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疏通经络啦!十种方法送给您!
2015/12/15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养生有道》栏目第230期内容,请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传播养生正能量,悦享健康好生活!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身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不通身体就会有疼痛,那么,经络不通该怎么办?

     1、升温是疏通经络的有效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需要升温来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学会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身体升温、达到排寒湿的作用,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4、有氧激活按摩

     有氧激活按摩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艾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非常有效。

    

     5、莲花式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6、五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呬、吹、呼,不要出声。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呬对肺,吹对肾,呼对脾。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7、三线放松通经络

     平卧在床上,将身体分为三条线,分别自上而下放松。

     第一条线(两侧):头顶-头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手。意念在中指端保持1~2分钟;

     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十个脚趾。意念在脚趾部保持1~2分钟;

     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部-两小腿后部-两脚跟-两脚底。意念在脚心涌泉穴保持1~2分钟。

    

     8、薄荷茶叶疏经络

    

     取干薄荷叶15克,绿茶3克,冲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凉后,滤去残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鲜薄荷叶洗净,放入杯中,直接冲入开水。

     用于泡茶的有欧薄荷、绿薄荷和苹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络之效,但是薄荷性凉,不易久服。

    

     9、老丝瓜引导经络

     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热水过服。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经络。借老丝瓜气来导引人体经络,使气血通顺。

    

     10、艾灸

    

     艾灸有很好的舒经活络、活血散瘀的功效,而且能补充人体元阳,补益肾气。经常艾灸,不仅能够保养身体,还可以治疗疾病。尤其对于女性朋友而言,艾灸可以说是女人一辈子的情人,不仅能治疗很多妇科病,还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效果棒棒的!

     人体健康的基础,在于经络气血运行畅通。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选择适当的保健方法,才能实现健康长寿、远离疾病的目标哦!

     特约审稿

    

     谭峻峰:副主任医师,就职于墨江县中医医院,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于中医妇科、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治疗。墨江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主要负责人,兼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整理自网络,由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排版并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诚邀中医药界同仁进行原创投稿!(投稿:ynzywx@qq.com)】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编 校/陈思思排 版/代叶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