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忽略了这一点,“熊孩子”竟变成“杀人犯”!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2016/9/26 儿童健康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频繁暴露在网络媒体当中,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十岁孩子割断工人安全绳”仅仅是因为嫌施工声音太吵;“深圳4个孩子刮花54辆车”竟是在比赛谁刮的多;“8岁孩子24楼扔砖砸死新婚女”只是在和伙伴玩游戏……

     这些性质恶劣的事件全部出自未成年孩子之手,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而“问题孩子”的背后大多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问题家长”

    

     这不由得让睿妈想到一个故事:

     主人公小H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父亲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才会回家,小H从小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在农村上学、成长。

     妈妈对他的管教非常严厉,稍有犯错就会进行体罚。不论是偷了邻居的东西,还是和其他孩子打架,都免不了一顿拳打脚踢。

     无论是小H犯 了何种错误,惩罚的方式都只有这一种。在小H的眼里,小孩子犯任何错误都是同等的,没有差别。

     在小H再次与同学打架时,他用早已准备好的刀子刺进了同学的胸膛,那位同学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当警察来到小H家中,小H却对着在一旁痛哭的妈妈说:“妈妈,我做错了,来打我吧。”

    

     ◆◆ ◆

     未成年的孩子之所以走向歧途,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做这件事需要承担的后果。“无知所以无畏”,孩子们对需要承担的责任一无所知,也就让他们在犯罪的时候无所畏惧。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只是告诉孩子,哪些正确,哪些错误。还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这件事正确,那件事错误,让孩子明白正确的事和错误的事之间的区别。

     如果家长不去引导孩子,孩子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错误在哪,而通过一味的体罚来教训孩子,结果只是“治标不治本”。

    

    


     ◆◆ ◆

     惩罚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分层次对待。小H之所以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妈妈对他犯任何错误都一视同仁的对待方式,也对小H犯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很多家长都在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犯一点错误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芝麻蒜皮的小事也免不了。而孩子一旦犯了性质严重的错误,家长也只能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分辨到底哪个错误更严重,长期下来便把这些错误划了等号。

     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孩子犯了错不去教训,反而去安抚,怕孩子受到委屈。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孩子的包庇,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或者认识不到错误的严重性,以后自然会闯下更多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无可避免的要犯很多错误,家长要做的就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让孩子一直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当孩子犯一些微小的错误,家长不需要去惩罚孩子,而是通过示范来让孩子明白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当孩子随手就把垃圾扔在桌子上、地板上。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捡起来,丢在垃圾桶里,行动就是最好的语言,孩子在家长行为教导下,慢慢就会改正这些小错误。

     当孩子犯一些原则性错误,家长需要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是错误的。比如孩子说脏话、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长一定要指出这些是错误的,并通过解释理由说明错误的原因,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及时的道歉和改正。

     当孩子犯了伤害到别人的错误,家长要根据错误的程度,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惩罚。比如孩子参与打架,破坏公共设施。家长不仅要对孩子进行严厉批评,还要有一些惩罚措施,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还要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铭记于心。

     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就事论事,分层次对待,决不可一概而论。只有让孩子明白犯错误的成本不同,才能让孩子避免犯一些严重的错误,付出昂贵的代价。

    

     ◆◆ ◆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理性认识。不要等孩子犯了错误才去纠正和教育,要从小就学会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能够做到独立的辨别是非,区分良莠。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就什么事都替孩子来做决定,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做决定,家长只需要建议和纠正就可以了。

     孩子的路最终还是由孩子自己来走,也许会左右摇晃、东倒西歪,但是在家长的纠正下总会走成直线。而一直扶着孩子走的家长,松开手的那天,不知道孩子会倒到哪里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儿童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