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年轻十岁。
2016/9/24 赵树堂中医馆

    

    

     名医 好药 好工艺 好疗效

     健康咨询热线:0531-80690705

     Q

     读者:人人都渴望年轻,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老泉是不存在的,那怎么样可以让自己衰老得慢一点呢?

     A

     焦安钦医师:当然靠养生啦!

     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就是要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年轻十岁……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及其他一些养生技术如艾灸、推拿保健等等。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当代社会由精神情志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愈来愈多,现在疾病谱的改变也充分说明了精神情志致病的广泛性。今天我们就从情志养生开始,来说说具体的养生方法吧。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概称,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黄帝内经》中运用阴阳五行建立了情志与五脏之间关系的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即“怒、喜、思、忧、恐”五志。宋代陈言补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虾 石千山人刘国伟先生 旧金山)

    

     情志还能养生?

     这何医生什么来头,

     研究的这么透彻?

     焦安钦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山东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临床实践中善于灵活运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并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在继承的同时,致力于创新,对多种疑难病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知常达变,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急慢性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多囊肾、急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增生症、慢性间质性肾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及多种内科病症。

     门诊时间: 济南趙树堂中医馆 周四下午 周六下午

    

     原来焦医师是山东省中医院专家呀,那我们一起看他说道说道这情志该如何养~~

     一情志与健康

     人在生活和社交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如喜爱、喜悦、愤怒、悲伤、忧愁、恐惧等。七情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适度、有节制,是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协调生理、心理活动,如喜为心志,适度的喜能使血气平和。如果情志变化过于剧烈或持久,超出了正常范围,就会造成人体功能紊乱,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气机失调有关。

     1 怒极伤肝

     怒是指由于某种目的或愿望不能达到,逐渐加强紧张状态,最终暴怒。暂时、轻度的怒有利于缓解压抑的情绪和有助于肝气的疏泄条达,但是过度、持久的怒气会导致肝气疏泄功能失常,升发太过,会引起眩晕、头痛;肝不藏血、血随气逆、呕血,甚则气血并走于上扰清窍,临床常见发怒后血压升高导致中风的就是。

     2喜极伤心

     喜是指当目的达到后,紧张状态消失或意外收获时的一种情绪体验。喜悦的情绪对健康有利,但暴喜可导致心气涣散失收,出现心神散越不敛之狂、痴和笑不休等症状,如范进中举。

     3忧悲伤肺

     忧是指忧愁、担心,悲是指失望引起的悲哀、悲痛。忧与悲是与肺密切相关的情志。人在强烈忧、悲时,可伤及肺,出现咳嗽、气短、甚至咳血、呼吸改变等。

     4思虑伤脾

     思是集中精神考虑问题,但临床常见思虑过度可导致多种病证,以女性朋友多见,如林黛玉。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而且气机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和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会出现腹腹胀满、便溏泄泻等消化道症状,如频频嗳气的“胃气病”,感觉喉中有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梅核气”等等。现代研究也表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长期高度紧张者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

     5惊恐伤肾

     惊是突然遇到非常事变而致精神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恐是恐惧,是企图摆脱某种情境的胆怯表现。惊恐过度会伤及人的肾气,可出现肾气不固,表现为神志失常、遗精、阳萎、遗尿等,所以突然的惊恐会导致小便失禁就是这个道理。怕老婆的男人长期处于惊恐状态,容易肾虚也是有道理的哈。

    

     (兰亭集序 书法 王彦宏 南京)

     二情志养生的方法

     情志调和对维持脏腑气血的功能和人体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情志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主张调摄情志,以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

     1宁心静神

     宁心静神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记载。宁心静神是指思想安静、神气清爽、清心寡欲、清静而无杂念,从而达到心神安定、真气内存的目的。

     (1).抑目静耳

     耳目是神接受外界刺激的重要器官,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不扰。老子《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就是说乱视杂听会使耳目过用而耗伤神气。庄子也主张收视返听、以静养神,“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千金翼方》载有“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于老人也。”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养心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需要长期的努力。

     (3).动静结合

     强调宁心静神,并非绝对的神静不用。庄子主张神静也并非是绝对的静,而是动中之静。心神清静的关键在于心神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庄子·刻意》“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能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4).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指降低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欲望。《道德经》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都是说减少欲望,抑制对私欲和名利的过度追求,就可以避免失望、悲伤、苦闷、惶恐、忧郁等不良情绪。

     (5).知足乐观

     《道德经》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对于名利和享受,要学会知足常乐。《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调利”,乐观的情绪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有助于调养精神,舒畅情态。

    

     (鱼莲说1 摄影 梁媛媛 上海)

     2立志养德

     正确的情志调摄还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同时注重德性修养,才能心理平和,气机通畅,血脉畅达,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1).意志坚强

     意志坚强可以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保持气血的通畅,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而意志薄弱则神怯气虚、气血不畅,抗病力弱,容易遭受病邪的侵袭,《素问·经脉别论》:“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2).修身养德

     道德的修养极其重要。孔子认为“德润身”、“仁者寿”、”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即养生要注重道德修养、乐于助人、尊重关爱他人等,这样就能使其内心世界宽广,人际关系和谐调畅,精神愉悦,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从而保持健康、享有长寿。

    

     (心经 书法 王彦宏 南京)

     3节制情感

     七情内伤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人们需要节制自己的情感,以维持心理平衡。节制情感的方法有和喜怒、免忧悲、少思虑、防惊恐。

     (1).和喜怒

     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怒”是历代医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绪上的冲动,使愤怒的情绪冷静下来,如愤怒的情绪没控制住,可在发怒之后进行反省,吸取教训,逐渐减少发怒次数和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2).免忧悲

     忧悲即忧郁、悲伤。《彭祖摄生养性论》谓“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是说忧对人体健康有害,应当注意克服。

     (3).少思虑

     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胡文焕《类修要诀·养生要诀》提出要“少思虑以养其神”。

     (4).防惊恐

     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心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神志失常等方面的病证,应当时刻预防。

    

     (鱼莲说2 摄影 梁媛媛 上海)

     4疏泄转移

     (1).宣泄法

     通过有节制的发泄使情志活动不致太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宣泄是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可以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粗犷、无拘无束的叫喊,将内心的抑郁、悲愤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

     (2).疏导法

     利用倾诉和交谈进行感情宣泄是排出不良情志的良好方法。一个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苦衷,还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以便从亲人、朋友、心理咨询师的开导、劝告、安慰、专业心理指导中得到力量和支持。

     就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快乐有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倍;痛苦有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了一半”。

     (3).超脱法

     在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必要时使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当遇到不良情绪的干扰时,可用顽强的意志和理智来战胜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把理智和情感升华为行为的动力,投身于新的事件中去,以冲淡不良情绪带来的伤害。

     (4).转移法

     转移法是用言行、事物或通过从事一些赏心悦目的活动,来调节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转移的方法有欣赏音乐、戏剧、舞蹈、书法、诗歌、交友览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运动等。如欣赏音乐,利用音乐艺术调摄人们的情志,改善不良的心理状况,在音乐之中找到精神家园。可以选择一些疗伤音乐,但切不可听苦情歌。《备急千金要方》记有“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此外,还可进行体育活动,如打球、散步、爬山、太极拳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

     5以情胜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是根据“以偏救偏”的原理创立的“以情胜情”的独特疗法。正如昊崑《医方考》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内经》以调摄精神情志为养生第一要义,调节精神活动,避免情志过激和保持精神守持于内,通过调节精神情志进行神志方面的养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防治多种临床疾患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所说的:“凡事听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这是维持心态平衡的四味良药。”

    

     (鱼莲说3 摄影 梁媛媛 上海)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年轻十岁已经不只是梦啦!最后提醒大家注意几点:

     首先,要努力做个茶壶,屁股被烧得通红还有心情吹口哨!心态很重要!

     其次,和睦的家庭环境很重要,要做点赞家拒绝差评师!

     再者,一定要有几个爱好!

     山不可无树,水不可无鱼 ,人不可无癖好!

     生活要有情趣,琴棋书画,音乐舞蹈,旅行收藏,玩个石头什么的都可以,但不能有不良嗜好!

     趙树堂中医馆ID:zhao-shutang

     关注趙树堂中医馆 每天都有养生秘籍

     预约电话:0531-67860526

     地址:济南市山大路9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赵树堂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