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那件安抚玩具,对他而言竟然如此重要!
2016/9/13 儿童健康

    

    

     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抚玩具,有的是妈妈的一件衣服,有的是一个毛绒玩具,有的是自己小毯子。这些小物件在我们的眼里可能再平常不过,但是在宝宝眼里,他们却很不一样,你也许无法理解,这些安抚物在孩子小时候曾经带给他们多少安慰。

     安抚玩具是宝宝安全感的替代来源

     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多达70%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们幼年时期的安慰物和安抚玩具有着强烈的依赖感。这是因为,从表面看,宝宝不过是在安抚玩具的帮助下,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干扰。而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正是因为安抚玩具应和了宝宝此时的心理需求——对安全感的大量需求。

     当宝宝不得不和爸爸妈妈分开时,虽然安抚玩具不可能完全替代爸爸妈妈,但却会把分离的伤害降到最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个安全、柔软、熟悉的伙伴更加是一个随叫随到的伙伴,每当宝宝需要时,它都在那里,随时可以填补安全感的空洞。

     宝宝恋物,不但不会催生脆弱,反而鼓励走向独立

     很多父母,尤其是大一点孩子的父母容易认为,孩子们对安慰物品的依赖是一个弱点,于是出于想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的期望,会早早想办法让安慰物或安抚玩具退出孩子的生活舞台。事实和猜想恰好相反。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实际上亲子关系的质量和孩子对安慰物的依恋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并且,孩子和安慰物之间的联结越亲密,在他们面对压力时,就越能适应压力。也就是说,小时候孩子借助安慰物化解压力,长大后,即便在安慰物早已不存在的情况下,这种能力已经内化成一个成年人的压力管理能力。

     孩子与它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比你想的深厚

     也许在成人眼里,安抚玩具不过是一件填补安全感的、没有生命的工具,但对孩子而言,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小王子》里小王子和玫瑰的关系。他们花费时间,彼此陪伴,他们互诉心事,彼此开解。

     哪怕是一条简单的安抚巾,在孩子眼里,也早已经成为有味道、有温度、有情绪的、再真实不过的伙伴。之所以强调情感因素,是不希望“不就是块布吗”“不就是个娃娃吗”之类的言辞,让孩子感觉受伤。同时尽量防止强行将安抚玩具夺走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以为自己藏起来或者抢走的不过是一件物品,对孩子而言却早已经是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的一部分。如果出于现实考虑,一定要减少孩子对安抚玩具的依恋,那么也能循序渐进、取巧求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