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灯,做守护生命的天使
2015/8/29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和风曼妙轻柔,细雨晶莹剔透,不禁想起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润物细无声”,润物是一种奉献,牺牲自己,滋养他人。而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甘做和风细雨的杏林行者,淡迫名利,甘于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凭着一份对患者的关爱,一份对工作的执着,闪亮着自己的精彩,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凭着一份对患者的细心,一份对职业的追求,诠释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

    

     他,一名普普通通基层医务工作者,他,就是寻甸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潘绍林。

     潘绍林,1971年7月出生,男,汉族,中医副主任医师。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昆明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政协寻甸县第七届委员,昆明市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科带头人。

     潘绍林主任幼年患“脊髓灰质炎”,遗留下右下肢残疾的后遗症。幼年的经历使他从小立志学医,1991年如愿考取云南中医学院。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5年中,阅读了学院图书馆大量中西医书籍。又利用空闲,坚持跟随李绍鸿老师出门诊,受益于李绍鸿老师临床根于伤寒,处方药少效宏,临床很多疑难杂症常应手而解。

     1996年7月,潘主任分配到寻甸县中医医院从事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因为他的用心、努力,加上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慢慢的,周围农村的乡亲们有个头痛脑热,都会找他看看……1999年,潘主任被派往医院附设门诊担任主任。在附设门诊的半年中,由于他医术精湛,态度和蔼,于是,整个门诊常常昼夜灯火通明,就诊队伍排得老长,而他总是面带微笑,热情、细心地诊治每一位病人。2008年底,潘主任被调至内科住院部担任主任一职,通过严格管理,科室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急救能力、诊治水平突飞猛进,2009年带领全科人员申报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老年病科)并顺利通过评审。多年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科室采取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逐渐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老年病等多系统疾病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老年病专科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憨厚、质朴的潘主任不善言辞,却一直醉心于自己的工作,默默无闻。尽管如此,他还是出了“名”,从寻甸,到曲靖、马龙、沾益、陆良、富民、昆明……都有他的大量“粉丝”。只要他上班,办公室常人满为患,常把其他医生挤得没了座位。他主要负责科室行政管理和住院部患者诊治工作,而门诊患者,还是不“放过”他。看了门诊患者,其他事务就常常要挤占下班时间。有一天中午,已经12点多,其他同事下班快1个多小时,而他刚处理完最后一名患者,急着去接读小学的女儿放学,刚出科室下到楼梯,又被几名来自弥勒县的患者给堵了回去,潘主任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早把接女儿的事忘却脑后,等他一个一个帮病人看好,时针已悄悄走过了1点。当他赶到学校门口,看着女儿眼中满含泪花,听着女儿一声声“爸爸,我饿了,爸爸,我饿了”,潘主任不禁愧疚不已。对于爸爸常常的迟到和失约,如今已上高中的女儿都已经习惯了。

     多年来,潘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时间的劳累和憋尿,2014年底,潘主任被查出了患有胸腺肿瘤和膀胱癌,同时还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减。人们才蓦然发现“潘医生太累了,他是被我们给压垮的”。连续十几年的高负荷工作,他几乎没有安心在家过好一个春节,他总是主动安排自己春节值班,好让辛劳了一年的同事们回家过年,就算好不容易有个春节能和家人团聚,他也总是放心不下那些还在科室住院、未能回家过年的患者,不去看看他们,这年过得就不踏实!连续十几年的二线班,手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手机永远开机,说明他心有牵挂。”是啊,潘主任的手机是为他的患者永远开启,他的牵挂,永远是他的患者,也永远是为了他心中那份心系病患之痛疾的大爱。长年累月,他的神经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随地准备处置突发事件。很多患者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他的电话也常常不分昼夜的响起,联系床位、预约门诊、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凌晨2、3点钟,还常会有患者打电话问他是否在上班,或是问他明天是否上班,还有的患者白天忘了吃药,夜间打电话问怎么办……也有的患者夜间病情加重,深夜打电话请求他去看一看……诸如此类,他都一一耐心作答,一一立即出诊。一个寒气逼人的深夜,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重,又没有家属陪护,值班医生焦急万分,边组织抢救边打电话报告潘主任,潘主任接过电话,迅速从暖暖的被窝里翻身而起冲进茫茫夜色中,赶到科室查看病情,抢救患者,并陪在病人床旁照顾了老人一夜,直到第二天患者病情平稳,直到联系上患者家属,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开始一天的工作,查房、医嘱、会诊、抢救、还有早就等候在办公室、排成长队的门诊病人。他就像一张满弓的弦,几尽绷断!每每看着他匆匆忙忙的脚步,都想让他休息一会,每每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影,都不忍心再去麻烦他。可那些饱受病痛的患者,那些慕名而至的病友,又怎么放得下呢?

     他的科室,以老年患者为主,而老年患者常常病情复杂,累及多个器官,急危重症较多。多少次前脚刚进家门,电话就赶来了,又得立马出门。一次,下班正走在路上,一位张姓女老年患者,晚餐时刚吃第一口饭,突然出现室颤,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接到电话,他立马返回病房组织抢救。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病情平稳,而夜早已深深,他亦饥肠辘辘,方才猛然想起自己还没有晚饭呢。从医19年来,这样的病例,不知有多少人,这样的场景,不知出现过多少次,经他组织抢救的危重患者近万人次。在路上,他的患者经常跟他打招呼说“潘医生,我就是你抢救的xxx,你看,我又活了这么多年。”而他,都已经记不清楚患者姓甚名谁了。

     胸腺肿瘤摘除后20天,继续做膀胱肿瘤切除。手术前后45天,潘主任就重返工作岗位!一位同事来看望他说:“你不要命了!值得吗?你还做化疗呢!”他说:“无所谓值不值,我喜欢工作的感觉。看到患者康复,我就觉得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女儿能够说,爸爸还是蛮拼的,我觉得就值了!”

     细雨无声,大爱无疆。行医19年,潘主任诊治门诊患者20万人次,主持诊治住院患者2万余人次。发挥东垣风药特色,自创鼻渊1、2、3号方,有效解除鼻渊患者头疼痛苦;胆大心细,出手稳、准、狠,重用黄芪、附子、人参(党参、白参),稳定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独主久病气虚,重用黄芪,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重视命门火衰在老年病中的致病特点,老年病患者重视温补命门;重视少阳在人体气机运转中的枢纽作用,脾胃病重视生发人体阳气……潘主任勤于总结,辩证准确,师古不泥古,处方灵活,药简效宏,深受患者喜爱。

     2009年,收治一位从省红会医院放弃治疗的王姓白血病患者,患者发热,精神极度疲惫,红细胞1.28X10-12/l,血红蛋白32g/l,潘主任积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抢救,经输血、抗感染,大补元气等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出院时,患者满怀感激之情,要请科室工作人员吃饭及赠送锦旗,被潘主任婉言谢绝。

     2011年收治一位张姓患者,昆华医院诊断为脑挫裂伤、重症肺炎,患者深度昏迷,呼吸窘迫,准备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后因意见不统一又送往老年病科。潘主任多次组织科室展开讨论,采取中药鼻饲,维持有效肺通气,抗感染,营养脑神经,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一月后患者奇迹般清醒过来,逐渐恢复语言、吞咽、肢体功能,治疗63天步行出院。

     2012年收治了一位方姓肾脏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患者反复出现高热,难以控制,潘主任多次组织科间讨论,研究拟定方案,积极治疗,多次住院病情都能有效控制。患者一直以来非常信任潘主任,每次高热、病情加重时,均盼望潘主任能够出现,科室值班医生告诉主任时,潘主任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病房,组织救治。患者弥留之际,要求家属一定要赠送科室一块牌匾,上书“医德高尚”四字,表达自己感激之情。

     这样的诊治病例数不胜数,这样的感人故事举不胜举……

     潘主任说:“我自己身体有残疾,我知道医生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有何等重要,所以,我会尽我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服务,同时,我认为,尊重生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工作留下遗憾。”

     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是潘绍林主任的真实写照;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是潘绍林主任的无悔追求。从医19年来,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作风,对患者无比关爱的精神在当地广为流传,深受患者称赞、同事敬佩。“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是潘绍林主任对我们说过的话,也是潘绍林主任一直用自己一言一行践行的医者诺言。

     作者简介

    

     彭玲玲:1969年出生,大专学历,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副主任护师,寻甸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医院管理工作。

     编 校/雷婕 代叶丽 排 版/高海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