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三大杀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2015/5/21 云南中医

     本平台由云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为《养生有道》栏目第26期内容,请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传播养生正能量,悦享健康好生活!

     我们经常说“病从口入”。饮食不规律,挑食和饮食不洁可以称得上是肠胃的头号杀手!光听小编这么说,您可能意识不到事态的“严重性”。看了今天的文章,您就知道什么叫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了!”赶紧跟着小编的脚步来看看这三大肠胃杀手吧!

    

     饥饱失常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均可发生疾病。进食量明显低于本人所需的饮食量,称为过饥;进食量明显超过本人所需的饮食量,称为过饱。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终致气血衰少。气血不足,则形体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易于继发其他病证。反之,暴饮暴食,过饱,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可导致饮食积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饥饱失常,在婴幼儿中,以及因工作繁忙,生活难以有规律的人群中尤为多见。婴幼儿由于脾胃较成年人弱,食滞日久,可以郁而化热,或过食冷饮寒凉,又可以聚湿、生痰。婴幼儿食滞日久还可以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疳积。成人如果久食过量,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虚胃弱,消化吸收异常,或导致溃疡病、慢性胃炎等。成人食积还常阻滞肠胃经脉气血运行,容易导致腹泻、便血、痔疮等。过食肥甘厚味,易于化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等。

    

     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不宜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宜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生积聚;渴饮过多,则聚湿生痰。不能进食过快、过慢,过快容易损伤食道,导致进食梗阻感,或前胸闷痛等,辨证多为痰气阻滞;进食过慢,会因为进食的食物过凉和进食时间延长,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胃痛、胃胀等脾虚气滞或脾胃虚寒的症状。同样,进食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也会损伤食道或胃,从而导致痰湿内生或脾胃虚弱,进食过硬的食物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而导致食积。

     某患者因为前胸胀痛来诊,自认为患了心脏病,但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也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遂询问饮食习惯,得知患者进食很快,并且时有反胃、胃痛、早晨刷牙时恶心等。此证即为饮食所伤,诊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辨证为痰气阻滞,处方用半夏厚朴杏子汤合左金丸,服药三天即愈。

     在疾病过程中,饮食不节还能改变病情,故《素问·热论》提出“食复”“食遗”的理论,即在热病发展过程中,疾病初愈,脾胃尚虚,饮食过量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常常易导致食滞化热,其与余热相合,使热邪久羁而引起疾病复发或迁延难愈。

     饮食不定时也是饥饱失常的一种表现,按固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有节奏地进行,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水谷精微化生有序,并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三餐,“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之说。

     饮食偏嗜

     饮食结构合理,五味调和,寒热适中,无所偏嗜,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需要的营养。若饮食偏嗜或膳食结构失宜,或饮食过寒过热,则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或因某些营养物质缺乏而发生疾病。五脏的精气要饮食五味来充养,但五味偏嗜又会损伤五脏,因此,饮食所伤还不止伤脾胃,也会累及相应脏腑,影响气血的生成、分布与运化。

     1食物种类偏嗜饮食物种类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合理,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人的膳食结构应该谷、肉、果、菜齐全,且以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助。调配合理,根据需要兼而取之,才有益于健康。若结构不合理,调配不宜,有所偏嗜,则味有所偏,脏有偏盛,从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如《内经》认为,过食肥甘精良的食物,就容易导致积热为瘅(脾瘅,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或生疔疮等;过食乳酪,又遇寒冷,则容易生水湿,而发胀满等病。

    

     2寒热偏嗜饮食宜寒温适中,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病证,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或酿成痔疮。有的人喜欢吃温度很高的食物,容易出现前胸闷痛,或喉中如哽,这也是痰气阻滞(食管受损伤)的表现。

     3五味偏嗜五味是饮食物的味道,人的精神气血,都由饮食五味而生。五味与五脏,各有所入所欲,如酸入肝(肝欲散,宜食辛),苦入心(心欲耎,宜食咸),甘入脾(脾欲缓,宜食甘),辛入肺(肺欲收,宜食酸),咸入肾(肾欲坚,宜食苦)。五脏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五味有不同的作用趋势,因此,五脏对五味的喜恶也不一样。《内经》认为,如果长期嗜好某种味道的食物,就会使该脏腑的机能偏盛或偏衰,甚至可以因五脏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而影响他脏,转变为多脏失调,从而发生疾病。如吃甜食本来是顺应了脾的生理特性(欲缓),因此,适量吃有利于脾的运化,但长期过食就会因为甘味之缓性太过,导致脾气壅滞不行,运化无力,势必导致脾虚、痰饮停滞等病证。又如,辛(辣)味散,符合肝之性(欲散),适当食用有利于肝气疏泄条达,但过食辛味又会使肺气宣散太过而伤肺,这时为了保护肺气不被伤,又必须吃点酸味的食物来克制它,因为酸味的特性是收,可以使肺气不至于耗散太多。

     《素问·五脏生成》提出,多食咸味的食物,会使血脉凝滞,面色失去光泽;多食苦味的食物,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的食物,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的食物,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原文总结了五味太过导致的疾病,这些病证的出现就是五脏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说明五味伤五脏,也会伤及肢体、肌肤、血脉、骨肉等。

     此外,嗜好太过,可致营养不全,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物质,从而殃及脏腑为病。例如,脚气病、夜盲症、瘿瘤等就是五味偏嗜导致的疾病。

     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病时应注意饮食宜忌,食物与药物相互配合,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从而促进疾病好转,反之,如果饮食五味不当,就会使疾病加重。只有“谨和五味”才能“长有天命”。

     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饮食物受到污染,这些饮食物会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而导致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临床表现为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若蛔虫窜进胆道,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吐蛔,四肢厥冷的蛔厥证。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甚或中毒死亡。

    

     某患者,进食晚餐后即感脘腹不适,恶心欲呕,遂腹痛,腹泻,呕吐,恶寒发热,一晚泻下五次,大便稀或呈水样,臭秽,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数。辨证为食积不化,热毒壅滞,方用保和丸合葛根芩连汤加减,加大黄五克开水泡饮,取通因通用之效,患者的吐泻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本文摘自《解读疾病密码:《黄帝内经》如何认识病因和疾病》一书,来源于养生正道(微信号yszhengdao)。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按住指纹即可识别“云南中医”微信二维码关注

     编 校/雷婕 夏瑞 排 版/高海燕

     投稿/意见/建议邮箱:ynzywx@qq.com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

     点这里↓请您挪动手指点击大拇指赞一个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