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危险不容忽视:脑血管病的防治之道
2016/8/17 学府健康

    

    点击上方“学府健康”可以关注我们哦! 据病学调查表明,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我国发病率居首位。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会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有哪些症状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重庆学府医院李长清教授介绍,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秋后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1.立秋后,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应该及时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发生。

     2.立秋后,早晨气候变凉,酷爱晨练的老年人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晨练时要注意不要着凉,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及活动的强度。不能空腹激烈活动。活动过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脑梗塞。

     3.立秋后,气温渐渐变凉,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不吃过多的冷饮料,不吃冷面,冷饭等。同时还要注意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立秋以后的睡眠,要特别避免受凉气侵袭,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导致脑血管病。

     4.立秋后,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要尽量不吹空调和电扇。防止着凉感冒和诱发脑血管病。对于年轻人,也要适当吹空调和电扇。不要长时间呆在温度较低的空调屋中。虽然年轻人对气候变化的调节功能较老年人要强一些,但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5.立秋后,天干气躁,老年人要适时吃一些滋阴酸甘的食物,少食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加重秋燥症状,出现咽喉疼痛、干咳、唇干舌燥等症状。

     重庆学府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长清教授提醒:近年来,脑血管病有明显的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呈下降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血管病对患者的健康危害很大,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一旦确诊为脑血管病后不必惊慌,应科学就医,不可盲目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专家联系方式 任何时候拨打:023-62767710,或关注“学府健康”微信公众号,即可预约神经内科专家。我们24小时守候着您的健康,请保持美丽心情,拥抱健康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约神经内科专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学府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