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话的宝宝,要不要和他说方言呢?
2016/8/24 儿童健康

    

     有妈妈担心,宝宝已经到了学说话的年龄,平时在家跟他主要是说方言的,有时候也说几句普通话,不知道这会不会对宝宝说话有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多种语言混杂,可能会导致宝宝说话晚。专家建议,为了避免让孩子“开不了口”,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从小就用标准的普通话。

    

     复杂语言环境对宝宝说话有影响?

     爷爷奶奶在家里说方言,爸爸说普通话,妈妈是说广东话。家里复杂的语言环境让人很担忧,宝宝已经两岁了,除了喊“爸爸妈妈”比较清楚之外,其他话都是依依呀呀的口齿不清。看着一些同龄的小朋友语言流利,妈妈真是很焦急。医院检查并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家里人“各说各话”对宝宝学说话有影响?

    

     有研究指出,讲两种以上的方言的家庭的孩子,比单讲一种语言的家庭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发育性语言障碍,且以2至3岁年龄的儿童较为突出。所以家庭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就像宁宁家庭那样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宁宁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语言混杂对宝宝说话有哪些影响?

     1宝宝困惑,金口难开

     在家庭中交流语言不统一,宝宝想要模仿学习很难,他不知道哪个音是正确的,再加上宝宝辨别能力差,孩子变成了跟谁在一起就学谁说话,结果学习语言的阶段拉长了,最后是连一套完整的语言也说不清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宝宝在该说话的年龄却金口难开。

    

     2严重可能失语症

     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多种语言环境可能让宝宝变成“哑巴”,即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目前美国儿童自闭症发病率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10倍,每3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上此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生活在多语言的文化环境中,宝宝无所适从,因不适应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而患上自闭症。

    

     3混乱语言,混乱思维

     家里多种方言并存,宝宝周围的人有的说这样的话,有的说那样的话,致使宝宝一直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长大。例如,年轻的妈妈每天晚上用普通话给宝宝讲故事,同一个故事,奶奶在白天的时候用方言讲,讲法不同,故事内容里的叫法也不同。妈妈再给宝宝讲故事让其指认东西时,宝宝都是充满疑惑的眼神,因为多种语言来讲,造成了宝宝语言思维的混乱。

    

     家庭语言杂乱,宝宝语言怎么教

     孩子开始学说话了,确实要注意各种方言对他的影响,尤其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但有研究发现在宝宝1岁前,家长大可放心地让孩子的大脑储存不同的语言,多跟宝宝说话,就能尽可能开发宝宝的“语言识别能力”。但家长要及时注意把握住语言表达关键期,在1岁以后用标准普通话教孩子说话。

    

     12345

     方言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种文化。

     其实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它只是选择了北京方言作为基础,制定的一种发音标准。就好像全球通用语言是英语一样。难道我们要因为学英语而让汉语消失吗?如果全球都说英语,那样不是也会让交流很简单,很方便吗?

     我国有复杂的方言,有的省份,方言俚语众多。这些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不能到了孩子年老的时候,给他们的子孙看一些方言视频,指着电视说这就是家乡的语言。

     当我们听到家乡话,会感觉有一种亲切感,如果你的孩子只会普通话不会方言,这样和家乡人少了一份亲切,多了一些距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