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教你玩转各类口服降糖药!
2016/4/19 掌上医讯
导语
盘点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
药物种类
1、D860(甲糖宁,甲苯磺丁脲)
2、格列本(苯)脲
3、消渴丸
4、格列吡嗪
5、格列齐特
6、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
7、格列喹酮 (糖适平 )
8、格列美脲
适用于2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
一般,用磺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能用两种同样的磺脲类的药用在一个人身上,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因为磺脲类的药能够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多了以后,假如血糖本身不太高,它可以引起低血糖,所以开始小量,然后监测血糖,控制要是不理想,慢慢加量,所以这是磺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磺脲类用药一般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
不适合于以下情况:
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诺和龙,不能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
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患者。
②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对于已经没有胰岛素分泌能力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磺脲类药几乎没什么作用。
③体重正常或者偏轻的患者。
副作用
① 低血糖症:这是磺脲类降糖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副作用。任何一种磺脲类降糖药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作用越强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从降糖的角度来说作用强者是好药,但从引起低血糖的角度来看,它又不那么好了。
②体重增加: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糖分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如不注意饮食调节和适当的运动,可能使患者的体重增加。
③其他问题:如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头晕、视力模糊、身体平衡功能发生障碍等。神经系统反应,但均不常见。
注意事项
1.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运动和用药时间。
2.治疗中应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严重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术后,感染或发热病人应给与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代谢。
3.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2双胍类
①.降糖灵(苯乙双胍)
②.降糖片
③.盐酸二甲双胍片
适用于2型、肥胖的患者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
四种情况可放心用
① 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血糖仍未降到满意水平者。
② 肥胖的高血糖患者。因为这类患者服用这类药物不会使体重进一步增加,而且还有点减低体重的功效,有人甚至认为双胍类降糖药可用于糖耐量损害者及肥胖的治疗。
③ 可以与磺脲类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二酮类和胰岛素合用,加强降糖力度。同时可以加用双胍类降糖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④ 年龄不太大、肝肾功能问题不大,而且没有发生酮症危险的患者。
四大副作用
① 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每日150毫克时,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增加。老年人,或者年龄虽然不太大,但心血管、肺、肝、肾有问题的糖尿病病患者,由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② 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腹泻等,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可能性比二甲双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
③ 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或是肾功能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中肌酐和尿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④ 加重酮症酸中毒:降糖灵能促进酮体的生成,所以有酮症酸中毒或酮症酸中毒倾向的糖尿病患者不宜用之。
有以下病症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双胍类降糖药:
(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消瘦及有磺疸病的人
(2)孕期及产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3)服用双胍类药物后,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
(4)有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的糖尿病患者
(5)嗜酒及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患者。
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起效快,服药后立即可以进餐,在餐后1小时血糖高峰时,刺激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该药作用时间短,当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后,该药的作用已基本消失,此时胰岛素分泌的量也相应减少,这就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服药剂量:从小剂量(每天1片)开始试用,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逐渐加量至血糖正常。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不会太高,适合餐后血糖高者。
3苯甲酸衍生物
1、瑞格列奈
2、那格列奈
此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但下列患者禁用:
① 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② 1型糖尿病患者;
③ 伴有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④ 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常用的属于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 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最佳服用剂量为120毫克,于每餐前10分钟服下。作用与效能与瑞格列奈相似,但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诺和龙,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一吃进去以后,很快就起作用,不大容易引起低血糖,也不会造成人肥胖。
2. 那(瑞)格列奈 (唐力、唐瑞、万苏欣)
4α-糖苷酶抑制剂
1、拜糖平
2、伏格列波糖
降餐后血糖,腹胀排气
阻止肠道对多糖的吸收和利用,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其有效率为50%~60%,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多等,一般服用3~4周后可自行缓解。胃肠道有病变者不宜服用。
作用机制为在肠内与寡糖竞争和α-糖苷酶结合的机会,从而抑制糖的吸收。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者。目前有拜糖平、卡搏平、倍欣。
此类药物适用于1型、2型的糖尿病患者。
下列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① 18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
② 孕期及哺乳期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③ 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
④ 伴有酮症酸中毒或重症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目前,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拜糖平。
5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1、罗格列酮(文迪雅)
2、吡格列酮(曲格列酮)
适合肥胖患者
为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细胞核受体,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其副作用有肝损、水肿、肥胖。目前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制剂。
胰岛素是帮助我们降血糖的一个很重要的激素。而II型糖尿病的病人胰岛素不太起作用,用这个增敏剂就可以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个药相对比较贵。适合糖尿病有肥胖的,这种肥胖的人往往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下降),用增敏剂就可以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但下列病人禁用格列酮类药物:
(1)伴有水肿的糖尿病患者;
(2)伴有严重肝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3)1型糖尿病患者;
(4)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5)孕期及哺乳期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6)18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
1、罗格列酮(文迪雅)
作用特点是: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β细胞的功能。还可降低病人体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起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老年人和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此药。
2、吡格列酮(曲格列酮)(艾汀)
是作用最强的胰岛素增敏剂。它可以使人体内的胰岛素得以充分的利用。它还能显著降低病人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而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具有脂毒性。故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临床研究证明,曲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肥胖患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延缓或防止其向2型糖尿病转变。
附1:人群分类
适合儿童的降糖化学药
由于少年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选择的药品必须对生长发育无影响,目前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的只有盐酸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并且,药量应根据孩子的体重减量使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与成人患者基本相同。对于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来替代患者自身分泌的不足。对于2型糖尿病,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不好则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再控制不好则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适合老人的降糖药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超重,有可能存在多种心血管、肺、肝脏、肾脏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确定为合理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单独用药很少引起低血糖,可以用于超重、肥胖型老人。存在肺、肝脏、肾脏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慎用。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附2:辨别
一、有些中药虽然具备降糖的效果,但其有效剂量到底应该是多少,其安全性是否有保证,这些都没有经过严格临床验证,最终让患者服用后易引起低血糖。
二、一些降糖类中药里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如优降糖、降糖灵等价格较为便宜的化学药,但在说明上却避而不谈。
远离假药认准“药”字号
虽然假药总是披着各种各样的外衣,让糖尿病患者防不胜防,专家给糖友提出了五点建议,以远离非法降糖药:
一、认准“药”字号。“药”字号是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与药字号混淆的便是“食”字号,这也是许多不法厂家赖以欺骗的常用手段。“食”字号又分为“食”字号和“食健”字号两种,“食”字号用于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通常标示为“卫食准字[年号]第×号”。“食健”字号用于保健食品。“食”字号和“食健”字号的产品都不能宣传有治疗功效。
二、到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店买药。这是避免非法降糖药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网上买降糖药很不安全,这是因为糖尿病治疗个体性差异很大,从没见过对每人都合适的药物。另外,网络的虚幻性也容易掩护巫医假药。
三、遇到需要邮寄的药需谨慎。一些产品需要患者将钱邮寄过去,然后将药给寄过来。事实证明,很多邮寄广告上的地址根本就不存在,更不会有安全有效的降糖药了。
四、价格高得离谱需小心。一般骗子所宣称特效的药价格都很高,以便在短期内骗取暴利。事实上,只要选择合理,许多价格便宜的药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一样很好。
五、宣称根治糖尿病的药是假药。目前在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药能根治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讲究个体化治疗,因此,声称“一药通吃”的产品也有欺骗之嫌。
来源:医学之声
医考课堂
感谢您的医路支持,掌上医讯粉丝专属活动一波接一波。回复“活动”,惊喜多多!小编友好提醒,这一次产科医生、儿科医生,请别走开,快来领取吧!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掌上医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