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养生=进补!
2016/9/2 大健康TV

    

     一曰无事以当贵,

     二曰早寝以当富,

     三曰安步以当车,

     四曰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长寿方

     · 视频 · 复方玄奥

     你得过感冒吗?

     你看过西医吗?

     你看过中医吗?

     十全大补汤补什么?

     补哪十全?

     六味地黄丸有什么用?

     看视频,赵中振告诉你!

    

     ○

     养生就是进补?

     很多人喜欢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或煎汤、或泡酒用以进补,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这些药确是补药,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一点——身体需不需要。因为运用补药的补法,要针对的是身体中必要物质不足的亏虚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虚证”。而一部分偏离正常状态的人群,会表现出与虚证相反的“实证”,也就是体内因有多余的、不必要的物质或能量停滞所导致的状态。换言之,虚证是“正气不足”的状态,实证则主要因“邪气有余”所致。为此,对于表现为实证者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有些人会说,我的身体是亚健康,需要补。诚然,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大,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病前的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等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往往有人会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将失眠、多梦等也与气血亏虚划上等号,于是想当然地选择中药进补,而效果却未必能够满意。甚至可能因为滋补药的误用及滥用,导致毒副作用出现。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指标,选方用药的前提是要依据准确的体质判定或“辨证”诊断。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张仲景《伤寒论》,用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有是证用是药”。而中医所谓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都是医生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给出的不同的虚证状态判断。不同虚证的疗养用药有所不同,所以人参、鹿茸等补药并非尽人咸宜,更不能简单地期待以补药来养生。

     慎补歌

     清·龙绘堂

     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

     人身原是小天地,日月为神江河道,

     胸膈喜顺利,肠胃喜通调,

     日食三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试看今之呆公子,恒列八珍以自高。

     此皆善于补益者,好似螳螂抱树梢。

     此歌原题为《补益不可泥》,原文较长,这里节选其中关于药补的12句。龙绘堂从将一些中医药知识改编成通俗的歌诀,明确告诉人们,当补才可进补,正确的“补”才会得“益”。如果“补”之不当,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可就事与愿违了。而且除了“补”,还得需要懂得“泻”才是正确的养生姿势。

     华佗 《中藏经》有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开处方不是一味以补为主,例如常见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一个“三补三泻”的基础方。

    

     △图片源自《中振说本草》

     “六味地黄丸”记载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是很好的滋阴、补阴方。虽然只有六味药,但既能补也能泻,能够考虑到人体渗湿调和,将人体该排的排下来,该补的补进去。此方中六味药分为两组,“三补三泻”:一组是“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一组是“三泻”,泽泻、茯苓、丹皮。这是一个基础方,在此基础上还派生出了不少其他功用的处方,赵老师就列出过一个“六味地黄丸系列”:

    

     △图片源自《中振说本草》

     单味中药如是,中药的复方、亦即方剂应用,更是一门艺术,是中医药王国的宝中之宝。其灵活应用的妙处就在于相容诸药﹑和谐共济在于它的辨证施治,因人制宜。方剂深奥,但并不神秘。许多方剂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

     复方玄奥,起死回生,更多精彩,观看视频↑↑↑

     【注释】

     [1]有是证用是药:不要惧怕药物的毒性,只要符合证,就可应用。

    

     ○

     幕后花絮

     //大健康传媒摄制组在俄罗斯 //

    

     △赵中振老师陷入沉思

     究竟麻雀山是一座大学,还是莫斯科大学是一座山呢?

    

     △导演,辛苦了!

     圣彼得堡涅瓦河边的搬运小工!

    

     △美女,辛苦了!

     莫斯科河桥上的pose

     也真心不容易摆!

    

     △圣彼得堡夏宫

     是他,让你们这么欢乐吗?

    

     △美丽的夏宫

     打坐的好地方!

    

     ○

     好大一棵树!

     //全面、科学、系统,中医药学科一目了然//

    

     视频更好看 嫑光瞟文字哦

     点击上面视频或阅读原文

    

     各方点评

     //把全世界的本草都扒了一遍//

    

    

    

    

    

    

     香港浸会大学

     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

     研学中药四十载,

     游历世界五大洲,

     倾其所学,致力推动中医药教育。

     融汇古今中外,勇于突破创新。

     ------------------------------------------

     长按下面二维码

     关注大健康TV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大健康TV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