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打造超级帝国始末大揭秘
2016/6/6 读史

    

    点击上面蓝字

    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已开通认证号(ID:dushi918 和 dushi828),欢迎订阅。

    

    

     文:炎华氏 梦LOVE游 (微信公号读史阅世特约作家)

     打造一个千秋万代的超级帝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军在王贲的带领下,占领齐国,自此,秦王嬴政统一了天下。

     当这个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秦国举国沸腾,包括秦王嬴政、丞相李斯、王绾、国尉尉缭等人。

     随机召开了两次御前会议!

     嬴政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即使是过去的三皇五帝,也比不上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劳,觉得再用秦王这个称呼,似乎不太妥当,于是,就向大臣们表彰自己的功绩,里面写到了秦国为什么平定六国的原因:

     其实我也是无奈啊,六国都想反我秦国,所以不得不动兵。而我以渺渺之躯,兴义兵、诛暴乱,多赖先王们的保佑,才使得六国君臣俯首。

     所以,秦王这个称谓已经不太适合了。要不,怎么显示出我和别人的不一样呢?所以,需要换个名字。

     这班大臣们也觉得,以前五帝的时候,面对那些外族人来不来朝拜,天子都无可奈何。如今,统一了天下,法令一统,谁也比不上这样的功绩啊。

     所以,就有人提议:当泰皇。所谓泰皇,就是三皇中最高的皇,就是人皇。还附加了命就是制,令就是诏书。

     嬴政觉得,皇字还可以,泰字就不要了,再加上五帝的帝吧。所以,嬴政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皇帝。

     嬴政还说,谥号这个东西,是臣议君、子议父,是大不敬,就免去了。我是第一个皇帝,就是始皇帝,以后的皇帝就叫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此类推就行了。

     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秦国还能叫秦国吗?

     当然不能,秦是周天子封的,如今的帝国比周天子强大多了,怎么可以再用别人的封号,或许不用封号也行,难道还有人可以推翻我这个古往今来号称第一的庞大帝国吗?

     当然没有。

     所以,嬴政只能叫始皇帝,而不能叫秦始皇。这一点,在皇帝的一次朝会上表现的非常清楚。

     丞相王绾说:燕、楚、齐这些地方,太远了,不好管理,应该派遣王子们去镇守。

     这时候,刚刚做皇帝的嬴政就问大臣们,应该怎么办。

     对于丞相王绾的意见,大部分官员表示同意。

     毕竟这是几千年的传统。

     让皇帝家的儿子当官,也是好事。

     但有一个人说:不行。这个人就是李斯。

     李斯说:周王当初分的,都是子孙,可是,几百年过去之后,他们却兵戎相见,周天子都阻止不了,今天,好不容易的统一,都应该推行郡县制。对于那些功臣、王子,用赋税奖励就可以了。

     皇帝也觉得,设置诸侯国,就是树兵,一旦刀戎相见,谁也阻止不了。

     于是,皇帝开始了改造秦式战车,没有了大规模战争的秦国,需要快速管理这些土地。

     很明显,皇帝大人不需要在设置多余的封号来区分什么王。

     没有了韩赵魏、楚燕齐,秦还有何意?

     如果,嬴政的帝国非要一个国号,那只能是天下。

     正巧此时,当时齐国流传的一种五行论流传到了皇宫,皇帝大人虽然觉得不靠谱,但是,在形式上却是必要的,因为这个帝国需要一统,就必须全部一统,所以,依照五行论,大秦取代大周的是水德,北方属水,尚黑。

     所以,皇帝大人只能坐在最北面,坐北朝南。朝服统一为黑色,甚至龙袍都是黑色。皇帝的帝国就是这样。

     皇帝知道,光搞这些正名行动是不行的,只能忽悠一下老百姓,对于那些六国贵族还是需要妥善处置的,对于帝国,还是需要精心管理的。

     所以,正名之后的嬴政,就必须开始对这个帝国进行改造。

     在政治方面,中央横向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帝国纵向实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设县。商鞅变法的伍什连坐法户籍制度,推行全国。

     不仅如此,这个帝国的郡县长官统一由中央任命,县以下的官员都地方选举产生,没有人能够威胁这个帝国的运行。

     皇帝大人对自己的工作只能说比较满意。

     随后,皇帝大人就把六国不用的兵器,全部收集起来,化作了十二个铜人,并且把关隘全部拆除了。虽然皇帝大人不怕六国后人造反,但是造起反来,总得处理。

     在文化方面,皇帝接受了李斯的意见,为了政令通行全国,全国通行小篆,又称秦篆。

     秦王政二十六年的这几点下来,皇帝为秦式战车改造到秦式帝国迈出了第一步。

     秦王政二十六年,皇帝大人还开始了统一国内制度的伟大决定,改革土地所有制度,允许私有和买卖,彻底的将商鞅变法不完全的剩余部分,向全国推广。统一度量衡就是明证。

     秦王政二十七年,统一了天下的皇帝大人决定向天下炫耀自己的功劳,开始了第一次东游。巡视了陇西、北地、鸡头上等地。

     突然,没有出过远门的皇帝觉得,这天下太大了,根本不好管理,皇帝就问李斯,你觉得怎么才能更高效率的管理这个国家呢?

     比如,我想去哪玩,怎么平叛等等。

     李斯向皇帝说:车同轨、修驰道。

     在李斯的建议下,皇帝的认同下,秦国修建了驰道,车统一了宽度,为秦帝国的改造迈出了第二步。

     秦帝国的驰道,很伟大,比当今的铁路系统都发达,马车既可以在驰道上通行,也可以在民建大道上通行。

     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分为:东方大道、西北大道、秦楚大道、川陕大道,后来又新建:江南新道、北方大道。

     这些驰道可以使得秦军军队快速调动,随时镇压任何地方的反叛。

     不仅如此,皇帝大人还批准李斯的建议,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也就是秦篆。帝国政令可谓是畅通无阻。

     也许,皇帝所委派的郡县官员都是熟知小篆的人员,这样的帝国怎么可能会有人反?

     嬴政二十九年,嬴政再一次东游,可是,在路过博浪沙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大铁锤,朝着皇帝大人的座驾就飞了过去,并且把车也砸坏了,这群高兴的刺客,马上就跑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大人坐的车,不是那一辆,皇帝大人的车总共有四辆,至于在哪一辆上,谁也不知道。

     估计就是李斯,也得找找。

     这次遇刺,把皇帝大人吓得不轻,随即调用刚刚打造的帝国机器开始寻找刺客,但是,找了十几天,怎么也找不到。

     皇帝大人突然说,不用找了,六国剩下的这点人,也就这点出息了,以后,我小心就是了。

     秦王政二十九年,皇帝大人派遣屠雎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开拓那一片蛮夷之地。可是,屠雎战败身亡,数十万秦军被抛尸荒野。皇帝大人急忙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皇帝的兵源、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终于平定南蛮之地。

     秦王政三十三年,皇帝大人对南蛮之地不放心,派遣了数以万计的人丁充实这块土地。当然这些人都是犯罪或者皇帝觉得没用的人。

     这时,被皇帝派出寻找仙人的卢生来了,这个人对皇帝说:帝国的灭亡来自一个“胡”字。

     寻找仙人,绝对不是骂人的话,皇帝大人的功绩有目共睹,相反却被世人误解,所以,皇帝大人听说有神仙之后,总觉得只有神仙才能懂自己,在秦王政二十八年的时候,在泰山封禅大典完结以后,派出齐国人徐市前去寻找仙人,后来,这些人一点音讯也没有,皇帝就派卢生去了,这时候,仙人没找到,却对皇帝说:亡秦者,胡也!

     所以,皇帝大人随即任命蒙恬为大将军,率领三十余万军队前去进攻胡人。

     看来,皇帝大人对帝国的长治久安还是不信任的,虽然改造了那么多。

     蒙恬不负厚望,大破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套平原。

     用贾谊的话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但是皇帝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就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绵延数万公里的万里长城就这样在卢生的一个预言中,诞生了!

     这样,皇帝大人对这个帝国终于有了信心,延至万世的承诺终于可以放心。

     皇帝三十四年,皇帝大人举办大型宴会,帝国智囊团——博士全部出席,皇帝觉得自己今非昔比,就问这群人,你们觉得我的功绩怎么样?

     仆射周青臣说:当然是皇帝大人的杰出了,就像郡县制一样,要不,天下怎么如此大统。

     这时候博士淳于越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就是说,国家有难,谁来帮你啊?

     不能说淳于越说的不对,嬴政死后三年,大秦帝国轰然倒塌,如果各地有设立的藩王,起义大军岂会如入无人之境,大秦国运放在一人之手?

     但是,这时候,这样的意见,很不入耳,刚刚称帝的嬴政,怎么可能再议论封王的事!

     皇帝大人听了,就和丞相李斯说。

     李斯,因为召开两次御前会议有功,从廷尉升为丞相!

     李斯是郡县制的头号制定人、执行人。

     李斯马上就说:这些人,就是搬弄是非,读的都是六国纵横的书,吃的却是帝国的粮食,所以,完全有必要把六国的书全部收集起来销毁。如果他们读书、当官,就让他们学习法律。

     两千年前的李斯,一句话说出了未来社会的走向,两千年之后,西方法治社会纷纭而起!

     不仅后代人觉得这个社会好,皇帝也觉得非常有理,这群书生除了会胡说八道以外,可能真的什么也不会,但是,他们对帝国的声誉是非常重要的。

     皇帝就同意了李斯的主张:书可以读,但只能读法家的书!

     书到底有没有焚,我们不知道,但是,一定烧了。不过对于皇帝而言,是不可能烧完的,因为皇帝大人要看,皇帝的孩子们要学习。

     帝国也不能光靠武力来维持,需要的是法律。

     所以,秦王政三十四年,皇帝确实收缴了六国的书,为了帝国的稳定,烧了很多,但是皇家藏书还是有的,皇帝大人还没有糊涂到让文盲管理帝国的程度。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等等的改革,让帝国彻底进入了帝国时期,帝国的每一个零件都是由始皇帝亲自设计、亲自制造、亲自安装的,不可能出现任何一个问题。

     万世帝国绝对不是神话。

     即便如此,皇帝大人依然求贤若渴,谨小慎微。

     可是,皇帝大人却得不到好报,赏识高渐离,被刺杀,接待荆轲,被刺杀。接下来,信任别人,却被骗。

     是谁,谁也窝火。

     秦王政三十五年,卢生对皇帝说:你只有不让别人知道你居住在哪,离得到长生不老药的时间就快到了。

     于是,皇帝就开始了藏起来,把皇宫用围栏全部围起来。

     可是,皇帝在高处却看见丞相李斯的排场比自己的还大,非常不高兴,但是也没说什么,可是,李斯下次来的时候,突然却变得没有排场了。

     皇帝非常震怒。

     说好的不让别人知道我在哪,这可倒好,我干什么你都知道了,这还了得?

     所以,皇帝二话不说,把可能泄密的人全部杀死了。

     对于敢于泄露皇帝行踪的人,和叛徒有啥区别?

     但是皇帝却丝毫没有怪罪李斯。

     帝国还需要这个人管理。

     皇帝的行动,被卢生这些人认为,简直是荒唐,怎么可以这样子呢?而且这个人权欲心太重,连那些大臣们都不敢说什么。所以,这样的人,不能给他找长生药。就跑了。

     皇帝大人真是无奈。面对这些人,皇帝大人还是非常礼貌的,可是,这些人却说:根本没有长生药,是骗皇帝的。就这样,被牵连的人居然有四百多人,你们怎么多人把皇帝当猴一样耍,真是太岁头上动土。

     一气之下,皇帝大人把这些骗子全部杀了。

     帝国一下子清净了。

     可是,皇帝依旧不清净,扶苏说:这些人都是读孔子书的人,怎么可以杀呢?很明显,这样的记载太差劲了。

     皇帝大人用的是法家思想,你儒家思想算老几?

     所以,皇帝觉得,扶苏太老实了,应该到边疆去看看,你就知道儒家思想是什么破东西了。

     所以,扶苏被调到坚定的扶苏派——蒙恬那里进行督军,其实就是去看看边疆生活,体验一下流浪之苦。

     这是皇帝对帝国接班人,也是对帝国最后的培养。

     当皇帝完成这些举动之后,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可是,却出现了:“始皇帝死而地分”这样的诅咒。

     始皇帝死倒无所谓,谁不死呢?重要的是:如此完善的帝国机器,怎么可以说分就分?

     所以,皇帝很苦恼,没有人理解,只好再去求仙。

     秦王政三十七年的刚开头,也就是十月,这是皇帝大人亲自定的,十月是一年之首。所以,皇帝一边走、一边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次出游,规模很大,因为皇帝觉得自己不行了,所以,把最信赖的李斯、赵高、蒙武等人全部带在了身边,以备不时之需,甚至连小儿子也带上了。

     皇帝的这次出游,游历了很多地方,但是到了七月份,苦恼的皇帝大人病了。病了的皇帝大人很害怕别人说死,因为皇帝大人还没有找到原因。

     前些年的:亡秦者,胡也。去年的: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些难道就没有什么联系?

     或许,皇帝大人觉得自己找不到答案了,所以,在临终前,让赵高起草了让公子扶苏速回咸阳主持即位大典并安葬皇帝的诏书。

     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皇帝,就这样驾崩了!

    

     帝国的构造

     皇帝带着永久的问题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皇帝而言,死并不可怕,甚至,王朝的覆灭也不可怕,但为什么会是始皇帝死而地分?

     难道皇帝用尽心思所设计的帝国真的不堪一击吗?

     我们只知道皇帝进行了数方面的改革,后人学习始皇帝文韬武略的时候,也仅仅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寥寥数语,甚至还留下一个残暴君王的骂名,而对秦帝国的实质意义毫无所知。

     评价一个帝王是否是千古一帝,只能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始皇帝的杰作,便是后世追封的大秦帝国!

     那么,我们从四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领域分析这个帝国的组成。

     在政治方面,帝国中央横向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纵向实行郡县制度。

     我们先说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也是皇帝不同领域的助手。

     比如说:丞相是负责帮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的长官,为了防止权臣弄权,皇帝给帝国特别设立了有两个丞相,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最后的决议都由皇帝做出。

     太尉是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国家军队的长官,皇帝大人的帝国是打下来的,对军队的掌管程度非常高,换句话说,此职位并没有什么权利,只是帮助皇帝管理军队日常事务的,或许,只管后勤。

     御史大夫,不仅掌管图、籍、印、章,而且还是皇帝的耳目,负责监察百官。

     换句话说,御史大夫不仅是皇帝监听国家的工具。还是这个国家的最大管家。分开来讲。

     图,就是地图,帝国的地形图和行政图,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军事学是不分家的,这个部门所掌握的全国地形图,可以看出地位之崇高。

     籍,就是户籍,就是管理人口登记的,大秦帝国的总人口高达两千二百余万人,就是这个机构管理的功劳。

     印,就是帝国所需要的官员印,也是一个帝国官员的合法性的来源和印证。

     章,就是奏章,不管是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都需要向皇帝禀报事情,那时候没有电话和手机,只能通过信函的形式来交流,所以,那么多的信件,必须有一个机构负责,这个机构的只能也归御史大夫管辖!

     三公制度,丞相负责行政,是百官的首脑,太尉负责军事管理,这就使得军政实现了分裂,客观上保证了帝国的安稳,再加上御史大夫的监察,帝国中央,可谓井井有条。

     可以说,三公制度,使得帝国的中央系统非常完善。

     接下来就是九卿制度。

     所谓九卿,是常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九个职位组成的辅助帝国管理的机关。

     奉常,管理宗庙祭祀礼仪,也就是管理帝国的形象的,什么节日做什么事,都需要这个机构负责,皇帝如何祭拜先祖,也是这个机构管辖的事。更别说春秋之祭!

     典客,管理国家少数民族和外务事务,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为少数民族设立的特别管理机构,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速习惯。今天中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始皇帝所设立的这个机构。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警卫,比如,电视剧里所拍摄的画面:皇帝大人说:来人,拉出去斩首,负责执行的人,就是郎中令的下属。

     少府,掌管地方献给皇帝吃喝的贡品和官方手工业,是帝国经济的重要官方部分,这个行业,也出现过人才,比如,秦末秦国第一名将——章邯!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和郎中令共同保卫帝国首都的安全。

     太仆,掌宫廷车马。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只能是车马,兵车是凶器,不能够随意出入帝国的首都,但是,帝国必须需要这个东西,怎么办,如实登记!

     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比如说,皇帝的亲戚犯了法,谁来管,虽然说,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但是,皇家的人犯罪,总不能和老百姓一样吧!毕竟,那人际关系可不一般。

     所以,就必须找一个特殊的机关来关系,这个机关就是宗正,到后来,居然成了宗人府!

     这九卿下来,帝国首都的警卫工作由卫尉管理,皇帝的警卫工作由郎中令管理。

     帝国内内外外的工作,全部搞妥。

     经济方面,由治粟内史管理,法律方面,由廷尉掌管,典客,负责外务。皇家事务,也有单位负责。再加上帝国的中央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中央不可能出问题。

     九卿制度,井井有条,会有错吗?我们不知道。

     地方呢?地方实行郡县制。

     所谓郡县制度,就是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称之位郡,一个郡设置有郡守、郡丞。郡守负责行政,郡丞负责治安,郡下设县,设立有县尉,但是,郡县并没有军权,只有少量的执勤人员,再加上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怎么可能出错呢?

     皇帝第一句话,帝国就安宁了!

     还有,帝国的人口管理,是严格的伍什连坐制度,只要有人反,就会有人报,每个人都有登记,如此严格的行政体制,怎么可能出错?

     说句实话,这样的政体也不应该有问题。

     那么经济方面呢?

     帝国的经济制度,也是由商鞅变法而延续来的,允许帝国土地的私有和买卖。国家财政赋税都由专门的单位管理,不仅如此,帝国的经济在几十年的战争中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赋税年年增加,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或许,地分的根本原因是军事制度。

     但是,帝国的南北两方面的敌人全部消灭,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帝国的威胁不应该是外在的,内在的呢?六国的贵族都被关在了咸阳,为了这事,皇帝可是费了不少精力。

     帝国的驰道变通天下,军队随时可以调用,怎么可能是军事问题呢?

     思想方面,更是经过几十年战争考验的法家思想,怎么可能一下子解散?

     所以,皇帝对帝国信心满满,带着不解开启的游历,是皇帝讨厌听到死的根本原因。

     那么这句话究竟来源于哪呢?

     很明显,这句话的来源只能是宫廷设计、地方参与。李斯是郡县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不可能制造这样的事端,换句话说,帝国的原班人马不可能参与。

     参与者,只能是六国的人,而且还非常了解皇帝的近况,大臣们根本不可能了解皇帝的起居,所以,这句话的来源只能是:术士。

     皇帝大人在三十五年的坑术士事件中,并没有彻底杀完,逃出的人,知道皇帝大人食用的东西,所以,推断皇帝必死。

     至于地分,纯属祸乱心神。

     帝国的结构井然有序,但是,很明显,皇帝的工作非常累。

     而且皇帝没有监督人。

     首先,皇帝没有皇后、也没有太子。

     这是始皇帝担心自己死后,有像自己母亲那样的女人霍乱国政,所以,皇族对皇权根本没有制约力。

     皇帝所制造的机器,很显然需要一个老老实实的打工者,而扶苏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再加上扶苏是皇帝的长子,继承地位顺理成章。

     所以,皇帝虽然不解,带着疑惑,带着无奈。

     但还是信心满满的。

     皇帝死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版权声明:本文系微信公号读史阅世特约作家炎华氏 梦LOVE游原创作品。作者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感谢大家的分享。

    

     写作不易,长按识别二维码,您随意鼓励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及作者打赏二维码。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

    

     | 天生丽人 |ID:liren919

     在这里,所有姐妹都可以做一个性感时尚的漂亮女人。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简单 |ID:maixiao8

     生活、工作、爱情、幸福,一切就是如此简单!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健康范 |ID:GVGZLPYS

     上医治未病。从田间直达舌尖的健康管理专家。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美人窝 |ID:meiren818

     不求倾国倾城,但求让人倾心!独立、爱美女性的私家花园。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读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