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奶睡”,真的是洪水猛兽?
2016/8/4 儿童健康

    

     宝宝睡眠误区(一)

     "侧卧奶睡”,真的是洪水猛兽?

     几乎所有妈妈都品尝过长时间抱宝宝的滋味,那一小团娇嫩的像没有骨头一样的“小鲜肉”,让妈妈欢喜又担忧——即使只有几斤,给新妈妈抱上半小时也够让她紧张、大汗淋漓、腰酸背痛了,而且一两周或数周过后,宝宝吃奶睡着还不容易被放下来,一沾床就哭,往往得一家人轮流着抱睡。尤其是经历过剖宫产、会阴侧切的新妈妈,长时间久坐的滋味更别提多难受了,伤口剧痛难忍,尤其是切口一头一尾打结的地方,还可能经常小范围撕裂,难于恢复。

     如果是在夜间,碰到一个吃吃睡睡的“马拉松宝宝”,吃一个小时,睡一个小时,彻夜难眠;白天除了应付恼人的小家伙,还要应酬频繁来访的客人,反复前来热心介绍经验的亲戚朋友邻居,反复塞吃的和“传道授业解惑”给自己热心的老人们……这个新妈妈的疲劳困倦、痛苦烦躁更是可想而知。赶上盛夏汗水流过伤口那辛辣刺激的感觉更是让人难以忘怀,怀里抱着宝宝还不能擦一擦或捂一捂,有些新妈妈甚至出现伤口感染;如果赶上隆冬,掀开厚厚的衣物给另一堆厚厚衣物中的小婴儿喂奶,坐太久手脚冰凉,怎么靠着都难受,个中滋味难于诉说,真是打碎牙往肚里咽。

     我想,新生儿的出生,本应给新妈妈带来喜悦和幸福体验的。而这样辛劳痛苦的哺乳体验,又在“月子”里,自然会让本来虚弱和因激素剧烈变化产生抑郁倾向的新妈妈难过甚至退缩了。可以说,绝大多数新妈妈会首先放弃夜间哺乳,将宝宝交给家人照顾,这将极大地降低全母乳成功率——你彻夜难眠的疲惫的家人,心疼同样疲惫的你,基本一定会喂牛奶或其他食物,而你基本会等奶涨了再用吸奶器吸奶,这个吸奶频率和效率,相比宝宝的小嘴太低了,一样得坐半小时左右,还担忧思念小宝宝,滋味同样不好受。

     少数倔强的新妈妈了解夜间母乳对于奶量增长的重要性,为了让小宝贝吃上奶,抱着宝宝整夜枯坐。听着窗外逐渐热闹起来的鸟叫声,看着远方天空泛起的鱼肚白,感到十分疲惫、无助甚至绝望。而家人多感到不理解,也无法提供切实的帮助,经常心疼子女的老人会说“把宝宝给我,你睡觉吧”,“喂点牛奶吧”,动摇新妈妈的信念。多少新妈妈暗自垂泪到天明,多少年后回想起来当初夜奶的经历,仍然心有戚戚,感怀唏嘘。

     在自然界,我们经常观察到小狗、小猫的妈妈侧躺着,宝宝们簇拥在一起吃奶。很多妈妈也会做出一些尝试,发现这样侧躺着让宝宝吸奶,相比而言很方便,解放了手脚,还能跟宝宝一起相拥着睡个甜蜜的安稳觉。而上网看或查书,坏了,绝大多数专家都建议不要“侧卧奶睡”,而且讲出许许多多的道理出来,有些看着甚是触目惊心,可能导致妈妈乳腺炎,宝宝含久了会把乳头吃破,宝宝容易患中耳炎、龋齿,最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宝宝猝死。专家们发明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词:“戒夜奶”、“含乳头上瘾”、“不要让宝宝养成吃零食的习惯”……这让新妈妈们胆战心惊,内疚自责,又退缩了,刚尝到甜头,又决定牺牲自己的舒适来保障宝宝的安全。

     而侧卧奶睡,真的是洪水猛兽吗?牺牲自己的舒适保障宝宝的利益,真的效果很理想吗?梧桐妈妈在两个宝宝身上亲身实践,阅读了大量资料,仍然非常推崇这种侧卧奶睡方式。当然以下内容存在个人认识的主观性,仅供读者参考。

     梧桐妈妈认为侧卧奶睡有以下几个好处:1

     方便按需喂养和“接觉”

     妈妈很方便。宝宝随时能得到妈妈的乳头,包括夜间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哼唧两声,转个头就吃到了,分分钟又睡着了,哄睡十分方便,妈妈受到的影响最小化。相比而言,如果抱起来宝宝很容易醒,睡着了也因为早期浅睡眠、睡眠秩序感、胃食道返流等原因,很难把宝宝放下来。头几个月一抱就是大半个钟头。

     2

     保障妈妈的休息时间

     可以让产后妈妈迅速恢复。母乳中含一定量镇静安神的物质传递给宝宝,会给他一个安稳的睡眠(哺乳动物奶水中貌似都有类似的物质,比如一些种类鹿的奶会让鹿宝宝睡4-10小时甚至更久,方便妈妈将宝宝放在窝里,自己外出觅食,不至于宝宝醒来招惹天敌);哺乳妈妈体内各类激素水平变化,也让新妈妈自身获得镇静安神作用,因此就算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妈妈宝宝睡眠质量都能提高,即使夜间频繁中断睡眠,两者也容易再次入睡。事实上,有合适的理解、支持妈妈需求的照顾者,这种方式会更加充分保障新妈妈和小宝宝的睡眠时间。

     梧桐妈妈二宝宝出生后一直是侧卧奶睡,跟宝宝一起睡眠时间很长,有时甚至一天睡十几个小时。剖宫产伤口恢复非常迅速,基本2周左右就没有疼痛感和恶露了,还可以出门散步。而生大宝宝以后几个月内都是坐着喂,因各种原因没有休息好,伤口疼了两个半月,期间一直下体流血,伤口也常小范围崩裂,相比而言痛苦多很多。

     3

     宝宝养成习惯(睡眠秩序)

     根据其发出的“睡眠信号”,用乳头哄睡十分容易,为各种哄睡手段中最方便、舒适也最容易成功的,且易于反复操作。相反,抱着睡,真的会像老人说的“抱惯了”(睡眠秩序),形成这种睡眠习惯,奶睡不一定能成功,秩序感很强的宝宝甚至很大了都要抱着睡。

     梧桐妈妈强烈感觉蒙特梭利提出的“秩序敏感期”要比我们想象的早很多,因为小宝宝头脑简单,理解不了经常变化的事物和习惯,形成固定的进食、睡眠模式会让他们有安全感,减少哭闹。一到睡眠的时间,他会发出想要睡觉的“睡眠信号”,有的宝宝是挠脸,有的宝宝是抓耳朵,尽管每个宝宝信号不同,新妈妈一定会理解的。等到宝宝困极了,他反而显得异常兴奋,有时侯他理解不了自己困倦的感受会大哭不止,俗称“吵瞌睡”,显然这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入睡方式。

     梧桐妈妈大宝宝,当时大伙儿都很喜欢小宝宝,不停地逗弄他,也以为这样宝宝累了会睡的好一些。然而宝宝困极了会哭闹不止,怎么抱着哄都不好,大哭大半个钟头才挂着泪珠委屈地睡着,困极了的头脑,反而睡不实,容易频繁惊醒。大宝宝4个月时梧桐妈妈上班,宝宝白天由保姆抱睡,回家后有时奶睡不成功,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妈妈,有时夜里还要起来抱几次,抱着一放下就醒,得跟老公夜里换着抱,一家人都很累,约一岁半左右该情形才慢慢好转。白天妈妈不在家,睡午觉也很吵,一定要保姆抱着睡,且非常容易惊醒,这种情况持续到两岁半左右才慢慢好转。

     而二宝宝困了,就会抓脸,挠耳朵,几乎没有哭闹。而且从出生就形成侧卧奶睡习惯后,我曾试图抱睡但很少成功,他会拱起脊背拒绝,要求到床上奶睡(而他的爸爸有时能抱睡成功)。全家夜间睡眠质量都好很多,二宝宝几乎从来没有让妈妈夜里起来抱着睡,哼唧两声吃奶就睡着了。

     4

     宝宝贴着妈妈入睡

     容易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尤其是睡眠安全感,也加强亲子依恋,对宝宝的身心发展很有好处。要知道,宝宝会最为依恋、信赖陪他吃饭、睡觉、玩耍的人,提供饭袋子和摇篮的妈妈,无疑是最佳人选。宝宝容易安抚和管教,妈妈也更了解、喜爱小宝宝。母子二人容易形成最好的默契。

     5

     不需要他人“高消耗、低产出”的帮助

     侧卧奶睡的妈妈通常不会过于疲惫,而坐喂会让新妈妈缺乏睡眠且花费大量的体力抱宝宝,宝宝放下睡觉又容易惊醒,又要花大量的精力哄睡,这样会很大程度消耗新妈妈的体力、耐心和信心,并寻求他人帮助,但通常好心的帮助者会干涉其喂奶,尤其是夜间。特别是对于“磨人”的“马拉松宝宝”,是非常合适的。

     6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行剖宫产的新妈妈

     经历过剖宫产的新妈妈,都会对麻药过后的疼痛刻骨铭心,更别提长时间坐着喂奶了。第一口奶宝宝基本都是吃不到的,月子里更要充分休息,再加上“剖宫产没奶”等传言,家人心疼会百般阻挠……种种因素,让剖宫产妈妈的全母乳喂养率,基本低到无法想象。而侧卧奶睡基本是保障刚实施剖宫产的新妈妈频繁哺乳和充分睡眠的唯一可行方法,且利于伤口愈合。掌握方法的新妈妈,甚至只用向一边侧卧,不用翻身就能让刚出生的小宝宝吃到两侧的乳房。

     7

     宝宝会拥有最自然的良好睡眠秩序

     保障宝宝的睡眠,尤其是夜间的良好睡眠,且妈妈宝宝相拥而眠建立良好的睡眠安全感后,约2-3个月就可以观察到宝宝开始产生昼夜节律,夜奶减少,5-7个月一些宝宝开始乳牙萌出,夜奶或夜间吵闹又增多,1-1.5岁开始夜间不吃奶或吃一次奶,或妈妈拍拍身子就可以安抚入睡,1.5-2.5岁基本可以安稳睡整觉,而不用痛苦纠结地刻意“戒夜奶”,妈妈宝宝的体验均会好很多。

     宝宝睡眠误区(二)

     侧卧奶睡”让宝宝养成“坏”习惯、下颌不正、中耳炎、龋齿……让妈妈患乳腺炎,都是真的吗?

     在各种书籍、网站、公众号上,侧卧奶睡都是被专家们诟病相当多的、经常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各路专家们历数侧卧奶睡N宗罪,看上去也很像那么回事,让妈妈们感到非常恐慌。

     不仅国内专家,西方很多专家和权威书籍,甚至许多非常权威的官方网站,也会不遗余力地抨击“侧卧奶睡”,呼吁新妈妈们戒夜奶,进行睡眠训练。其实,梧桐妈妈仔细了解了这种理论现象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世纪陈旧落后的文化流毒,仍然祸害着非常多的宝宝。中世纪时就强调婴儿独立论,如果母亲跟婴儿有过多的神经交流,肢体接触,是受到指责的。

     我真的难以想象这种文化产生的渊源在哪里,小狗小猫都能依偎着妈妈,随时随地吃奶,幸福地相拥入眠。作为最高级物种人类的婴儿,就该孤独地被扔在自己的小床上,被亲爱的妈妈残酷地训练独立入睡和维持长时间睡眠的技能吗?这跟驯兽有什么区别?独立性需要这么早训练?到底是对宝宝好,还是给大人图方便?依恋妈妈的小狗小猫们,不也很快就能到处逡巡,自由恋爱,独立地玩耍和寻觅食物吗?妈妈的天性,怎么能容忍这种伪科学仍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反人性的科学,为了科学而反人性,个中曲折,一定是值得商榷的。个人感觉,有关婴儿的研究并不好做,科学界也非常容易人云亦云。真相究竟如何呢?

     辟谣“戒夜奶”的内容,明天阐述。梧桐妈妈总结网上、书上一般不支持侧卧奶睡的观点如下:

     1

     “婴儿猝死综合征”:

     侧卧奶睡使得疲惫的妈妈容易睡着,尤其是乳母哺乳过程中,会产生镇静的物质。而一两个多月的宝宝鼻子堵住较少会躲避,因此有可能因乳房堵住婴儿鼻孔,造成新生儿猝死。据统计侧卧奶睡会增加5倍新生儿猝死概率;

     2

     “中耳炎”:

     “中耳炎”:新生宝宝耳鼻喉各腔通道相通,而防止感染和异物的组织如纤毛蠕动等等发育尚不健全,侧卧奶睡有可能造成乳汁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发生概率大概是“坐喂”母乳宝宝患中耳炎概率的2-3倍;

     3

     “吃奶减少”:

     “吃奶减少”:侧卧奶睡会让宝宝容易睡着,吃奶减少;

     4

     “龋齿”:

     侧卧奶睡与龋齿的关系存在争议;

     5

     不方便抬高宝宝上身:

     宝宝食量增大后,胃食道反折his角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吐奶,因此也易惊醒,而侧卧奶睡不方便抬高宝宝上身,减少吐奶;

     6

     养成“奶睡”、“安抚奶嘴”、“吃零食”的“坏”习惯,让妈妈疲惫不堪:

     养成宝宝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不好,宝宝非得要妈妈乳头才肯睡觉,尤其长牙期,妈妈的乳头基本上成了宝宝的安抚奶嘴,非常累。平常小宝宝时不时就想来两口,对他们肠胃不好,进食习惯不好,妈妈也很累;

     7

     “下颌咬合不正”:

     宝宝长时间叼着乳头,有可能造成上下牙槽畸形,下颌咬合不正的问题,就是俗称的“大板牙”、“牙前突”、“地包天”等等;

     8

     “乳腺炎”:

     宝宝口中的物质会让奶水结块,堵住乳腺管道,造成乳腺炎,且宝宝口中的细菌也会进入妈妈的乳房引起乳腺炎;

     9

     不易“分床”:

     不利于妈妈宝宝分床睡,宝宝会依赖妈妈,独立性较差;妈妈呼出的气体中含很多细菌和二氧化碳,会造成新生儿感染概率增加,脑缺氧;此外还影响夫妻正常睡眠和性生活。

     梧桐妈妈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走访、亲身实践等,认为上述说辞,一部分有部分道理,另一部分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侧卧奶睡的方式的优劣问题,同样需要辩证对待。相对来说侧卧奶睡方式很可能更为理想。梧桐妈妈就以上问题逐条阐述——

     1

     婴儿猝死症的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科学界并没有研究清楚。

     目前提出一些假说和数据,认为跟母亲入眠,母亲乳房堵到孩子鼻子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宝宝天生鼻尖较翘,妈妈哺乳过程中通常也较为警醒,事实上这是大自然设定好对哺乳有帮助,防止新生儿猝死的机制。因此,提高新妈妈对“新生儿猝死”问题的警惕性更为重要,哺乳过程中最好不要睡着,尤其是头两个月;哺乳时上身向后仰起,并且时刻关注宝宝鼻子有无堵住的可能;宝宝周围不要有大量过软的被褥枕头等,睡眠的床也需要更为宽敞。事实上,对此有足够认识的新妈妈,基本不会出现堵住宝宝鼻子甚至造成其猝死的情形;

     2

     侧卧奶睡能加大全母乳成功率,从而减少中耳炎发生。

     人工喂养宝宝中耳炎的发生概率是母乳宝宝的数十倍,因为母乳中存在各类抗菌、抑菌物质阻碍细菌繁殖生长。另一方面,宝宝吸吮乳头的方式有些类似“咀嚼”,吸吮和吞咽时与耳腔连接的管道闭合更为理想,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阻碍奶水进入耳腔,且即使少量母乳进入耳道,通常情况也没有引起感染。目前一些文献报道母乳跟婴儿中耳炎关系存在争议;

     3

     抱睡确实可能让宝宝吃下更多母乳,但差别并不大。

     尤其是马拉松宝宝,后期吸吮母乳较少,这时乳房的作用类似“安抚奶嘴”。另一方面,吃下过多的奶水,并不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宝宝有可能胃食道返流,将难于放下平卧入睡;

     4

     母乳和奶睡,可能不是婴儿牙齿龋坏的直接原因。

     数十年前有学者提出含乳头入睡可能增加龋齿概率,但此类龋齿性质却有所不同,也很少产生疼痛、龋洞等后果。另,母乳糖分少,存在抑菌、抗菌物质,可以降低龋齿概率,详见前述。事实上,龋齿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家中有人嚼食喂宝宝,或用成人的筷子给宝宝夹食物,用成人的毛巾给宝宝擦脸,成人经常性亲吻宝宝嘴唇等,有可能将成人的口腔、鼻咽等部位的细菌带给宝宝造成龋齿,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引起胃肠道、呼吸道等方面问题。另外,妈妈可以想一想宝宝是不是吃了一些甜食,如果汁、糖果、含糖乳制品等等,而不简单归因为用乳房奶睡的影响。当然配方奶中含较多的糖分而几乎不含抵抗微生物的物质,奶睡宝宝“奶瓶龋”的发生率相当高,应区别对待。倘若母乳和奶睡会让宝宝牙齿龋坏,那天底下的小动物龋齿的几率会不会很高?事实并非如此。有关龋齿相关内容,会在接下来几日内容提到。

     5

     爱吐奶的宝宝,可以适当抬高宝宝上身

     梧桐妈妈亲身体验,宝宝平卧侧躺喂奶确实容易吐奶,尤其是奶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抬高宝宝上半身,并且谨防宝宝滑下,也尽量侧卧防止呛奶。如果宝宝吃完奶,因各种原因仍无法平卧入睡,再将宝宝抱起也未尝不可。事实上,未经各种人为干预的纯母乳喂养,奶量与宝宝需要往往是和谐的,且不容易吃下过多的奶和吞气等造成吐奶;

     6

     奶睡容易接觉,是一种非常自然、方便的睡眠秩序形成方式

     事实上,养成宝宝容易哄睡的固定习惯方式,也易于安抚因各种原因哭闹的宝宝,比长时间抱着烦躁不安的、怎么哄都都哄不好的宝宝好,何乐而不为呢?总有一天充满安全感的宝宝会走向独立,不会永远依赖妈妈的乳头。当然,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对职场妈妈效果差一些,妈妈不在家时无法做到奶睡,反复变化哄睡方式,有些宝宝有可能缺乏睡眠安全感,睡觉之前会不安地吵闹。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更容易“接觉”,能一定程度保障职场妈妈的休息,只是奶睡成功率会相对低一些。

     “吃零食”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些所谓的“坏”习惯,是不是只考虑了大人单方面的需要?宝宝时不时想从人这里得到安慰,再正常不过了。宝宝的依赖,妈妈感到被需要,这种互动,非常正常而且幸福呀!一个内心满足的宝宝会很平静,反而不会经常焦躁地吵闹,妈妈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轻松呢!何必要训练宝宝自己安抚自己,或者从安抚奶嘴、毛绒玩具这些物品中寻求安慰呢?冷漠的不回应的妈妈,的确能训练出“乖”宝宝,这是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本能使然,但对宝宝心理伤害非常大!多么无知的反人性的“科学”啊!

     妈妈会因为宝宝“吃零食”,变得痛苦不堪吗?其实,掌握方法,理解宝宝,母乳妈妈的状态是最好的。心满意足的宝宝,反而更自信更好奇地探索世界,不会在疏离的亲子关系中懊恼惶恐,总是纠缠妈妈。妈妈感受到自己被宝宝需要,亲密互动良好,相互理解,满心热爱,怎会感到痛苦呢?反而用乳房安抚宝宝,十分便捷轻松啊!宝宝哭闹的原因,会在“不需要戒夜奶”章节详细阐述。

     7

     妈妈不会让宝宝一直咬着乳头不放,牙齿咬合不正从何而来?

     牙齿咬合不正,其实这个说法没什么道理。宝宝15~30分钟进入深睡眠,此前妈妈也不可能让自己乳头一直被含着啊!吃这么会儿奶怎么就咬合不正了?况且吃母乳的宝宝,会因特殊的吸吮模式有更漂亮的牙齿和脸型!宝宝睡熟了妈妈就把乳头拔出来了,这一定是从未喂过奶的人传出的谣言。

     如果宝宝经常吃奶瓶、安抚奶嘴或吃自己的小手,才容易牙齿咬合不正呢!早期宝宝吸吮需求很旺盛,如果不吃奶,就只能从这些物品寻求安慰!太得不偿失了。

     8

     容易致妈妈乳腺炎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依据的。

     首先,宝宝唾液酶致奶水结块的说法是没有实验证据支持的,通常母乳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才能形成细小软块状乳酪样物质,而且结块的程度和量比牛奶小很多(有些宝宝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吐出来,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物质)。另外,宝宝吸吮是存在负压的,奶水也是流动的,结块的概率很小,更不会让唾液进入乳腺管道,造成结块堵塞了。相反,宝宝的频繁吸吮,才会做到“流水不腐”,真正防治乳腺炎。宝宝含着乳头,周围形成负压的、密闭的、充满流动的奶水的环境,而奶水中天然携带各类抗菌、抑菌物质(实验证明,母乳在37℃环境中也能存放2-4小时以上,20℃室温下可存放7小时以上,而没有明显细菌生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反倒不利于细菌驻扎生长。此外,刚出生的宝宝除了经过产道时获得一些定植菌(主要存在于鼻咽部和气道),之后口腔、胃肠道、气道等部位正常菌群建立都依赖跟妈妈、其他照料者的互动,比如吸吮乳头、呼吸、拥抱等等,一般不太可能自身口腔产生有害细菌,反过来主动通过妈妈乳头进入乳房内引发乳腺炎。乳腺炎的首要发病原因仍然是未能及时有效哺乳,“不通则痛”,早期是无菌性炎症,后期乳头周围的细菌顺着淋巴管道进入乳腺,继发感染,这跟婴儿吸吮关系并不大。而奶睡会大大提高哺乳成功率和哺乳频率,很大程度上实际减少乳腺炎的发生,具体详见下述;

     9

     刚出生到3-5岁宝宝与父母同睡,有助于建立睡眠安全感。

     安全感和被关照爱护的自信心充分建立的宝宝,如同饥饿者被喂饱一样,更容易将精力放在自身的发展上,走向独立。父母呼出气体中的确存在细菌,而这对宝宝鼻咽和气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有很大好处,反而减少各类感染和气道过敏现象的发生。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减少不足10%,不会造成婴儿脑缺氧。爸爸妈妈温柔的鼻息一阵阵扑面而来,对婴儿来说兴许还是最初的感官体验之一,也很可能是非常曼妙、舒适、充满安全感的感受。相比抱睡,全家睡眠质量自然是大大提高了,至于夫妻关系和性生活,需要调整心态接受变化,坦然对待,相互理解,寻求各自均接受的解决方案——每个人情况并不相同,梧桐妈妈不好给出切实建议,但相信聪明的夫妻们一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简单地交给家人照顾宝宝,也许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你会心疼父母或埋怨他们偷喂牛奶,担忧宝宝,愧疚未能有足够的奶水哺乳,心里五味杂陈、焦虑绝望未必睡眠安稳,还可能得反复用吸奶器吸奶。此外,你需要一些帮助你夜间带宝宝的人,有时需要一大家人帮忙,隔墙有耳,宝宝跟照料者反复醒来,你俩私密性受到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看也未必很尽兴。跟宝宝的亲密时光也许只有几年,好好珍惜吧,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怀念这段跟宝宝相拥而眠幸福的时光。

     因此,由上综合来看,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侧卧奶睡还是利大于弊,较容易实施的,并且可以增强母亲哺乳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解放新妈妈非常多的劳动力。梧桐妈妈较为推崇这种喂奶和哄睡方法。当然,每个新妈妈和她的宝宝的习惯和情况可能大不相同,新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拘泥,选择适合自己和宝宝、较为习惯、容易哺乳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如“哺乳枕”等垫在宝宝身下,避免新妈妈长时间弯腰或抬胳膊;坐喂时在身体有需要的地方垫上舒适的枕头;也可以试用哺乳摇椅,妈妈的手臂可自然轻松地搭在扶手上,有些宝宝很喜欢这种方式,边吃奶边摇晃着入睡。

     其实很简单,让妈妈按自己的直觉做妈妈,就会察觉到很多问题本不是问题,飞快地不攻自破了。个人感觉这些大行其道的伪科学,也跟全母乳喂养率非常低下有关,没喂母乳就相应地滋生这些奇奇怪怪的养育方式,又会回过头来干扰刚生宝宝的新妈妈哺乳。试想,一个吃奶瓶的孩子,怎么可能宝宝一哭闹无时无刻地泡奶给他喝?如何安抚宝宝?安抚奶嘴甚至小手指替代乳房起作用,“地包天”也就这么形成了。晚上吃牛奶真的容易龋齿,无论寒冬还是炎夏,妈妈都得从床上跳起来给宝宝泡奶,“睡眠训练”也就应运而生了。随着全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对付人工喂养的科学偏方也越来越多,新妈妈自宝宝出生伊始,就被这些理论干扰喂奶,让宝宝焦躁,妈妈困扰,妈妈真的容易奶量减少、依赖其他人照料及吸奶器,反而更容易出现乳腺炎,很可能又造就了新的一批人工喂养宝宝,再把这些可怕的理论传播下去,这真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