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秋愁(“恬淡虚无”的养生法则)
2016/9/21 医学健康论坛

    

    

     故《礼记·乡饮酒义》便直言“秋之为言愁也”,南宋词人吴文英亦曰“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确实,从文字的构成来看,“愁”字由“秋”与“心”相合而成,二者相同的文义与起源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可以理解为古人把秋天的心情就做“愁”的含义了。可想而知,秋季带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因此,《黄帝内经》在春秋季节的养生要求中,均格外强调对精神的调摄。春季的调养原则是要保持精神的愉快、舒展,而秋季则有所不同,在万木凋零、红消绿瘦的季节,保持情绪的愉快相对困难的,这时提倡保持情绪的平稳、收敛与淡泊,平静心志,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渡过秋天。

     这就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的养生法则,这样才能减少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由于人的神气也与阳气的活动密切相关,情感的活跃、外向,可以带动阳气的外达,而情绪的收敛与情感的淡泊,亦会带动阳气的内收。因此,《黄帝内经》又在这种情感指导之后说了句“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为这就是最重要的使阳气收敛的方法。

     从临床来看,虽然春秋季节均是容易导致情绪抑郁的时令,但青年人的抑郁症多见于春季,而老年人的抑郁症却多见于秋季。宋代大养生家陈直就曾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其原因可能与人体阴阳之气的状态不同有关,青年人阳气充足,在春季阳气发越之时,一旦阳气的升发不利,极易郁而成病;而老年人阳气已虚,最不耐秋季寒凉。

     中国历来有九九重阳节登山赏菊之习俗,这一习俗实有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意义。王维十七岁时曾写过一首名传千古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便涉及这一习俗。通过登高望远,开阔视野,怡悦情志,避免忧郁情绪的产生,对老年人顺利渡过秋季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使情志淡泊、宁静?《黄帝内经》在其《素问》的第一篇里就谈到“恬淡虚无”的养生法则,具体指导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即要控制情志的变化,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波动,同时要减少欲望,减少对名利的过度追逐。人的欲望越多离安宁越远,欲望越少离安宁越近。(文/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

    

    


     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平台

     本平台每天推送中医、养生知识,教学视频

    

    

     弘扬中医国粹、传递健康正能量],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左上角分享朋友圈,和您的朋友一起交流成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微信添加:zhongliao188(即可报名参加)

     联系 QQ:136025740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老师讲课相关视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健康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