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翼状胬肉多发怎么办?能做手术吗?
2016/8/5 学府健康

     点击上方“学府健康”可以关注我们哦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33.01%。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导致翼状胬肉的原因有哪些 1、身体因素

     要考虑到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有人认为由于泪膜异常,泪液分泌不足而引起角膜、结膜局部干燥引起局部组织增生。Pinkerton等指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免疫学有关,其抗原物质可能为花粉或含有抗原物质的粉尘颗粒,用免疫荧光法发现翼状胬肉组织内存在IgE、IgG,而IgE的存在可能与I型过敏反应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结膜组织的增殖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组织学检查在翼状胬肉基质中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曾有人提到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强,当受到外界某种剌激时,其结缔组织可过度增殖而致本病;Wong(1978)提出本病是结膜血管和角膜Bowman膜联合处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该处炎症的自府过程导致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混合物,内含有一种"致翼状胬肉血管发生因子",它具有促使结膜血管向角膜上爬行的能力。

     2、环境因素

     外界剌激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过度剌激,尤其是渔民、农民、海员、砂石工人等长期户外劳动者在上述剌激因素作用下使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这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一系列过程。

    

     翼状胬肉可致盲 需及时切除 据统计,我国患翼状胬肉的总人数为2000万-5000万。学府医院眼科专家介绍,预防翼状胬肉,应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的刺激,尽量避免正午的阳光,如无法避免,应戴上宽边帽,并佩戴合适的太阳镜,同时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因为“翼状胬肉”引起眼部不适,炎症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或影响美观,需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患者起初都没有对翼状胬肉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把翼状胬肉误以为是白内障,非要等肉“长熟了”才切除。为此,学府眼科专家提醒广大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翼状胬肉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翅膀”还未长大的时候,及时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还应切记定期到专科医院复查,防止翼状胬肉不断生长。

     目前来说,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伤口较大,病患感觉疼痛,且复发率较高。翼状胬肉手术以切除眼表面胬肉为主,不进入眼内,故手术绝对安全、稳定。整个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无痛苦,手术时间是10分钟至30分钟,手术创伤微小,术后无需拆线。

    

     医保定点医院,眼科患者做手术也可报销 重庆学府医院是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学府医院报销比例为全市最高,职工医保在职报销90%,退休报销95%;城乡医保一档报销80%、二档报销85%;门槛费最低,职工医保只需门槛费200元,城乡医保门槛费只需100元。

     为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特推出白内障和翼状胬肉等单病种,进一步减轻了眼科患者看病贵的难题。

     重庆学府医院眼科专家提醒:翼状胬肉在中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一般是以鼻侧眼角长出一块小肉,进而发展为遮挡住瞳孔。翼状胬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长时间下去会导致病情加重,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失明,一旦发现应尽早诊治,以免导致失明。重庆学府医院眼科,关爱心灵之窗,还原清晰“视”界。科室由重庆知名眼科专家长期坐诊,引进大量一流的眼科检查及治疗设备,诊断水平高,专业解决各种眼科问题,为眼科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联系方式 任何时候拨打023-62767710,或关注“学府健康”微信公众号,即可预约学府医院眼科眼科专家。我们24小时守候着您的健康,请保持美丽心情,拥抱健康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约学府眼科专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学府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