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猝死——一个沉重的话题
2016/7/1 掌上医讯

    

     导语

     你在单位也许是棵小草,但在家里你就是参天大树,你倒下了,你家的天,就塌了!

     作者:麻醉超人?钢铁侠

     2016年6月30日早上,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金丹教授猝死。

     金丹教授今年只有四十五岁,有一个女儿,刚上初中。

     ‘’他就是压力太大了‘’。

     我们来看看近年来全国猝死的医务人员,以下数据来自网络不完全统计。

    

     2011年11月8日 福州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林医生心脏病猝死,35岁。

     2012年11月23日安徽省立医院骨科王姚斐医生猝死,35岁。

     2013年07月05日,南京中大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华,猝死,50岁。

     2014年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55岁。

     2014年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丁易突发心脏病去世,48岁。

     2014年9月20日,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路阳猝死,48岁。

     2015年4月13日,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李大连医生猝死,48岁。

     2015年7月8日,中日医院ICU医生宋韩明猝死,31岁。

    

     来自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11月到2014年4月,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共曝出七起麻醉医生猝死事件,死者的年龄都在30岁左右。……

     近些年医生猝死事件频发,工作压力过大,过劳是重要原因。网络上流传一张照片,医生连续奋战32小时,完成一台颅脑手术,术后筋疲力尽,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又有相片,一个外科医院刚做完一台手术,累瘫在地上,这些是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并不是所有医院,所有医生都是这样,而是城市大医院如此。随着医改的深入,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来越多,医生也越来越累。事实上,这是以牺牲医生的健康为代价的。由于劳务技术价值严重偏低,医生只能靠拼体力来实现“薄利多销”。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医生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直到累倒下为止。

     医务工作者过劳过累,看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症结,但是,这是一种饮鸩止渴!

     超负荷的透支,伤害了医务人员的身体,医生恶劣的职业工作环境、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为医务人员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健康,你在单位也许是棵小草,但在家里你就是参天大树,你倒下了,你家的天,就塌了!

     良医不仅是个人社会财富,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个个良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倒下,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巨大损失,更是医疗届的巨大损失,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全社会都应理解医生、尊重医生、关心医生,用法治保障医生的健康权益,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让猝死的悲剧,不再发生!

     本文系作者投稿,掌上医讯期待您的来稿,详情请点击走起,掌上医讯约您共创医学资讯微平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觉得此文不错,手动赞下小编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掌上医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