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的应用
2015/7/25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3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经络学说不仅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且在阐述疾病病理变化,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阐释病理变化

     1、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布于肌表,当体表受到外邪侵袭时,可通过外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次向里传变而波及脏腑。《素问·繆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2、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由于内在脏腑与外在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密切相连,故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的传变反映于外。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如足少阳胆经入耳中,故胆火上扰可导致耳鸣或暴聋。

     3、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由于脏腑之间有经脉相互联系,所以一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传到另一脏腑。如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故心热可入于小肠导致小便黄赤甚则血尿。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诊断

     循经诊断是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经络循行和分布部位及其属络脏腑进行诊断。例如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缺盆中痛,多为肺系疾患等。

     2、分经诊断

     分经诊断是根据病变所在部位,详细区分疾病所属经脉进行诊断。如头痛: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病变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的治疗

     针灸、推拿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常用治病及保健方法。经络能够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感应传导信息,协调阴阳,同时又是病邪入侵和疾病传变的通道。利用经络的这些特性,用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刺激腧穴,以达到调理经络气血及脏腑机能,扶正驱邪的治疗目的。针灸的治疗作用大多不是直接针对致病因子或病变组织,而是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的经络气血和脏腑机能而实现的,是一种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状态,又不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治疗方式。

     针灸处方中的配穴原则,也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的。经络是按一定部位循行分布的,所以取穴的基本原则“循经所过,主治所及”。

     2.指导药物的治疗

     中药的口服和外用治疗是以经络为通道,以气血为载体,通过经络的传输,到达病所从而发挥治疗的作用。在临床中,不同的脏腑经络病证对药物有特殊的要求和选择,从而产生了药物的归经理论。如同是泻火药,可将其在细分: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大肠火,柴胡泻肝胆火、三焦火,白芍泻脾火,知母泻肾火等。

     方剂是临床防治疾病所采用的中药组合,是按照君臣佐使组方原则针对病症的性质而配成的中药处方。经络学说是指导方剂组成的主要理论之一。如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黄连入心、脾、胃经能清心泻上亢之火,肉桂入肾、肝、脾经,配以温肾以蒸肾阴上济,因此肾阴升而心火降,即所谓引火归原。

     作者简介

    

     段建雪:助教,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编校/雷婕陈思思 排版/高海燕

     投稿/意见/建议邮箱:ynzywx@qq.com

    

     本平台由云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添加关注,若对本文感兴趣,请转发分享一下吧,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

     点这里↓请您挪动手指点击大拇指赞一个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