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真学习腾冲县中医药发展成功经验的通知
2015/9/4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各州市卫生局(卫生计生委),滇中产业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近年来,腾冲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委《关于实施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结合《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腾冲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路子。为加快推进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经省卫生计生委同意,决定将“腾冲经验”在全省推广。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认真学习借鉴“腾冲经验”,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全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委《关于实施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省卫生计生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通知》(云卫中医发﹝2015﹞14号),紧紧围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标和9项重点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扎实推进。

     三、各地要注重总结本辖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成功经验,并及时将有关材料报送省卫生计生委,我们将及时梳理总结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附件:腾冲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经验初探

     近年来,腾冲县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通过“七加强、七注重”使全县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9个,其中264个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占75.6%;有执业(助理)医师1016人、乡村医生864人,其中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有415人,占22.07%。

     ——把中医药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腾冲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提出了将腾冲建成“国际知名的中医药疗养基地和健康医疗中心”的目标,把中医药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充实了县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合力推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实施县中医医院迁建工程。2012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迁建县中医医院,划拨土地58亩,总投资2.7亿元,规划新建门诊住院医技综合业务楼1幢、名医馆1幢、后勤保障中心1幢,建筑面积47189平方米,设置床位488张。目前,名医馆主体工程已完工,综合业务楼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针对中医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在人员编制控制较紧的情况下,依然决定每年由县中医医院招录10名大学生,到县外选调本科以上学历中医医师;逐年扩大乡镇卫生院招录中医类别医学生的岗位比例。2011年以来,共招录和县外选调中医类别医师45人。三是给予医保和基药补助政策倾斜扶持。县医保中心和县合管办将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诊疗技术纳入报销范围,县中医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10%,达到85%;对中医药处方值、中医参与治疗住院次均费用等政策作了调整,乡、村两级中医门诊诊疗费收取9元,中药饮片按规定加成销售。对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疗机构优先给予基药补助经费。四是县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经费,目前已累计安排150万元。

     ——注重构建梯队人才,基层“植根计划”效果初显。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固东中心卫生院3个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视频推广平台。二是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11年以来,分期对320多名乡村医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对120名乡、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进行了6种适宜技术提升培训。三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2010年以来,共有10人参加了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21人参加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60多人外出进修学习。注重“传帮带”工作,组织县级中医专家深入基层指导中医工作,基层医生定期到培训基地跟班学习。四是构建中医人才发展平台。在每年的高职、中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中向一线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分批次选调乡镇中医骨干到县中医医院工作,打造全县中医知名团队。

     ——突显专科特色,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强化龙头建设。近年来,县中医医院不断加强中医专科建设,2008年重点加强了老年病专科建设,打造中风、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4个专病。2012年,成立针灸理疗科和治未病中心,针灸理疗科主要开展小针刀、钩活术、针灸推拿术;治未病中心已为1000多名患者建立了中医健康档案,开展了滋补型、治疗型、附子型等膏方治疗,中医治未病课题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为市级科技课题。2013年重点建设了肛肠科,在发扬传统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开展多项现代新技术、新疗法。二是加强县人民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配备中医专业人才20余人,设5个专病诊室、3个针灸理疗室和1个中医康复病区,有标准的中药房及煎药室。在神经性头痛、中风、截瘫、面神经瘫、糖尿病、精神分裂、妇科杂症等疾病治疗上有独特效果。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目前,21个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中药饮片、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有规范的中药房,中药饮片均不少于300种,中成药不少于80种,均能开展针刺、艾灸、刮痧、推拿、拔罐、热敷、熨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门诊中医处方占比达到30%以上。95%的乡镇卫生院已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草药园映衬的中医馆(中医科)。217个村卫生所配置了中药饮片柜,170个村卫生所能开展针刺、艾灸、刮痧、拔罐、耳穴压籽、推拿、按摩、熨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90%的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中医药服务,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中成药不少于50种。

     ——积极参与进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点。2011年,腾冲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县。在固东镇范围内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态评估、中医健康档案建立及中医健康指导工作。共为3843名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档案建档,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指导。2012年,该县又在6个乡镇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各1000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2013年起,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每年都印制中医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宣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微信等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为65岁以上老年人、0-36月儿童中开展中医健康指导,截至2014年底,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20018人,覆盖率76.1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38648人,覆盖率66.6%。

     ——多管并重,激发基层工作动力。县卫生局成立了中医工作技术指导组,县中医医院成立了基层指导科,每年深入乡、村两级指导中医药工作4次。明确县级医院对口帮扶目标任务,县级每年安排4名中医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指导和坐诊1个月,到乡镇所有村卫生所指导1次。积极组织开展中医药技能竞赛和县级名中医评选,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县级每年定期研究解决中医工作中的人员、资金等难点问题,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县、乡医疗机构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中医药比重。乡镇卫生院将中医工作纳入村卫生所的目标考核,明确提出中医药治疗参与率等工作指标。

     ——重视科普宣传,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县中医医院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大部分卫生院建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中医馆和中草药植物园,在村卫生所探索建立中医药文化展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推进中医药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将药王宫打造成集中医专家坐诊、中医药学术交流研究、药膳餐饮、中药批发零售、中医药文化推介、中医药历史文物展览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点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药王宫开设“名医堂”,选派6名腾冲名中医坐诊并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拍摄《今天看腾冲中医》、《中医的特色优势》等专题片,编撰《腾冲中医药荟萃》画册,开展腾冲近现代名医、名药、名方摸底调查和统计汇编工作,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中医药工作,形成了全县群众相信中医药、支持中医药的良好氛围。

     ——注重科研,积极开展中医药基础性研究。2013年,成立了腾冲县中医药发展研究会,有单位会员27个,个人会员129名,先后开展学术交流及工作会议4次。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10个研究课题,即:临界高血压早期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参与治疗艾滋病项目、紫癜中医药治疗、中医治未病的实践与研究、锋钩针松解浅深筋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成药曼陀罗的研究、天麻的种植研究、美洲大蠊规范化养殖技术、中医治疗男性疾病、民间单方验方收集汇编。聚集研究会中医专家的智慧,已成功研制了爽身养颜康体泡澡方和浴后益气固本内服方。通过科研带动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

     编 校/雷婕 代叶丽 排 版/高海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