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打到你长记性,打到你成气候!
2016/6/17 儿童健康

    

     本文由功夫妈咪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功夫妈咪说:对功夫妈咪来说,该不该打孩子这事,实在太难抉择了。在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已婚初育阶段,功夫妈咪都非常坚持一种观点,即“打孩子是大人无能的表现”。

     可孩子渐渐大了,脾气也渐渐涨了,有时候熊到你恨不得没生过这个畜生的程度,不打他根本就收不住他有木有!况且,光功夫妈咪一个人坚持不打也没用,功夫爸比完全不这么想,孩子有错就要打,大了长记性,不打改不了。本着这个原则,真动了几次手后,孩子确实比以前好多了。那你们说,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是对的呢?

     打还是不打,功夫妈咪有点无力回答,但子曾经曰过,教育中要“因材施教”。大概祖宗的教育观才是最可取的,到底能不能打,还是得在下手前弄清自家孩子究竟是个什么苗子~不然,后果真的很严重哦!

     文/阿卡

     有了小孩,和朋友聊天,总不经意聊起孩子。很多家长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即便再难管,也不能用打这种方式。

     但,知道和体会到,是两回事。

     我经常被我爸打。印象最深一次,是在我6岁时。那天,他骑摩托车来接我放学,车把上挂着他新买的球衣。我快活地跟他说我帮你拿吧。一路上,车子颠簸得不行,不知什么时候,球衣不见了。

     下车后,我爸问我衣服呢,我正奇怪衣服哪去了。突然,一巴掌扇了过来,紧接着,是棍抽,追着我打……

     后面的事,我不太记得。我只记得,那次被打,是我被打得最痛的一次。我的屁股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我妈在给我洗澡时,手都在颤抖。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坐我爸的车。每当他跟我说接我放学,我就骗他说我要坐邻居家妈妈的车回来。然后,我一个小人,背着个沉重的书包,自己慢慢挪回远在学校两三公里以外的家。

     从我记事以来,我爸极少对我表达肯定,即使我很乖。很多时候,他生气起来骂我,也从不顾及对我自尊心的保护。

     16岁高中毕业,我在填志愿的问题上和我爸发生冲突,他又想揍我,我忍无可忍对他怒吼:你为什么这么爱打人?!他再一次咆哮:我就是要打到你长记性,打到你成气候为止!

     “打吧,这是最后一次,打完这次,我就可以离开你了!”当时,这句平静的话应该伤透他了。我却觉得很解恨。我想,这么多年,终于,我也让他难受了一回。

    

     后来,我进了大学,远离了家。可我突然意识到,过去那些没有得到疏解的负面情绪被积压久了,已被放大得有点难以控制。我的性格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缺乏耐心。以前在我爸那,我不能有一点违背他的意思,否则就要挨打。而我自己也慢慢有了类似的倾向。譬如,在某个问题上,我被一个人反对,我的情绪就会变得很难控制,要靠一些激烈的方式(例如摔脸、骂人)来发泄,而不是冷静下来,耐心跟对方沟通。

     二是否定自我。被暴力对待的我,变得极没自信。大学是我最痛苦的时期,因为不管做什么,我都觉得自己没办法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小的失败,都会上升到让我觉得自己人生没有希望的境地。

     三是敏感和多疑。在人际交往中,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很懂得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情绪和心情,但与此同时,我又总是很紧张,很怕融不到一个圈子中去,很怕被人不喜欢,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

     我的另一个大学舍友A小姐,同样是一个家暴经历者,她的情况比我更糟。

     她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激烈的愤怒中。什么事,只要稍一不顺她的心,她就开始骂骂咧咧。

     宿舍里,别人无意中一句和她意见不同的回应,她立刻觉得别人是恶意的、不友善的。接下来,她一定会阴着脸,不爽好多天,还会在背地里加以数倍的恶言恶语。她常向我倾诉小时候被打的经历,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常跟我抱怨社会的不公。

     但另一方面,她又很鄙视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嫌弃他们,嘲讽他们……她一直活在一种别人看来“莫名其妙”和“不可理喻”的境地。只有我懂,她其实是在嫁接和排解她童年时被打、却没能发泄出来的愤怒。

    

     现在,有些家长还说:“适当的惩戒是必须的,打是惩戒方式的一种。偶尔打一顿并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影响真的不大吗?

     上周,我陪女儿和我哥6岁的小孩去动物园,我们玩得很开心。就在休息时,我侄子突然跟我说了一件事,他说我哥在他两岁时打过他,还把他关在房间,让他害怕了很久。我一下子无言以对。不过让我更惊讶的是,两岁的事,他至今还记得,他已经6岁了啊。

     打小孩,是最严厉的教育方式,却又是最容易的教育方式——一旦出手,见效神速。对大多缺乏耐心的家长而言,或许很难想出其他比打更有效的惩罚手段了。另一方面,用打来教育孩子,实施起来可操作性高,这一秒想,下一秒便可动手。啊,打,是如此容易,当然容易被滥用了。殊不知,这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它或许有一些正面的效果,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长远的。

     我后来常在想,当初我弄丢我爸的衣服,我的过错是什么?是我故意的么?他只是不爽我让他破了财,生气而已吧?一旦打孩子成为父母宣泄情绪的目标,也便使得父母失去了想出更好办法来教育小孩的动力。

     上个月,A小姐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我妈去世了,我也没有家了。我放下电话,不能平静。我知道,对于一个生活在父亲棍棒下的小孩而言,母亲就是她成长的全部,家的全部。

     谨以此文献给喜欢动手打爱孩子的父母:请不要再打着“为TA好”的华丽的幌子,去正大光明地腐蚀和掠夺孩子的人生。

    

    


     投稿Q:3189468657、商务Q:2805595803

     热文推荐:心痛!只喝了一口,两岁孩子变痴呆!吃饭时大人请不要这样逗孩子!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马上阅读,觉得有用就点底部图片支持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