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暴力,不会给孩子留下伤痕,却能毁掉他一生
2016/4/7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谱童书每周推荐▲ 宝贝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5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最近偶然发现一个国内的教育小短片,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片子的主题叫《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说的是,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研究青少年犯罪纪录后发现,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画面中是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监控录像,少年拿着锋利的刀子捅人,狠狠地踢踹旁人,高举着木棒砸人……

     (时长1分56秒,建议wifi下观看)

     我们总以为这样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人,童年受到的“精神虐待”一定跟我们普通人是两个世界。

     可是看了视频,你会发现他们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他们也是笼罩在“别人家的孩子”、“你真让我丢人”、“你怎么这么蠢”的阴影下长大的。

    

     很多人小时候,只要考试考得不好,回到家免不了一顿责骂,就像视频里没有露面的爸爸,气冲冲的声音在客厅回荡:“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你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做的?看看你怎么做的!”

     被骂得多了,觉得自己糟糕透了。又蠢又笨,没有丝毫长处。小学一个同学,老师让她去参加全校的朗诵比赛,结果她在前一天紧张得发烧。最终比赛失利,她反而会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我这么差怎么可能会拿到奖?”

     心理学家库利曾经这样定义“自我”:

     “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很难知道这些理论知识,作为孩子世界最重要的“他人”,只有最简单的思维逻辑——孩子的表现不如意,骂他有什么错?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啊。

     可是很遗憾,他们想要的激励效果没有达到,大部分在这种简单逻辑下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都因为这样的“辱骂”形成了低价值认知,要在长时间的自卑、懦弱、敏感下自我疗愈。

    

     视频找了六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让他们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个用枪把赌场里最有钱的人杀了,一个用斧头砍人,还一个用水果刀捅人。

    

     而对他们伤害最深的词语是“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怎么不去死”,这些词语成为了行凶的武器,让他们心中满怀恨意。

     这些都是语言暴力最严重的后果,大部分普通人即使也饱受这些词语的伤害,都没有走向犯罪这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暴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有些人会把这种伤害转嫁给其他无辜的人,而有些人则在自己心中内化。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大学时一个姐妹曾经跟我说,小时候试过自杀的滋味,刀子割在手腕上,看着鲜血渗出,会很开心自己爱的爸妈终于不用再面对她这个世界最愚蠢的人,他们解脱了。

     起因只是一次考试的失利。爸妈把她紧急送去医院之后,所有亲人都以为是她承受不了失败,又纷纷给她扣上“抗压能力太差”的帽子。

     这样的悲剧到如今还时常出现在媒体的社会新闻版面上,公众总是更多地把它们解读为“现在的孩子是不是过得太顺了,怎么动不动就自杀”,却从没想过他的家庭是不是给他带来过无法承受的语言暴力之重。

     毕淑敏有一篇文章《家问》曾经写道: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他们是那样幼小,缺乏分辨的能力,以为这就是人世间的模型,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以不良家庭模式对待他人,将紊乱和不协调传染到更远的范畴。”

     这些句子曾经强烈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也是社会中存在这么多语言暴力的原因吧。

     直到如今我都学不会和人吵架,在屈指可数的冲突中,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的那一个一定是我。

     因为我始终保持着极力的克制,不想被情绪控制了语言,最终化作尖刀去刺痛别人的心。

     可是,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性格烙印为人父母之后,在每天对孩子教育中,能够打破这种铰链吗?

     或许我们都不舍得再骂孩子“你怎么不去死”,可看见他笨手笨脚老是添麻烦时,是不是会忍不住说一句:“怎么什么事都干不好!”对着老是哭鼻子的孩子,也会气急败坏地贴上一句“就知道哭”的标签。

     有一种暴力,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灵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他的一生。那便是语言暴力。

     而语言暴力不仅仅是语言会让人受伤,说话者的神态、动作,甚至咄咄逼人的气势,无一不是。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是时候停止了!

     任何时候,都请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尊,有自我,需要你的尊重、理解和接纳。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是当你的语言武装成子弹射向孩子心脏时,他感受到的明明都是你的恨。

     就像我们当年一样。

     -End-

     推荐阅读

     羞辱的文化:一位赴美妈妈对国内教育的反思

     买个东西都不轻易给差评,为啥我们要做孩子的差评师?

    

     孩子书单 0-3|3-6|6-10|桥梁书

     家长书单 2014年精选|2015年精选

     亲子阅读 语言|误区|技巧|自主阅读|英语

     主题书单 数学|童诗|科普|益智|爱|音乐

     孩子心理 兴趣|成绩|二胎|吃饭|发脾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