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从观察痰液开始
2015/10/26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20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方法。将四种诊法融会贯通,合而为一,达到望而治之、诊病如神的境界,这是中医人追求的理想。中医望诊作为四诊之一的“神技”,是指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身体状态。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望排出物是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涎、呕吐物、二便、涕唾、汗、泪、带下等。我们首先来介绍痰涎的望诊。

    

     望痰涎

     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故古人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是与他脏也有关系。临床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类,这里所指的痰涎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

     痰黄沾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而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观察病人的痰涎在中医临床中常常用于咳嗽、咳喘患者的辨证论治。大名鼎鼎的千古名方小青龙汤便是实例。小青龙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舌苔白滑,脉浮。主症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痰涎清稀而量多”,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用小青龙汤治疗痰清而量多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患者都收到了显著的疗效。而另一咳嗽名方,清燥救肺汤却常用于燥邪伤肺所致的燥痰咳嗽、痰少难咯之症。同是治疗咳嗽,通过观察患者痰涎而随证选方,对证下药,才能收到期待的疗效。由此可见,望痰涎在中医临证辨证论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请别嫌脏,治疗咳嗽先从观察痰涎开始。

     编校/刘伟 排版/高海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