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及图解
2015/7/7 云南中医

     本平台由云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1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2.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鼻旁→目下→面周围→缺盆→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大趾→次趾→中趾。

     体内联系:

     属胃,络脾。并于鼻、目、上齿、口唇、喉咙、乳房联系。

     (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二) 常用腧穴举例:

    

     1.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操作] 直刺1~1.2寸。

    

     2.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操作] 直刺1~2寸。

     [附注] 参考资料:1、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2、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3、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4、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作者/夏婧(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3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

    

    

     编校/雷婕刘伟 排版/高海燕

     投稿/意见/建议邮箱:ynzywx@qq.com

     本平台由云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添加关注,若对本文感兴趣,请转发分享一下吧,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

     点这里↓请您挪动手指点击大拇指赞一个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