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少说别玩了,快吃!不乖乖吃饭的孩子,学得更快
2016/5/4 儿童健康

    

     很多妈妈都在抱怨娃在学吃饭的时候搞得满地脏污,刚擦完这边,那边又脏了...而最新的科研报告就告诉我们,别再担心孩子“捣乱”了!因为孩子越是玩得脏兮兮的,越是学得快↓↓↓↓

     孩子的认知和行为,都由元意识支配

    

     孩子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自己吃东西?这些行为的出现与宝宝大脑内的的认知程度有关,而婴幼儿的认知发育,也一直是心理和神经学科喜欢研究的一个领域。最近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其实都是由元意识来支配的!

     什么是元意识?

     “元意识”(metacognition) 简单讲,就是觉得自己会或者不会某项技能的一种直觉。

     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个很复杂的方程式,还没有认真去看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心里可能就先冒出来一个下意识:

     这个东西我不会、或者这个方程式我能解,这种意识就是我们的元意识。

     孔夫子也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觉来了解自己的知识边界,而这种直觉就是元意识。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

     其实,很多动物也都有元意识 (或者某种程度上的元意识)!而元意识也是帮助生物体存活的一大利器。

     因为,如果一个生物体对环境的凶险程度有本能的良好判断 (直觉告诉他走哪条路他能胜任、挑战哪种物种可以胜利) ,那么他就比较容易趋吉避凶,从而可以生存下去。

     从人类发育的角度看

     虽然动物也具有元意识, 但是只有人类可以将这种意识传递出来。

     而且,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人要长大到一定程度才会发展出这种元意识,但是最近一组法国科学家针对20个月的幼儿所做的研究表明,在20个月大的小孩子头脑中,已经具有元意识!

     他们能够通过动作和表情 (他们还无法通过语言) 来表达给自己的父母、以期获得帮助。

     元意识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们都会习惯性的以为小孩子学东西很快,是因为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可以像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新知识...但孩子吸收知识的真正核心是在元意识上!

     元意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如果说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是完全懵懂的,那么他就只能非常被动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只有当新知识主动“跑”到他的面前、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和他进行互动的时候,他才会学习到新的知识。

     但是,当元意识发育出来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从元意识发育之后,孩子面对任何环境的都会有一种直觉,觉得这里有他不会不懂的东西。

     即使他还不会说话,他也能把这样的直觉传递给自己的父母,这样他就可以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

     元意识决定大脑的认知过程

     了解孩子的元意识,可以从下面的三个方向判断:

     了解自己的能力(会什么,不会什么)

     评估事物的困难度 (面对一项任务的时候对困难程度的直觉估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估困难度,定向学习新的知识)

     这三个方向汇合在一起,其实就是大脑功能中复杂的认知过程!

     利用孩子的元意识,引导培养学习能力

     既然20个月的幼儿就已经具备元意识了,那么爸妈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就可以更加的讲求方法!要知道,仅仅具备元意识,和诉诸于此种能力的深度思考,是完全不同的层面哦。

     你为什么这么说?

     在学前阶段,答案往往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在生活中,有无数的机会,爸妈可以打断孩子的话,问一问他关于刚才说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问,可以引导孩子再想一下自己刚才说的话,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这其实就是对他自己的元意识的有意识的探寻。

     我以前以为…我现在觉得…

     中国有句俗语“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就是说我们的想法是经常会变的。

     有时候是因为获得了新的知识,有时候是因为改变了思维模式。

     这种转变是很常见的,爸妈完全可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示范这种转变历程,一方面展示给孩子看,思想的转变是怎样的,一方面促使孩子也去思考自己的想法。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

     爸妈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时候,别急着把故事讲完,每翻到一页,都停下来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先自己看一看,然后让他告诉你都看到了什么,再问他哪里看不懂、有问题。

     这种方式,培养的是一种将自己的思维视觉化的模式,这对促进孩子的观察力、总结力、理解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是一种艺术化的思考方式。

     只是爸妈别忘了,在这个过程里可以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因为幼儿的大脑还无法兼顾边缘信息,比如我们一眼扫过去,可以看到整页的图案,但是小孩子只能一点一点看,他们的眼角扫不到注意力聚焦圈外的东西。

     孩子制造混乱,可以帮助他们学习

    

     我家宝宝有一张照片,是他幼儿时期我最喜欢的一张,那时他坐在婴幼儿专用的高脚椅上,平生第一次自己动手吃红薯泥~照片上的小家伙,满手、满脸、满身、还有高脚椅的桌面,都是红薯泥...

     但照片上的宝贝笑得特别灿烂,每次看这张照片,都觉得他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当时我让他自己吃东西,单纯是为了让他早点学会自己吃饭,但是我现在才发现居然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好处:吃饭弄得脏兮兮的,其实促进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越是脏兮兮,越是学得快!

     美国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的心理学专家研究了72位1岁多的小孩子,他们给这些小孩很多没有固定形状的食物,比如苹果糊、牛奶、草莓果酱等等,同时教他们每一样东西的名称。

     通常,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对于这种没有固定形状的事物学得比较慢,小孩子最早学会的词 (能讲并且可以反覆的正确辨认) 都是具有固定外形的,比如爸爸、妈妈、苹果,但是苹果煳这类的东西,装在圆形的碗里就是圆形的,用汤匙舀出来就是汤匙形的,所以小朋友就学得比较慢。

     但研究中发现,如果小朋友会用手去玩食物、并且弄得乱七八糟的,他们学习掌握辨认这些食物并且叫出名字的速度比不这样做的小朋友快得多!

     为什么呢? 研究者解释说,如果在你面前放一瓶牛奶和一瓶白胶,包装都一样,单纯用眼睛很难分辨这两样东西,但如果你伸手进去试一下,马上就知道了。

     所以,那些会玩食物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会制造出乱七八糟的垃圾,但同时,他们用全身的感官在学习新的事物,他们的学习速度也就更快。

     提供有限制的宽松环境,让孩子充分探索!

     爸爸妈妈们别小看孩子们制造混乱的威力,他们把蛋糕丢在地上,他们用笔画得家具墙壁涂得一塌糊涂,他们这么做,不仅仅是好玩,而是在用他们全身的感官学习一切新的事物!

     好吧~虽然这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法,我们也不想扼杀他们的灵感但总不能为了孩子学习新事物,就让家里天天变成垃圾场吧~

     没错,你确实不需要这么做!你只要给孩子制造混乱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必须是有限制的。

     具体可以这么做!

     那具体要怎么做才能让大人和孩子都能接受呢? 可以参考下面3个简单的“捣乱”原则:

     一两岁的小孩子,让他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充分探索新事物;

     大一些的孩子,不但范围要划定,事后还要跟着爸妈一起清理;

     爸妈设好底线,危险的事情或者爸妈不能接受的“探索方式”,坚决不可以。

     【图文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