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广告是怎么精心引诱你上当的? | 阿信荐书
2016/5/30 中信出版集团

    

     现在大家都有了钱,或者说有了信用额度。有时候刷淘宝到深夜,看到美轮美奂的广告介绍,优惠券上的各种满减和折扣。我们便不由自主地点击“添加到购物车”,一键下单付款的按钮也触手可及。上班的时候,则期待快递的到来,心神不宁到这种程度,耳边似乎产生了快递短信的幻听。最悲催的莫过于月底,要眼巴巴地看着菲薄的工资离我们而去,奔向马云,或者刘强东的怀抱。

    

     怎样才能破除这一恶性循环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资深的广告人大卫·奥格威,广告人的自白,给我们剖析了广告的制作流程。他们对受众心理研究之透彻;对广告细节要求之苛刻。读来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我们漫不经心去阅读的广告,竟然会被广告人如此的精心准备。

     广告不是艺术

     对于大卫·奥格威这种取得重大成功的广告人来说,做广告从来不是创作。一个好的广告并不是遵循梵高绘画那样的艺术逻辑。在创造艺术品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负责的是表现真实的自我美学,再用漫长的时间等待一个识货的人,大放光彩。而广告的制作,对,不是创作。遵循的则是商业逻辑。所以大卫·奥格威会说,“制作广告过程中,使自己的技艺深藏不露,是广告公司的职责。”这句话,与同为商业巨子的李嘉诚所说的“追求无我”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广告是否有效,不是由广告人自己判断,也不是由公司判断。而是交给市场去判断。大卫·奥格威在这本书中就提到,在他们公司。会做各种各样的调查和分析,比如对邮购广告数据的分析、对百货商店广告数据的分析。这些花费大量金钱调查出来,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结论,在制作的过程中,会被严格的遵循。

     对于艺术家来说,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够完成一个伟大的作品。而对于广告人来说,保守保守再保守,才能够得到丰厚的报酬。拿微信推送的图文消息举例来说,有时候一个热点事件出来之后,所有在制作推送的新媒体编辑都在绞尽脑汁,要把自己的图文消息和热点事件搭上关系。就是因为热点事件能够刺激点击率,这一个规律非常的行之有效,以至于每个明智的新媒体编辑,都在遵循这一规则。

     广告人的可怕之处

     在广告里面,被研究最多最为透彻的是标题。标题被如此透彻的研究,也是有数据在支持的。作为客户的你,知道读标题的人是读正文的人多少倍吗?广告人就统计调查知道,读标题的人平均为读正文的人的5倍。这也是为什么写好标题是如此重要。因为标题代表着为一则广告所花费用的80%。如果你没有在标题里写点什么有推销力的东西,你就浪费了你为客户所花费用的80%。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拿大卫·奥格威来说,他自己写文案,每次写的标题都不下16个。

    

     另外还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事实是,大卫·奥格威这些广告人,在形容一个广告的时候,并不是用模糊的形容词来形容,比如什么好、蛮好的、完美。什么字体还大点,再大一点点,太大了。他们是这么来形容一个广告的好与不好的:

     1.用大二个字号的字排正文第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能多吸引13%的读者。

     2.开头一段控制在11个词以内。

     3.小于9点的字,82%的人读起来有困难。

     4.如果在段落间加上引导性符号,读者数平均会增加12%。

     5.不要把你的大标题排在插图之上,这样做使广告吸引注意力的能力平均丧失19%。

     这本书中这类精确的描述数不胜数。老实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要想停止购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真正的剁下自己的手。因为广告界的人太认真、太勤奋、太用力了,我们大多人的性格和弱点,已经被他们研究的透透彻彻。我们自以为是在自己的意志的主导消费。殊不知,我们的反应早就在他们的预计之中,恐怕还被写成文字放在了他们的方案里面。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大卫·奥格威 著 | 中信出版集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试读本书。

    

    
△ 长按识别,进入大布阅读,更多好书与您分享

     -End-

     编辑:赵佳然 2016.05.3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信出版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