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肠炎苦了馋嘴,老中医治肠炎经验有备无患!
2015/9/30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导读】

     夏日的草长莺飞已渐行渐远,白露时节的秋风拂面、花瓣凋残,满是一副即将进入深秋时节的模样。深秋时节,多少瓜果争相熟透,众多“嘴馋族”可是欣喜不已,但很多“肠炎族”却没这个口福了,望着那一众的红肥绿瘦,却不敢随意下口。面对肠炎的困扰,该如何是好?今天小编就为您推荐一位有着五十年中医临床经验的老中医,听听他治疗肠炎的心得,有备无患。

     肠炎包括急慢性结肠炎、肠激惹症、糜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直肠炎等,似与中医学中的“泄泻”“肠澼”“肠风”“脏毒”等病证相近。中西医对上述病名病证的认同点是:腹痛腹胀不适,大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不同的是:中医认为“泄泻”的发生原因是由脾虚胃弱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之邪或饮食失节损伤胃肠所致。《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凡遇怒便作泄者,必先怒时挟食,损伤脾胃,故但有所犯,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肝强脾弱,脾气受伤而然。”《类证治裁·痢证》云:“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挟糟粕积滞,进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或痢白、痢红、痢瘀紫、痢五色,腹痛呕吐,口干溺涩,里急后重,气陷肛坠,因其闭滞不利,故亦名滞下也。”脾主运化,与胃是表里关系,脾之清气主升,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并泌别清与浊,大肠主传导,所以脾主运化,也含有胃与大小肠之功能。只有胃与大小肠“降”的功能正常,才会有“脾”之清气上升的正常,若胃与大小肠“降”的功能异常,就必然导致“脾”之清气夹浊而下。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胃与肠同属六腑,以降为顺,但其中也含有“清气”上升之意。若胃肠“应满不满”“应虚不虚”,虚之更虚,实之更实,纳降失调,必致或寒凝或气滞或湿热糟粕蕴结肠中,致使气血凝滞损伤肠络,导致肠功能异常。肠道功能异常,就不能维持胃与肠之“虚”与“满”的更迭纳降,也就会导致胃功能异常。所以在临床中,常见肠病伴胃病,胃病伴肠病,或胃肠同病。目前,西医学认为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直肠的非特异性炎症。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有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下有树枝样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黏膜粗糙或颗粒状,是以肠镜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的。其实按中医辨证分型的“脾虚泄”“伤食泄”“痛泄”“五更泄”等病证,并不能完全在结肠镜的检查诊断中完全得到支持和确立,而遵照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理论原则,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均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余常分如下几种证型治疗:

     · 1.胃肠食滞型 ·

     饮食不节,饥饱不均,暴饮暴食,致脘腹胀满、嗳腐、腹痛、大便稀溏或黏滞不爽,或夹黏液,排便后肛门有坠热感。治宜清热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合香连丸方化裁:焦三仙各10g,枳实15g,茯苓15g,陈皮15g,槟榔片15g,木香6g,黄连7.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15g。水煎服。

     · 2.湿热蕴结型 ·

     饮食不节,恣食辛辣酒类,湿热蕴结肠道,肠络损伤,不能泌别清浊,湿热糟粕混杂而下,症见腹痛泄泻,或滞下不爽,或夹黏液,或夹脓血,便后肛门坠热感。治宜清热燥湿,方选黄连汤加减:黄芩15g,黄连10g,木香6g,白芍15g,甘草7.5g,败酱草20g,苍术15g,神曲15g,仙鹤草20g,马齿苋25g,鱼腥草20g。水煎服。

     · 3.寒热互结型 ·

     嗜食寒凉,或嗜酒辛辣饮冷,寒凝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肠络损伤,致腹痛腹冷,或右或左下腹痛,肠鸣气窜,大便滞下夹黏液,或带有脓血,治宜寒热并用,方选乌梅丸方加减:乌梅15g,炮姜6g,黄连10g,黄柏12g,木香6g,白头翁15g,海螵蛸15g,白芍1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甘草6g。水煎服。

     · 4.暑湿热型 ·

     伤暑夹湿或饮食不洁,致胃肠湿热蕴结,清浊混杂,急迫而下。症见腹痛肠鸣,泄下急迫如水,或夹黏液,便后肛门灼热,或伴有发热、脘胀、恶心欲吐、口渴、少尿等。治宜清热化湿、分利小便,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六一散化裁:葛根20g,黄芩12g,黄连10g,甘草7.5g,滑石粉20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车前子15g,藿香15g,白蔻仁10g,仙鹤草20g。水煎服。

     · 5.肝郁犯脾型·

     多因情绪郁怒或抑郁夹食,肝郁犯脾所致。症见脐腹疼痛,痛则即泄,泄后痛减,稍安复作,遇怒加重,多见于肠激惹症患者。治宜扶土抑木之法,以痛泻要方化裁:白芍20g,陈皮15g,防风15g,炒白术15g,乌梅15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焦三仙各10g,败酱草20g。水煎服。

     · 6.脾虚兼湿热血瘀型 ·

     病久缠绵不愈,脾虚气陷,湿浊不化,肠络气滞血瘀。症见劳倦乏力、少纳,腹痛绵绵,坠胀畏寒,大便滞下,夹黏液或紫暗色血,便后肛门有下坠感。治宜健脾化瘀,方选:香砂六君子加清热化瘀之品: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甘草7.5g,木香6g,砂仁10g,枳壳12g,三七10g,赤芍15g,海螵蛸1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炮姜5g。水煎服。

     · 7.脾肾阳虚型 ·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胃致泄,每于夜半至鸡鸣前后,腹部隐痛且冷,肠鸣窜气,急于登厕,泄下溏薄,多在早餐前排便数次,白天症状缓解,伴手足欠温,饮冷或受凉加重。治宜温脾补命火,方选四神丸方加味:补骨脂15g,吴茱萸6g,煨肉豆蔻12g,五味子5g,干姜7.5g,黑附片7.5g,肉桂5g,赤石脂15g,诃子15g,炒白术15g,陈皮15g,砂仁10g。水煎服。

     · 8.脾虚胃弱型 ·

     脾虚胃弱,运化无力,小肠不能泌别清浊,清气不升,随浊而下致泄。症见腹部不适,疼痛不明显,每日排便数次,便形稀溏,伴面色不华,劳倦乏力,舌淡脉弱。治宜益气补脾止泻之法。方选参苓白术散方化裁: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炒扁豆15g,陈皮12g,炒山药15g,炒莲子肉15g,炒薏苡仁20g,桔梗10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诃子15g。水煎服。

     几点体会

     1.本病病因多见于劳逸失度,饮食不节、不洁,饥饱不均,暴饮暴食,嗜食辛辣、油炸、油腻、麻辣烫、烧烤,过度饮冷、嗜白酒、啤酒,饮啤酒有时更甚于白酒,加重病情。在本病未愈前,必须嘱咐患者注意上述事项,否则影响疗效。

     2.辨证治疗配方要兼顾及胃,因胃与肠是顺承关系,其中也含有升降之意,常见肠病及胃、胃病及肠或胃肠同病。选方用药应兼顾及胃,有利于提高疗效。

     3.本病辨证凡遇有湿热者,或大便滞下,或夹黏液,或夹脓血,腹痛下坠后重者,不可轻易用固涩之药物。

     【本文摘自《草庐医录: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精要》(步东南整理)。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排 版/高海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