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意外去世,男孩却十分开心,得知原因妈妈吓呆了
2016/6/13 儿童健康

    

     西西妈

     “我的孩子三岁了,没有同情心。有一次,看到一块玩的小朋友摔倒哭了,他却在高兴地哈哈笑。还有一回,带他在公园玩,无意中捡到一只小麻雀,他喜欢得不行。我跟他说:“小麻雀妈妈找不到小麻雀会伤心的,放它回去找它妈妈吧!”他也不肯撒手。

     宏宏妈

     “我的儿子4岁,从小我们就特别重视对他的教育。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学东西很快,玩什么都很专注。但他好像不太关心别人,总是先考虑自己,没有同情心。前段时间,我被车撞了,住在医院里,他来看我,言谈与眼神没有一丝安慰与同情。这让我很伤心。

     宣宣妈

     “宣宣晚上放学回家的时候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们班的XXX昨天出车祸死啦!”我:“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不在人世了,他的家人该多么伤心啊……”

     晚饭的时候,宣宣异常的亢奋,我好奇地问:“你的同班同学去世了,你怎么一点都不难过?”宣宣说:“妈妈,这是个好事情!死了一个同学我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全班都死了,我的竞争对手就又少了好多,那多好!”我听后,手中的碗都吓得掉在了地上……

     同情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有研究表明,同情心是孩子幼年阶段里最为重要的品质,它决定着儿童日后成长中其他品格的形成和发展。总的来说,同情心是一个人一生都不可缺少的终极品质。显而易见的是,以上这些孩子们都缺少同情心,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没有同情心的原因

     1、好奇心所致。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而且也不会进行情感的迁移。有时他们缺乏同情心的行为和言语仅仅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身边没有好榜样。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无动于衷,这其实是在行为上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的事情不要管。当然孩子就会学着漠然,对同伴、小动物缺乏关爱与同情。

     3、父母管教过于严厉。

     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并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听大人的。这种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早期同情心的萌芽。另外,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也会很少对同伴的“不幸”表现出关心。

     4、过度的溺爱。

     过份的溺爱会让孩子无情,只懂得关心自己,不会去认识他人的情绪和体会他人的感受,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像个小皇帝。

    

     一颗善良的心,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那么,要怎样从小培养孩子懂得同情、理解等品质,让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呢?

     1、首先应进行情感体验。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小朋友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小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问问他疼不疼。

     2、要学习认识他人的情绪和体会他人的感受。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去做?。

     3、要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幼儿学习模仿,激发幼儿的同情感。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

     4、父母们态度要改变。以前体罚孩子的家长,从此以后请温柔的对待您的孩子,用轻柔的语气和柔和的态度对待他与您的不同,并就您以前的做法向孩子道歉;以前溺爱孩子的家长,从此以后请注意观察他缺乏同理心的行为,并严厉指出孩子的错误,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教会孩子体谅、同情他人,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打好基础,让孩子能够自然地与他人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是培养一个精神健全、心灵健康发展的孩子的必要行动。当然,我们还应教会孩子区分是非善恶,坏人坏事,要让孩子有原则地发展他们健康的同情心。

     希望家长们重视起来,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灵健全,送给孩子一颗赤诚的善心,那将是送他启航一生的最好礼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