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心脏病——表里辨证显奇效
2015/11/25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49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曾记得以前上课,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老爷爷自觉心慌胸闷半月余,自行到西医院看病,医生做了大量心脏方面的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服用改善心血管供血不足的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反复复,最后不得不求助中医。

     中医师:“你最近大便怎么样?”

     老爷爷:“前几天晚上被子没有盖好,肚子受凉了,肚子隐隐作痛,每天大便三四次,拉的是稀便,拉完后总是觉得心里空空的。”

     中医师:“你这个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小肠受寒,属于里寒证,吃点附子理中丸就好了,平时吃点桂圆之类的温补食物。”

     果然,一周后老爷爷的大便的就正常了,心也不慌了,西医开的治疗心血管的药物一个也没有吃。为什么心脏不舒服要问大便呢?为什么建议要长期服用药物的病患,就这么简单的痊愈了呢?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下什么是表里辨证。

    

     表里是表示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一般的说,病邪侵犯肌表而病位浅者属于表证;病邪在脏腑而病位深者属于里证。我们中医临床中把表里辨证简单的分为三种类型,表证,里证以及半表半里证。

     表证

     《景岳全书》有言:“表证者,邪之自外而入者也。”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入侵机体后出现的症状,多为外感病初期阶段。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临床表现以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等症状为主,也常有头身疼痛、鼻塞、喘咳等表现。

     里证

     里证,是相对于表证而言,表示病位在脏腑,病势比较深。里证的成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形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脏腑而形成,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可以造成里寒证;三是由于情志内伤、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脏腑气血,使脏腑功能失调,病一开始便可以见里证,如肝病的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等。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是由于表证的失治或者误治,病情发展有表入里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证型;或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引起气血、阴阳、脏腑失调而导致的诸多证候。其临床表现一般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黄,脉弦等。

     人体的肌表与脏腑,是通过经络的联系、沟通而表里相通的。前文提到的老爷爷的心脏病就是如此。在中医的理论中,心与小肠相表里,老爷爷半夜肚子受寒,寒性收缩牵引,导致小肠经脉不畅,部位在表,表现为肚子隐隐作痛,拉稀便,每日三到四次,因为老爷爷年纪大了,腹泻日久,由表入里,小肠的经气减少,小肠与心表里联络收到阻滞,小肠经气不能上输到心脏,所以影响到心脏气血的供应,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通过前面的了解,这位中医便是通过表里辨证准确地为老爷爷解决了病痛,然而这仅仅是中医辨证的冰山一角,下面还会继续为大家做出有关中医辨证的介绍。

     作者简介

    

     梁志庆:云南中医学院2013级民族医药专业研究生,方向为民族医学基础理论与文献整理研究。

     编校/刘伟 排版/代叶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