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不认同保健食品?
2015/7/27 公共营养及健康管理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医生不认同保健食品,说穿了,不是不认同,而是不认识!

     医生对于医学的认知局限性太大,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几乎所有医生都将临床医学理解为医学的全部。殊不知,其实医学包括四个方面,即营养医学、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绝大多数医生根本就不学习研究营养医学和保健医学,他们根本不了解保健食品,他们知道的只有手术和药物,所以怎么可能认同保健品?!其实,人体的健康运转依靠的是营养素,绝非是药物。那么,到底什么是保健食品呢?保健食品就是五谷杂粮之精华。

     目前,医生如何看待保健食品?《健康时报》与国内最大的医生论坛“丁香园”的联合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230名医生中,认为保健食品“还不错”的医生仅占6%,高达75%的医生认为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十分混乱。

    

     担心干扰正常治疗是主因

     40%的医生认为保健食品基本没用,24%的医生甚至认为某些保健食品反而对人体健康有害。45%的医生对于保健食品的态度是“瞧不上”,49%的医生认为“一般般”。

     就医生食用保健食品的情况而言,31%的医生“根本没想过食用”,41%的医生“偶尔食用”,25%的医生“坚决不食用”。

     此外,如果患者向医生咨询保健食品,因为“不了解”,30%的医生让患者自行决定,55%的医生不建议患者食用保健食品,3%的医生避而不答,7%的医生则因为“对保健食品非常抵触”而禁止患者食用保健食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在面对患者有关保健食品的咨询时,总是三缄其口。因为他不了解保健食品的功效,也不知道它们与药物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他认为,药物的疗效是依据专业临床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而绝大多数保健食品的功效没有专业临床实验的结果作为支持,无法给予患者明确的建议。

    

     医生与保健食品“不对路”

     由此不难看出,医生排斥保健食品,主要是因为医生对保健食品普遍缺乏认知,担心干扰正常治疗,尤其是那些质量无保障的保健食品。实际上,医生与保健食品是信息不对等的关系,在保健食品的选择上寄希望于医生,本身就是巨大的误区。

     “医生以治病为目的,针对的是患者。而保健食品本来就不以治病为目的,针对的是未病之人,所以医生不认同保健食品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指出。

     在面对保健食品时,其实绝大多数医生很茫然,医生更多的只是从治疗的角度“盲目”排斥保健食品。但是老百姓对于保健食品往往持有治病的心理诉求,保健食品总是与体弱多病的人联系在一起,仿佛成为一种治疗手段,所以很多人习惯于将保健食品的选择权交由医生。

     营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柴巍中指出:“医学与营养学是相对独立的,分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体系。可是在我国,一直以来,营养学都未能建立成为独立、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被纳入医学的范畴,作为预防医学的分支学科,偏重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然而,营养学在本质上更注重于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营养保健、营养干预、膳食利用及健康维护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我国却被混为一谈。”

     柴巍中博士曾经留学欧美多年,在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从事营养学研究。他介绍,在国际上,营养学从来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其主流是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食品生产与加工工业提供指导与服务。日本的营养学实践性很强,包括膳食指南、人群营养、疾病的营养干预等等,分类非常细。但是我国的营养学却很少谈及这些,与治病靠得太近,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得太远,所以才会出现由医生的观念决定老百姓的营养决策的情况。

     “即使在美国,也只有不到6%的医生接受过专业营养学培训。”,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栗树和博士援引畅销书《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中的内容指出,由于不懂得营养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功效,医生更短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医生的平均寿命均低于普通人群。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关爱医生,相约健康行”——中国医生高血压患病及诊治调查项目启动仪式上称,对全国386家医院的4032名医生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男性医生患有高血压,1/3的男性医生肥胖,男性医生的心血管风险相比同龄同性别普通人群高4倍;40岁以上的医生,无论男女,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均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教授披露:“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医生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至少低3岁。”

    

    


     营养学正在被认知

     其实,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很多医生并不反对患者食用质量有保障的保健食品。调查显示,30%的医生认为保健食品具有相应功效,甚至有3%的医生认为保健食品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3%的医生经常食用保健食品。有些医生已经开始认识到,临床治疗的武器不是只有手术和药物,还有合理的营养干预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认为,慢性病患者吃保健食品对健康有好处;北京军区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聪慧教授认为,手术后患者通过保健食品补充营养素,对于术后恢复很有帮助;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也主张,对于防治慢性病而言,并不排斥保健食品的功效。同时,三位医生一致强调,必须选择知名正规厂商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保健食品,仅限于营养保健和营养干预,不能以保健食品替代药物。

     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夏萌教授在这方面则走得更远。如今,她一边为患者对症治疗,一边为患者普及营养学知识。“如果在5年前和我提保健食品,我一定会说是瞎掰,但是现在我不再这么认为。”,她指出,药物多是对症治疗,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症状只是疾病的表象,只有消除症状背后的病因,才有望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亚健康状态演进发展而来,将疾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调理为健康状态,便达到了预防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的最高境界,正所谓“上医治未病”。而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人并未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未能加以坚持,“好了伤疤忘了疼”是诸多人的现实写照。

     夏萌教授对于营养保健和营养干预的认知源于其自身经历。2003年,她由于罹患肾炎,已经在家病休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个营养培训班,突然领悟到疾病与营养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营养调理,仅仅3个月之后,她的肾炎就明显好转,很快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营养及健康管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