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类妈妈养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了不起!你在其中吗?
2016/6/21 儿童健康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在养育孩子这事儿上也完全可以用得上,没有一种育儿经能绝对契合所有孩子,养育经验总藏于细碎的生活细节中。

     面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不一定是在食谱上,或许仅仅需要提供一个全家人一起享受食物的氛围;

     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不一定一味鼓励才有效,有时完整的接纳才更有力量;

     面对写字歪歪扭扭的孩子,与其一遍遍地让他写字,倒不如让小手在有趣的力量练习游戏中变得更有控制力……

    

     跳开问题本身,不纠结在此时此刻的解决,试着去理解孩子真实的需求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智慧的妈妈总能通过“诗外功夫”进入更舒服、放松的育儿氛围——没有指责、更没有打骂,便让问题迎刃而解。

     每天解决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工作内容的主要部分,先接纳这个现实吧。然后,试着启动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好好育儿。下面这4类妈妈养孩子时深谙“诗外功夫”,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了不起,快来看看你在其中吗?

     1“管家”妈妈

     生活规律对2~7岁孩子至关重要。小孩子也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他需要依靠规律的作息来确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了,所以父母不要随意改变他们的作息。

    

     经验:带孩子购物时,每次都不忘带上孩子专用的水杯,这样他到哪里都可以有水喝;睡觉时一定要给他讲故事,这样他就能养成最健康的作息规律……这样的妈妈就像一个“管家”,一丝不苟地管理着孩子的生活。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安全感,也能够让他们慢慢感受到事物本身的内在秩序,孩子规则感建立起来了,长大后他就会轻易的归纳好什么做了,什么还没做。

     2“外交官”妈妈

     2~4岁的孩子们是最可爱的天使,但他们又会因为一点小事瞬间变得蛮横霸道。一旦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立马“变天”,又哭又闹。跟你耗上了,叫他吃饭、睡觉都会变得无比困难。实际上,他只是想尝试一下自己的力量,只是想做一回自己的主人。

    

     经验:孩子哭闹耍脾气时,应时刻保持镇急。如果你也急了,事情就难办了。在他哭闹时,可以蹲下来和他谈话,先接纳他的想法,并告诉他:玩具是很好玩,不过现在该吃饭了。事实上,你有很多暗示的办法让他去完成一件事,比如,为了让他回去吃饭,你可以告诉他你准备了好几种小零食,吃饭时可以让他自己选择。只不过,你要了解在做这些的时候,其中的技巧是,要让孩子觉得这不是讨好他,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妈妈就如同一个“外交官”,不强迫和命令,耍点小花招、温文尔雅的把“事儿”就办了。

     3“听众”妈妈

     孩子长到3岁以后,很容易受某样东西吸引而着迷。当他发现某个东西特别吸引他的时候,就会无时无刻地说这个东西。这是因为这个新奇而处处充满未知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太大,太不好掌握了。他们转而希望从小处着手,想把某一个东西搞得很透彻。这个让他着迷的东西可大可小。它可以小到一个玩具,也可以大到汽车拉力赛。作为他的忠实听众,当孩子兴致勃勃谈他的最爱时,尽量不要岔开他的话题,哪怕这个话题在你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

    

     经验:如同孩子总有无数个问题想问你一样,他们同样有无数有关他们喜欢的故事要与你分享。试着习惯倾听孩子的分享,让孩子尽情教你一些他们懂的事情吧。

     因为孩子的着迷,正是“听众”妈妈发现孩子兴趣的最佳契机。假如孩子对恐龙着迷,那就可以带他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或者动手用泥土做个剑龙,如果孩子喜欢汽车,你可以做一个小车模型告诉孩子汽车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4“引路人”妈妈

     或许每个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都有这样的遭遇,当你想引导孩子专注某件事时,他心思全然不在这儿。一会儿去看蚂蚁、一会儿又去抓毛茸茸的小猫,或者谈起某个玩具兴奋得就像从来没玩过那样。

    

     经验:这种情况,就需要妈妈做好“引路人”的角色了……比如,你想带孩子出门,那就多安排一些时间,然后,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说得有趣又具体,比如“再给你的小房子添两块砖,我们就该穿鞋出门咯。”孩子的人生需要你协助规划,生活细节更要你引导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