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了
2016/1/26 公共营养及健康管理

     要说政治正确,这话是一定的:“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了!”

     中国人最看重身体健康——健不健康不太好量化,这么说吧,可以不锻炼,可以抽烟喝酒胡吃海塞,但是不可以生病!中国人着紧的是“没病没灾”。许多父母叮咛孩子:“千万要爱惜身体”,又添衣服又添饭,孩子正感动着呢,下一句话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得,真正最重要的还是革命。

     生病是可怕的,很大程度上因为它剥夺了一个人的生产力。假如是家里的顶梁柱,也许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由盛转衰。某种意义上,生病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病即是灾。所以很多人“不敢生病”,兹事体大,不可以掉以轻心。

     但是越怕生病的人,往往越容易发现生病。

     “怕”是一种变相的呼唤,它意味着极端的敏感。我有一次给社区群众做问卷,一道题一道题给老头老太太讲解。我说:“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低落”,“我很容易为生活琐事担心”,老人家们面色漠然,置若罔闻。我说:“我最近睡眠不好”,“身体有一些查不出原因的疼痛”,老人家们眼睛都亮了。“我!我!我有!”他们围上来,“我得了什么病啊?”

     我父母至今最爱的节目仍然是《养生堂》,买起保健品来毫不手软,“总比生病看医生强!”他们说。中国人对生病真有种特殊的感情。

     李冰冰得了扁桃体炎,在澳洲发热十几天,愣是没能治好,护士扎针的技术也不过关。这是最近的大新闻。除了心疼病人以外,也让不少人暗暗庆幸:幸好我们在中国。病没治好的原因,据说是国外抗生素的分级管理严格,药物升级不及时,导致了病情延误。那还了得?很多在国外看过病的人现身说法了,痛陈国外医疗误人误事:发烧都不给输液!预约了还要久等!中国人总算找到了扬眉吐气的理由。不少人从前批评国内的医生不靠谱,这一回纷纷掉转枪头:我们服务是不好,但起码随时挂号就能看,我们有效率啊!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怎么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想,除了医疗资源分配的差异之外,医疗观念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就我的经验来说,外国人总体上没有中国人那么在意“生病”这件事。当然,生病了不好受,在哪儿都一样。但外国人遇到这种事,相对更淡定。中国人心急:“不行!我非得赶紧治好了不可!”——哪怕这不一定有必要,甚至根本不可能。

     我认识一个美国朋友,有一天聊起来,孩子没去上学,发烧了。我关心地问一句:去医院看了吗?他反而愣了一愣:需要去医院吗?还只是发烧而已。他觉得小题大做,在家休息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但放在我家,这就算政治不正确:孩子都“发烧”了,大人居然还在上网聊天?不怕脑子烧出毛病吗?

     我有一次陪孩子去医院,排在我前面的老太太正对着医生百般恳求:“医生,给他输点液吧。”医生不为所动:“没必要,吃药就可以了。”老太太很不满意:“输液见效快一点,他都烧了好几天了……”又着医生又多开了一个药。转过头来,冲我扁了扁嘴,意思是这个医生不太灵。

     国外的儿科医生普遍不觉得头疼脑热是多大的事。发烧了多休息,做好物理降温,只要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就不用半夜挂急诊,甚至都不用看医生。美国儿科学会有这样的主张:“4岁以下儿童的呼吸道疾病不应开具或推荐使用咳嗽药”。多数症状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一来没有特效药,二来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自会痊愈。然而理智上知道是那么回事,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咳嗽,一摸到孩子额头发烫,还是会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我自己也是一样。因为“生病”这两个字,委实太沉重了。

     一到冬天,孩子们此起彼伏地咳嗽,父母们就开始忧心忡忡的病情交流。我身边的家长,有现代医学常识的人很多,但这时候很少有沉得住气的。就算一个人冷静,也抵不住全家人紧张,非要折腾到医院,排几趟队,验一通血,孩子哇哇地哭上一阵,请专家看了:没事,好好休息几天吧!这才安心。——也许还不够,最好再开一些药。没有效果的中成药也行。

     这样的紧张,让生病成了一把尚方宝剑,凌驾于一切原则之上。一个人做了错事,要挨骂,但要说身体不好,就情有可原;不想工作,用别的原因不好请假,病假总不能驳回;小孩子找不到办法争取权益,拿生病要挟,基本万试万灵。随处可见这样的情况:孩子软磨硬泡要买什么玩具,父母坚持不答应,奶奶说了一声:“行啦!他病刚好,这一哭又要吃不少冷风。”这一下父母就哑口无言了。在生病面前,还有别的什么事更大呢?

     “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了……”

     健康的时候也许不觉得。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就如同飞来横祸一般,一下子成为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如果不能马上得到医生的抚慰,简直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要是涉及到孩子,那焦虑还会更甚。“多喝水”,“少吃凉的”,“别着风”,“清一下内火”,“早点睡觉”这一类指导,无论理智上信不信,它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我们被这样抚养长大,也会把这些带给子孙后代。

     这种对生病的不安全感,就这样一代代遗传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人对医生会越来越依赖,期望越高,只怕失望也就随之越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营养及健康管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