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前,别乱学东西,做好这些就够了
2016/8/30 儿童健康

    

    

     最近和好姐妹聊天,说起身边很多麻麻早早就开始教孩子学习东西,有的两岁左右就会计算,家长引以为傲。

     百度一下“宝宝多大认生字”,竟然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几个月就开始认字,而且是无图字卡。

     前几天上早教课,有个爸爸为了让孩子画一把锤子,百度出了锤子的图片,让两岁半的儿子照着画,还有一个妈妈,拿着孩子的手,在绘画纸上从1写到了10,并教孩子反复识记。

     很多人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都害怕孩子落后,说实话,作为一个妈妈,我也害怕。但是我更明白,孩子的心智有他们的规律,他们就像一个个小泉眼,可以在我们的帮助下涌出汩汩清泉,可是如果我们选择往里注水,可能会让他早早满了,看上去比别人要多要强大,但同时也会干扰他自己泉水的本能,我们注入的也只是没有活力的水。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表示不能拔苗助长,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可是作为父母,也非常理解那些想给孩子拔高的心理。三岁前的宝宝,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为他打好基础,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他健康成长又不落后于这个社会的要求。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我汇总出下面这些内容,不够完善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健康饮食,进行持续而有效的体能训练。

     孩子身体的健康是所有成长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婴幼儿阶段,一定尽量让孩子食用健康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反季节、转基因和垃圾食品要尽量避免。孩子的胃口也是一种习惯,当他习惯了健康食物的味道时,往往也不会垂涎于不健康的食物。

     体能训练,包含大动作,精细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部分,从出生时睁开眼睛的一刻,他就在探索和认知这个大世界。因此我们要帮助他练习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等等,并在大一点时借助一些设备进行攀爬跑跳,在身体可接受的强度之内提高各方面的发育与协调性。

     2、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事物,接触大自然,参与大人的劳动,让孩子广泛认知周围的环境。

     对于大人再普通的事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新奇的。不管是马路上的一辆车,还是天边的一片云,对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当孩子的眼神可以专注于某一样东西时,我们就可以带他多去户外,街道行人、微风拂过、花草树木、鸟鸣人语都在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尤其是特别的时候,下雪天或者花开的时节,我都会带孩子出去玩。这不但能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刺激他们心智发展,还能够让他们更自信。当看到熟悉的东西时,他一定会有别样的兴奋与成就感。还可以让孩子参与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拿点小东西,或者在我们劳动时参与其中,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3、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太小的孩子并不理解什么是习惯,但是我们有意识地保持规律的生活久而久之也会让他们的生活习惯模糊成形。儿子很小的时候晚上睡眠我们都尽量不发出声音,我甚至不允许他人帮忙就是为了保证睡眠环境的安静无打扰,喝夜奶也把灯光调到最暗,所以他睡眠就比较规律,即使是一两个月时半夜醒来,也从不哭喊,玩一会就入睡。

     到后来大一点可以告诉他什么时间开灯,吃饭时应该坐到哪里,垃圾扔在什么地方,两岁左右他就知道去哪里大小便,方便完之后主动趴在沙发上让妈妈帮着擦屁股,也知道把衣服收拾到储物篮中这些。即使是一些小事,他也能学会理解生活需要这样的习惯和规律。

     4、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与心理。

     三岁前的孩子普遍会有不听从我们指挥的行为,我们也不应当靠指挥去约束他们,学会解码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背后的情绪和心理,才会知道他们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

     有段时间儿子特别喜欢把一个不锈钢碗扔在地上,那时正好是空间敏感期,他一边听声音一边感知高度。还有的孩子喜欢捏碎食物,也许是为了体验那种质感。大点的孩子有时会固执会哭闹来与我们对抗,这时我们需要抛开行为表面,耐下心来,去体会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没有哪个孩子是为了专门与父母作对,孩子某些固执的行为往往代表了他们某种认知尚未得到满足,当然这种需求与欲望并不是一回事,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尊重孩子而不放纵孩子。

     5、亲子游戏、玩具等富有创造性,放手让孩子去体验。

     现在市场上有非常多的玩具,大人看上去很好玩,可孩子们有些玩着玩着就腻了。把孩子扔到一堆玩具中间,不妨也腾出一些时间玩些家庭游戏或亲子游戏。记得儿子八个月之后,我们就经常玩“大妈妈领着小宝宝爬”的游戏,一直玩到两岁多,就是我和他一起趴在地上,他钻到我肚皮下面爬。玩具方面,可以多让孩子玩沙子、泥土和水,条件不允许时,我们也曾把一锅大米和几把铲子放在他的玩具区,这样的玩耍始终乐此不疲。

     6、保持亲子阅读的习惯,内容可以是绘本故事、儿歌故事多样化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我们无须赘述,但也不要过度阅读。有些喜欢阅读的孩子可能讲很久都不腻,但是他们这个年龄认知世界不光是故事,更重要的是实物。所以每天一个小时以内就足够了。听得多了,孩子会对语言更敏感,会更容易理解大人的话,也能够流畅进行自我表达。

     小点的孩子喜欢简短的押韵的文字,大点的孩子可以加入图文故事,力求多样化专业性,而不是选择一些说教的内容。

     7、引导孩子自由画画,鼓励孩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个年龄孩子的绘画尤其注意不要过度引导,不要教,只是让孩子随意画就可以。画完时可以和孩子交流他画得什么内容。这个年龄的绘画,是想象力初步发展的结果,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这么大的孩子欣赏国际大师的画作也不太合适,那属于成人画的范围。国际大奖中的绘画风格会更适合他们。

     8、听音乐,欣赏舞蹈,鼓励孩子自我表演。

     听音乐不但是培养孩子乐感,还是一种情感的培养与审美的启蒙。让孩子欣赏欢快的旋律和舞蹈,他也会跟着哼唱跳跃。不管动作是怎样,只要他乐于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也是一种心智和情感的发展。

     9、进行必要的英语启蒙,但是注意孩子接触的英文要尽量纯正。

     三岁前进行英语启蒙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孩子这时具有接受两种语言能力,在读英文绘本时,通读一遍英文就可以。但是到七岁以后,没有英语启蒙的孩子就只能靠一句英文一句汉语来理解。这时的启蒙主要是磨耳朵,接受的英文信号要纯正,不然会误导孩子。主要方法可以是读原版绘本,听韵律节奏清晰的英文儿歌等等。

     10、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相处。

     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平行游戏,不会与别人合作玩耍,与同龄人相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需注意的是这时他们都不懂分享,抢夺玩具这种事情不能苛责,解决不了时他们需要出面转移一下注意力。他们可能会从同伴身上学到玩耍的方法,或者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互动摩擦,这都是学会交际时不可或缺的环节。

     11、大人以身作则,为孩子的各个方面做出榜样。

     越小的孩子对大人的感受能力越强,有些哺乳期的小孩子甚至妈妈一不开心就会表现出烦躁的症状。因此三岁前,大人的言谈举止尤其要树立表扬。随便发脾气这种任性的行为只会教出比我们更任性的熊孩子。遇见孩子,也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了孩子,我们也可以成为更好的自我。

     关于文章开头的数字和识字问题,最好不要太早开始,因为孩子抽象思维并没有形成,过早进行会干扰他们心智发展。两岁多的孩子可能会根据实物了解三、四这样的概念,有数字概念就可以。另外对照图画进行语言表达会比识字更能刺激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上这些内容,都适合应用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做法大部分都能孩子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富于观察与探索,而这些是长久伴随孩子的,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就会多一份思考和主动。而刻板知识、抽象思维的内容我们可以等到适合的年龄再开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