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
2015/9/5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69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幼聪颖好学,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因时局动荡、朝代更迭,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隋大业(公元605年-618年)中,游蜀中峨眉山,采药炼丹,精研医术。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宣律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蜀中峨眉山炼治疗疟疾的丹药“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将长公主鄱阳公主废弃的府邸赐予孙思邈。当时知名之士、文学家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皆前往拜望孙思邈,以孙思邈为师。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公元674年),辞疾还山,高宗赐以良马。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卒,享年百余岁。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被追封为妙应真人,故后世亦称孙思邈为“孙真人”,又尊其为“药王”。

    

     孙氏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并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

     孙氏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

    

     孙思邈终身不仕,隐于山林,足迹遍及太白山、峨眉山、终南山、五台山等名山大川。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传说孙氏于终南山隐居时,因曾救昆明池龙,得昆明龙宫仙方三千首,后孙氏著《千金方》三千卷,每卷入昆明龙宫仙方一首,而人不得晓。《酉阳杂俎》乃是以这个传说来说明孙思邈医术之高妙,故后人又赞孙氏医著为“龙宫方”。

     孙思邈还曾数次到蜀中峨眉山采药炼丹,相传最后隐于峨眉。南宋诗人范成大《峨眉山行纪》称:“牛心(峨眉山牛心寺),本孙思邈隐居……有孙仙炼丹灶在峰顶。”同时还留有炼丹遗物药罐、药臼及孙氏弈棋、丹砂洞、淘米洞、呼应峰等遗物、遗迹,其遗物一直到明末才被人窃去。

    

     苏东坡曾有《题孙真人君》诗,认为孙思邈先生乃高人逸士、医中神仙,其诗云:

     先生一去五百载,

     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

     不应尸解作虻虫。

     范成大亦有《孙真人庵》,将孙思邈曾经隐居过的峨眉山牛心寺、清音阁一带描绘得如同仙境,其诗云:

     何处仙翁旧隐居,青莲巉绝似蓬壶。

     云深未到淘米洞,雨小先寻炼药炉。

     磵下草香疑可饵,林间虎伏试教呼。

     闲身尽辨供薪水,定肯分山一半无?

     史载孙思邈著作计三十余种,但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

     作者简介

    

     汪剑:博士。本硕博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站博士后。云南中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11部,其中主编3部;主持各级科研课题7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

    

     编 校/雷婕 代叶丽 排 版/高海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