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捂有讲究,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2016/3/9 武汉都市妇产医院

    

     阳春三月到来,老话说“春捂秋冻”,这两天气温慢慢回升,清晨骑车走在上班上学路上的人们也开始摘掉棉帽、手套、口罩之类的御寒之物,风吹在脸上也不再凛冽。

    

     先说说什么是“春捂”

     首先,“春捂”有利于抗寒。人体也是自然界中的生物,所以在春天开始复苏,在冬天“冬眠”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毛孔张开,这时冷风袭来时,就会通过毛孔侵入人体,不仅寒冷还会引发疾病。

     另外“春捂”也是适应气候的一个过程,初春时节,寒流冷空气还时有,气温还不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冷暖的变化,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更重要的是春季本来病菌就大量复苏繁殖,侵袭宝宝人体,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

     春捂把握“815原则”

     虽说“捂”很重要,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穿脱衣服就可以了。一般来说,15℃是个临界温度,超过15℃就脱掉孩子的棉衣,否则就真的会感到热,也就是超出了耐热限度。此外,如果日夜温差大于8℃也是捂的信号,也就是白天和晚上的气温温差达到8度,也是需要捂捂的。

    

     其实,春捂也不一定非要穿笨重的棉衣棉裤,出门选择容易穿脱的挡风外套,既保暖又透气,如果衣服裹得太多捂出汗,吹了冷风也容易着凉。

     宝宝这些部位不捂都没用1头颈

     人体头颈部血管丰富,而30%左右的热量都是由头部散发,尤其是宝宝身体的热量散发很快。而且头皮和颈部的皮肤很薄,所以春捂最好能保护好宝宝的脖颈和头部。不过头部也不能捂的过热,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

     2肚脐

     不单单是肚脐,整个宝宝的肚肚部分都需要保暖,如果受寒,会直接损伤肠胃、脾胃,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等问题。

     3后背

     后背对于中医而言是很重要的躯体部分,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保持后背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不过,保暖也不能过度,如果宝宝穿得太多,后背出汗,反而容易感冒。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在后背垫一块小汗巾。

     4脚丫

     四肢由于离心脏较远,所以血液供应可能就不足。尤其如果双脚受凉,宝宝免疫力下降,潜伏在鼻咽喉的病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春捂”还要注意这些原则1下厚上薄

     春捂穿衣要“下厚上薄”,因为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要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2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3脱穿衣服看情况

     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先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等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妇科 生宝宝 到武汉都市妇产医院

     微信号:whdsfcyy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武汉都市妇产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