爱,很可能只是孩子还没有习惯或学会去喜欢某一食物。

     解决方案

     追究孩子不爱吃菜的原因。是味道、口感、颜色、烹煮方式?过去不愉快经验的联想(例如肠胃炎爆发前吃的菠菜),或饮食中太多竞争食品,例如甜食或加工零食?

     并且要持续地让孩子尝试,执行“试一口”的策略。

     这很健康,吃了对你很好,会让你长高长壮!

     孩子不肯试或不肯吃某一食物时,我们常用的推销法对本来就不介意吃这个食物的孩子可能无害,却无法改变讨厌吃的孩子对此食物的看法,还可能产生前述的误导:“健康、对我好的食物,吃起来都很难吃!”

     而且如果孩子认定那味道真的很恶心,吃起来像臭脚ㄚ,或像黏土(豆豆曾拒喝一市售豆奶时的评语),他才不在乎会不会让他长高长壮。

     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吃了后不喜欢,建议学法国人的口头禅“你只是还没有学会去喜欢吃它!”,并继续执行“试一口”的策略。

     如果孩子连试都没试就拒绝,可以告诉他“这个好好吃哦,味道好像你喜欢的 xx(孩子熟悉的某一食物或味道!)”,并继续执行“试一口”的策略。

     你把青菜吃完,就可以吃甜点

     不是不能偶尔吃甜点,但如前所述,这个因果关系会误导或强化孩子所理解的,甜点永远比正餐吸引人。

     解决方案

     如果换个中性说法:“我们吃完正餐,再吃甜点”。

     虽然结果一样,但这只点出用餐顺序,不会在孩子心裡形成因果关系及好坏对比。

    

     非要孩子吃完食物才罢休

     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吃东西更反感,更不爱吃被逼吃的食物。

     解决方案

     调整心态-- 孩子可以不用吃或喜欢吃某一食物,但一定得试一口。搞不好这一口就让他喜欢上,这在豆豆身上发生过多次!

     或者试过几回后,孩子因习惯了味道而接受也说不定。记得,一般要试10-15次。

     隐藏原食材的夹带走私

     如前文所述,越去藏,越要隐瞒,越会加深孩子相信那菜真的很难吃!

     而如果孩子不知道巧克力蛋糕里有甜菜根,意大利面里有红萝卜,那只会让他更想吃蛋糕或以为只吃到意大利面,而不是学会吃甜菜根、红萝卜。

     解决方案

     改变煮法、换不同调味,或以孩子喜欢的形貌来呈现食物,并持续执行试一口策略。

     一旦孩子接受新作法就告知吃进了什么东西,才有机会改变孩子对讨厌食物的观感。

     以食物当奖励或安慰

     研究显示,教孩子以食物(通常是甜食或垃圾食物)来处理情绪问题,是造成饮食过度(压力或高兴=吃)主因,而且会让孩子偏好这些食物。

     长大后终会了解沮丧情绪没有因此解除,留下的只是不舒服的饱胀和成人的罪恶感,进一步对食物产生负面观感。

     解决方案

     最好不去用食物做奖励或安慰!即使无法百分之百避免,至少可以有意识地去努力。

     例如给孩子一个拥抱、听孩子倾诉、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陪他睡一觉,或我家最常用的奖励:给豆豆星星,集满了他就可以换书。

     【图文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