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刮痧后痧印分析大揭秘,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2016/9/28 宏昇老中医

     刮痧有法,“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

     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理阴阳、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刮痧已经被更多的人们接受运用。刮痧后,可能有的部位会出现颜色不同的痧,颜色越深说明病情越重,病程越长。下面就来看看根据不同颜色、区域、形状如何来区分。

    

     一:看颜色>>>>

     1:红色

     代表血热,血燥,身体容易引发炎症,易发脾气。

     >>>>

     2:紫红

     有寒气进入体内,伤害内脏只在表层。

     >>>>

     3:紫色

     寒入内脏,容易出现如---胃寒,宫寒等现象。

     >>>>

     4:紫黑

     寒入脾心,准备生病。

     >>>>

     5:黑色

     重度寒气渗入身体内脏,已经生病了。

     二:观区域

    

     >>>>

     1:后头颈项区

     反应头部颈部问题。若此区出现异型及压痛点:表示可能头痛,颈椎骨刺和增生,高血压或咽炎等疾病发生。

     >>>>

     2:脊椎区

     代表睡眠,睡眠质量不好。

     >>>>

     3:双侧肩背区

     反应肩部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如果有异状,则有可能有头痛,肩膀酸痛,落枕,手脚酸痛,易发酸涩,眼痛等诸症;

     ⑵如果出现紫色痧症,看是否有风湿或已经风湿了;

     ⑶如果大板经的肌肉过紧厚,有红色带点,一是可能患有肩周炎,分开来说右肩出痧较重,二是说明伏案工作程度,职业病,左肩出痧说明用脑过度。

     >>>>

     4:心肺区(胸椎1—5,6节)

     反应呼吸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压痛,僵硬和红点则有可能有感冒,胸闷,心肺功能不足等问题;

     ⑵心肺燥热时:晚上易口渴,易干咳;额头易长斑痘,且额头皮肤偏干;人易烦躁,严重时易出鼻血;舌头较尖,舌体偏红,亮颧骨易潮红,手心潮热,唇色偏红,易自汗(即静坐时都易出汗);

     ⑶心肺功能偏虚时额头易有抬头纹,偏干,唇色偏淡,宗气不足,讲话虽然用尽了力气,仍然很小声,容易气喘,易得鼻炎,脸色苍白,易盗汗(即晚上睡觉时偷偷出汗)。

     >>>>

     5:脾胃区(胸椎8,9—11,12节)

     反应消化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异状,紫黑色或面压点痛和痛肿处,腰背酸痛,会因为肝功能不健全而引发的疾病。

     ⑵脾不好,眼圈是偏紫红色的,偏虚时,皮肤暗淡无光泽,偏虚时,脸色苍白,无光,易松弛,嘴唇偏干,脱皮,口味淡无味,人消瘦,身体较弱,易头晕目眩。

     ⑶脾偏湿时,水湿运化不出去,瘀池在脸上,导致脸色偏黄,易长眼袋,脸色出现暗疮,酒糟鼻,上半身虚胖,舌有齿印,舌苔偏淡。

     ⑷胃不好时,黑眼圈,是偏黑的,不消化,偏瘦,舌偏干,偏红,黏,易口渴,当胃很差时,是没有舌苔的。

    

     >>>>

     6:肝胆区(胸椎5,6—8,9节)

     反应排毒问题。若此区出现压痛点,异点,僵硬块,痛,肿胀和紫黑色,则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肠胃胀气,急慢性肠胃炎,腰痛。

     >>>>

     7:腰肾区(胸椎12—腰5节)

     反应内分泌问题

     ⑴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僵硬,肿胀和紫黑色,则有可能出现膀胱炎,肾虚,肾脏功能失调,糖尿病,水肿,腰痛,尿频,闪腰等疾病。

     ⑵雄性激素分泌过旺:嘴周易长痘毛发较粗,皮肤分泌油脂较多,脾气较暴躁易口渴,且五脏六腑都较热。

     ⑶雌性激素分泌过旺时:嘴周皮肤相对比较黄皮肤偏干,脸色也有点偏黄,无光泽,脸上或嘴周容易长斑,人易烦躁易得更年期综合症。

     >>>>

     8:臀部骶椎区

     若此区出现肌肤颜色变乌黑,有酸痛肿胀处,则有可能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子宫炎等疾病。

     >>>>

     9:肩胛手足区

     若此区出现异型,压点痛,肿痛,则有可能出现手足病,膝盖酸痛,四肢胀痛,血管硬化。

     三:看形状

    

     1、片状—表浅,有问题只在表层;

     2、小点—湿热或寒湿代表长时间的点滴累积而形成的,如果不排除,容易引起内风湿或关节炎;

     3、中点---病理前兆;

     4、大点---病灶反应;

     5、水泡---风湿或内风湿已经形成。

     痧象:

     痧象很好理解,就是出痧的形状、颜色、光泽和出痧快慢,凡是血液淤滞的部位刮拭都会出痧。血液淤滞越明显,出痧速度越快;血液淤滞范围越大,出痧面积越大;血液淤滞时间越长,出痧颜色越深。痧色鲜红为热,痧色青暗为寒。

    

     【提示】:

     运用痧诊方法测体质时应注意,需考虑年龄因素。同样的痧象出现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意义也不相同。在痧的颜色、形态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年龄越轻,体质特点就越明显。而且,还应多参照第一次刮痧的反应。因为第一次刮痧时机体的经脉积蓄了多年的代谢产物,更能直接反应体质状况,而以后的刮痧间隔期短,痧象必然减轻。不过,以后的痧象变化可用来测验调理的效果和体内的变化。

     刮痧诊断可以和简便的面部望诊、手部望诊、舌部望诊结合起来,四诊合参,以便增加判断的准确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宏昇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