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胡大一:您替内部人说的‘’反‘’话,对吗?
2016/7/10 掌上医讯

    

     导语

     患者把医生看成了白眼狼,医生把患者(家属)当做潜在的凶手,两败俱伤,医生,和患者都是中国几十年医改的替罪羊。

     来源:掌上医讯

     作者:麻醉超人?钢铁侠

    

    


     (图片来自网络)

     胡大一,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教授、医学教育家,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及预防、康复。是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名医胡佩兰之子。

     胡大一曾经接受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分析了医患矛盾的根源,指出:医患冲突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这几十年的医疗体制上,不恰当地把医院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推向了市场,造成‘’过度医疗‘’普遍存在的现象,把医疗服务变成完全的商业模式后,医患双方的矛盾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胡大一客观指出了医疗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医生忘了三个回归: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胡大一还对‘’医闹‘’,‘’杀医‘’现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用他自己的话讲:我是’’内部人‘’,却不帮内部人说话。胡大一说了什么话呢?为此,本文就几个观点与胡大一教授探讨。

     1一问胡大一

     胡大一说,医生要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确实,与七、八十年代相比,现在的人文关怀少了,生物科学,医疗设备技术的提高,临床医学的基本功,望,闻,问,切,少了,为什么呢?

     一个医生,每天要看一百多个病人,他连水都不敢多喝,平均下来,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只有可怜的三分钟,他哪里有时间去做人文关怀?

     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大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

     每一个患者都想去大医院就诊,造成各大医院的人满为患,看病难。这些医院的医务人员,每天从事着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开医嘱、进行临床操作,每天一台、两台,甚至三、五台的手术,以及大量繁琐的工作,大量的通宵工作、数日高强度的工作经常不在话下,稍好的情况下每天临床工作也平均会超过10个小时,连续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是家常便饭,下了班还要查资料,写论文,继续教育,职称考试,科研,教学,等等等等,他还有多少时间休息?更别说去人文关了,而基层医院,社区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少,甚至是门可罗雀,他们有时间给患者人文关怀,却没有病人。

     正是因为每天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量,迫使医务人员耗费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去应付这些日常工作。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需要人文关怀,他们不是没有爱心,同情心,他们不是不愿意给患者人文关怀,实在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每天疲于奔命,无暇顾及。

     有时能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人文关怀是医疗行为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医务人员当然要加强,医学院校也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有关部门更应该切实改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分级诊疗,分流病人,让患者,医疗资源下沉,如此,医务人员在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人文关怀,有更多的时间下到临床。

     胡大一所处的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医疗状况是广覆盖,低水平,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人文关怀,医患关系也是和谐的,医生才有更多的时间,‘’ 在病人床前度过足够的不眠之夜‘’(胡大一语)。

     正是因为医院‘’畸形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在每一个地区,都产生了医院的超级巨无霸,垄断了中高端的医疗资源,驱赶患者往大医院拥,造成看病难,使医务人员减少甚至丢失了人文关怀,加剧医患矛盾,而不是因为医务人员失去了人文关怀,才造成的医患对立。即,有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在先,医务人员缺失人文关怀在后,而不是相反。

     那么,请问胡教授,如果您每天要看一百个病人,您怎么去做人文关怀?

     2二问胡大一

     中国新闻周刊问胡大一:现在还不断强调对“医闹”进行“严打”,这种压制性措施的效果,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很好。

     胡大一:我非常不同意用‘’医闹‘’这个词汇。他的意思是医闹不是‘’闹‘’。

     又说:杀医这样的严重事件毕竟是有偶然性的。 其发生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某些患者的社会地位、性格,他们可能有暴力倾向,或者走投无路,豁出去了。

     事实上,中国的‘’医闹‘’,辱医,骂医,打医,伤医,每年发生一万多起,‘’荣获‘’全球第一,成为世界奇观,单单在上个月,全国就发生二十多起暴力伤医事件,其中三个医生被杀害,毫无道理,没有任何理由就可以对医务人员打骂,竟然发展到丧心病狂的对医务人员的小孩下毒手了。最近浙江省中医院实施安检,一上午就检出七八把管制刀具,试问,医务人员每天在这些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剑下,怎样工作?胡大一说的‘’对‘’,这不是‘’闹‘’,这是违法犯罪,他们不是患者,是罪犯!

     确实,每年被杀害的十几个医务人员与七百多万相比,是偶然性,可是,这种‘’偶然性‘’、这种潜在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的暴力伤医,让每一个医务人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终日。

     那么,请问胡教授,如果‘’医闹‘’不幸发生在您的身上,您将用什么词来描汇‘’医闹‘’?如果‘’杀医‘’这种‘’偶然性‘’万一不幸发生在您身上,您还会觉得是‘’偶然性‘’吗?

     3三问胡大一

     中国新闻周刊说,过分突出“杀医”的标签并不明智。

     胡大一:现在在中国短暂出现这个非常极端(杀医)的现象,因而,我们不能不思考。动不动就严打“医闹”,警察也进了医院,不但没有看到事情平息,而且越演越烈。

     包括在上一个提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包括中国新闻周刊在内,胡大一是不希望严打暴力伤医。

     为什么中国暴力伤医愈演愈烈?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打击不力!有关部门的纵容,容忍,是暴力伤医变态发展的重要推手。为什么广东中山多年来没有‘’医闹‘’?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有担当,打击‘’医闹‘’给力!中山市公安局长掷地有声:再有医闹,是我的失职。这是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七十几岁的医者,老者,他的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下渡过的,在他的年代,医生是受人尊敬的人,医疗行业是受人尊敬的行业,他从来就没有过被人骂,被人打的经历,他怎么能体会这样的劳累,心酸,他怎么会有惶惶不可终日被人砍杀的滋味?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医闹,他能体会‘闹’的滋味?所以他会讲,没有医闹,不要‘’严打‘’。

     那么,请问胡教授,如果暴力伤医万一不幸发生在您身上,还需不需要‘’严打‘’?

     胡大一的讲话多数是客观的,中肯的,理性的,指出了医务人员客观存在的问题,对有关部门有警醒作用,对医务人员反思自己有借鉴,帮助,促进作用。但是他没有深刻剖析内在的原因,有些观点也是偏颇的。胡大一的讲话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时代的局限性。

     事实上,是现行的医疗体制,制度给医患双方带来了伤害,双方都是损失惨重,患者把医生看成了白眼狼,医生把患者(家属)当做潜在的凶手,两败俱伤,医生,和患者都是中国几十年医改的替罪羊。

     中国医改已经犯下了‘’颠覆性错误‘’,我们殷切希望能用‘’颠覆性措施‘’,去扭转这种‘’颠覆性错误‘’,使医改获得成功。

     本文系作者投稿,掌上医讯期待您的来稿,详情请点击走起,掌上医讯约您共创医学资讯微平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觉得此文不错,手动赞下小编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掌上医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