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表面抗体?
2016/9/4 掌上医讯

     导语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不产生乙型肝炎抗体,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作者:重庆西南医院 晏泽辉

     正常人群中约有5%~10%的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不产生乙型肝炎抗体,个别人甚至连续多次增加接种仍无抗体产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乙型肝炎疫苗效价过低:当前的乙型肝炎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制造的纯度很高的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一种蛋白质,同其他蛋白质类药物一样,必须保存在2~8℃范围内才最稳定;如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所处温度过低或过高,使疫苗冻结或凝结,其免疫效果就可能降低或丧失。

     ②检测方法不精确:实际上机体已产生抗体,但因检测方法不精确而致结果呈现阴性。

     ③免疫应答太弱: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太弱,只产生微量抗体,以至于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仍未能发现抗-HBs的踪迹。

     ④已发生隐匿性感染:有少数病人在接种疫苗前已感染了HBV,但其HBsAg的产量很少,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HBV已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等原因所致。

     ⑤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晚期肾病、器官移植后、HIV感染者等类似情况的人不易产生抗体。HBV变异后,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变化,可使疫苗无法发挥作用;此外,一些HBV感染者,HBsAg的亚型有所不同,且亚型种类较多,而乙型肝炎疫苗是针对主要的病毒亚型而设,所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较为罕见的亚型,疫苗对此不能产生保护作用。

     出现上述情况时如何处理呢?目前主要手段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应答率,其方法包括:

     ①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提高低应答率;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型肝炎疫苗。

     ②增加接种次数: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适当增加剂量(例如使用安在时40μg/次),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③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或用卡介苗或牛痘苗,以增加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

     ④改变接种途径: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为皮内注射,每两周一次,直到迟发型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倘若仍未产生抗体,则应注意排除是否为隐匿性或低水平HBV感染者,以及是否存在HBV变异情况等。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一劳永逸。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体滴度,并根据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HBV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来源:检验医学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觉得此文不错,手动赞下小编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掌上医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