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患家属的思考:看病不只是挂个“专家号”
2016/6/18 公共营养及健康管理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健康君说这是一篇读者来稿,其中描述的情景正如我们每个人在医院中的经历。

     感谢他对我们的信任,也感谢他和我们分享自己的体会、经验甚至是反思,也欢迎更多读者投稿,和我们讲讲你所经历的医疗故事。

     作者简介未来不远,南开大学硕士。现就职于一家三级民营医院物资部,参与医院筹建工作,对医院招标采购流程及相关政策有相应了解。

    

     曾经,一想到去医院,我满脑子是乌乌泱泱的人群,挂号后漫长的等待,被医生三言两语打发走人的感觉……

     有幸找到了一份和医疗相关的工作,不幸身边的亲人罹患癌症,我才发现中国人(包括我和我的家人一位癌症家属的思考:看病不只是挂个“专家号”!)医疗知识的缺乏如此惊人。

     挂号队伍中,有人在问,我肚子不舒服,挂什么科?家属们在争论:“这个是专家,挂专家号!”诊室有人在问:“是不是吃了这些药就好了?”

     在我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母亲回老家一趟,回来就暂定截铁地说:“你爸的病(胃癌),不做手术,邻居说了,做了就是人财两空。”无奈,只好咨询医生,怕遭遇不耐烦,我转身投向了某搜索网站。

     没错,我养娃的过程中,有不少难眠的夜晚也是和某搜索网站一起度过的,输入过这些关键词:“1岁孩子高烧”、“幼儿急疹症状”、“孩子鼻塞怎么办”、“2岁孩子拉肚子”等等。

     父亲胃癌从发现到现在接受化疗的过程,我也大量运用了某搜索网站。使用网络查询时,我经常避开前面近一页的“推广”链接,因为一打开,就会有小窗口让我咨询,或大幅画面宣传某个医院。用搜索多了,我也很害怕,害怕自己被软文诱导,害怕多数国民的医疗科普都像我一样。

     感谢朋友推荐,我关注了“健康不是闹着玩儿”这个号,里面辟谣的内容给我了很多理性的思考。

     结合自己对医疗常识的理解和认识,我想给身边的朋友提几个醒:

     1. 关于专家号: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近来不少医院推出了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以提前了解专家擅长治疗的病种。还有的医院在专家诊室门口贴上:先挂普通号做基础检查,再带着检查资料让专家看,提高看病效率。这两种方式我很赞同:挂专家号之前先查询医生擅长的病种,再确保手上有病情基本介绍和检查资料。备好了这两点,才会有挂专家号的效果。

     我见过一群家属围着一个咳嗽的孩子,说就挂专家号,就挂专家号。我抬眼看了一眼专家名字,搜了一下,发现这个医生是脑瘫方面专家。

     2. 对医院科室有基本认知:内科、外科、妇儿、医技、其他科室。通俗来说,需要做手术的,多在外科,但外科学并不等于手术学,手术只是外科疾病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医技科室是通过仪器设备对患者做检查,辅助内外科医生做病情判断或治疗。

     有了对科室的基本认识,才会慢慢明白医生开各种检查单的意义。

     3. 各种检查的必要性:不可否认,为了追求利润,过度医疗是现代医疗中的一个痛点。虽然我见过某私立医院对颈椎病开了全身体检的检查单,但正规医院的医生开单大多是因为病情所需。

     如果患者不理解某些检查的必要性,可以向医生询问,医生会给出相应理由。如果对医生回复不满意,可以上网查询此类检查的基本知识(还是离不开搜索),以便心中有初步认知。

     4. 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诊疗经验、患者病情复杂程度、医技检查结果、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治疗结果。

     因此,对医生提出治不好不给钱等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医生也在尝试把病治好。

     5. 有病不可乱求医:这方面的文章在这个号里都有提醒,主要意思是家属摆正心态,以正能量带动病人的积极态度。家中有其他兄弟姐妹商量的,病情允许时,需商量后做决定,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家中经济条件也需要考虑在内,不能为了一时的紧急,就贸然做决定。

     最后总结为: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懂的东西,多问,多学,做到心中有丘壑,步态方从容。要不,老话会说“久病成医”呢!

     祝福您或您的家人在科学医疗下,健康生活!

     健康君编辑 | miffyyz本公众号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所发文章均为作者原创,并授权发表于“健康不是闹着玩儿(jiankangkp)”。欢迎读者转发给朋友或朋友圈。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媒体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盗用。联系我们,请发信到hi@jiankangkp.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顶尖名校博士 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营养及健康管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