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缺铁性贫血(IDA)
2015/4/27 云南中医

    

    


     本平台由云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添加关注,若对本文感兴趣,请转发分享一下吧,感谢您的支持!

     一、什么是贫血?

     凡在单位容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正常值,红细胞压积(HCT)减少,伴或不伴有红细胞数的减少的病理状态称为贫血.在我国,Hb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妊娠<100g/L可诊断为贫血。

    

     二、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储存的铁消耗殆尽而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时发生的贫血。血常规符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12ng/ml;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即可诊断缺铁性贫血。

     三、缺铁分几个阶段?

     缺铁分3个阶段:储铁缺乏(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缺铁性贫血(IDA)。

     四、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儿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若不能合理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IDA。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铁吸收,易引起IDA。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各年龄段中,长期挑食,膳食中缺少含铁食物,也易引起IDA。

     2.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的严重腹泻、慢性肠炎、克罗恩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常伴其他营养性贫血。

     3.铁丢失过多,慢性胃肠道失

     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消化道息肉出血、胃肠道肿瘤、寄生虫如钩虫、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妇女月经量过多。

    

     五、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缺铁性贫血症状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程度及其发生速度。急性失血起病迅速,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慢性贫血由于发病缓慢,人体通过调节能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症状。

     1.一般症状

     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不适。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衰。

     2.特殊表现

     口角炎、舌乳头萎缩、舌炎,指甲皱缩、不光滑、反甲,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

     3.非贫血症状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痞少见。

    

     六、怎样治疗缺铁性贫血?

     针对引起IDA的病因治疗,补充铁剂,不仅满足红细胞造血所需,还应补充储存铁量直至恢复正常。可供选择的铁剂有: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琥珀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咀嚼片、维铁缓释片、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益气维血颗粒等。

     七、缺铁性贫血要监测哪些指标?

     IDA治疗期间要监测血常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剂治疗通常需延续至血清铁蛋白恢复至正常范围。

     服铁剂注意事项: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应,进食维生素C片、鱼、肉类、橙汁可促进铁吸收;而豆类、乳类和茶叶抑制铁吸收。如口服药物不能耐受,可改为肌肉注射铁剂治疗。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等中药可协助补血。造血快速恢复过程中可出现叶酸及维生素B12相对缺乏,可同时补充以上造血原料。

     八、缺铁性贫血的饮食配伍

     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黑木耳、海带、发菜、紫菜、香菇、猪肝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血、蛋等,动物性食物不但含铁量高,吸收率也高;黄豆及豆制品中含铁及吸收率也较高,食物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动物蛋白,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摄入,铁锅烹调。多食铁强化食品,如强化铁的食盐、奶粉、铁强化酱油。牛奶、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九、补铁食谱

     1.枣泥

     干枣十个用水侵泡2-3个小时,放入碗内加入适量水及红枣微波炉高火加热3分钟,剥去枣皮去核食用即可。

     2.猪肝粥

     先把大米煮熟,然后将猪肝放入粥中再煮一会,就可以了。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常食用猪肝有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用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3.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15g,羊肉7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200ml,油盐调味,炖熟食。

     4.猪红瘦肉粥

     大米75g,水适量煮成粥,加入猪红(血)50g,生姜少许(切成丝),生葱少许煮熟,油盐调味食。

     作者/赵常国(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

    

     按住指纹即可识别“云南中医”微信二维码关注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编 校/雷婕 夏瑞 排 版/高海燕

     投稿/意见/建议邮箱:ynzywx@qq.com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

     点这里↓请您挪动手指点击大拇指赞一个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