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单穴治急症疗效良好,与您分享四种疗法!
2016/3/18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单穴治疗临床急症具有良好效果,如针刺腰痛点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针刺阳陵泉治疗急性胆绞痛、针刺后溪治疗落枕、一针擅入环跳穴治疗单纯坐骨神经痛四例临床常用且多见的临床急症处理方法,经临床实践,该法选穴单一,方法简单,效果独特,经济适用。现与各位同道分享单穴治疗临床急症经验,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1、针刺腰痛点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取站立位,取患侧“腰痛点(伏掌,在手背侧,当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四个穴位。)”取1寸毫针直刺0.3~0.5寸,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放射到上臂,嘱患者腰部做顺时针转动动作,自觉针感向腰部放射,行针20分钟,患者微微出汗,本法可取立竿见影之效,中医认为:急性腰扭伤多因动作失调、姿势不良、重心失衡、外力撞击、腰部活动准备不足导致。因本穴乃经外奇穴,其功效:舒经通络,解痉止痛,主治急性腰扭伤,针刺腰痛点配以腰部活动,可使腰部紧张的肌肉在短时间内放松,疼痛得到缓解,古法多有记载。

     医案

     夜某,男,56岁,干部,2011年10月26日就诊。患者诉:因晨起锻炼不当突发致腰部扭伤,当即感到腰部剧烈疼痛,俯仰及辗转疼痛加剧。被人扶回家后,曾到市医院施以针灸、推拿治疗,诸症未减轻,腰部仍然剧痛,卧床不起,经日内介绍至我科就诊,详问病史,查体:腰能部和骶嵴部明显压痛,脊住生理曲线改变,宜腿拾高试验阳性。诊断:急性腰扭伤。治疗:取1寸毫针直刺腰痛点,进针0.4寸深后,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放射到上臂,嘱患者腰部转动动作,自觉针感向腰部放射,行针20分钟,患者微微出汗,这时让病人缓慢屈伸腰部,约5min后,则疼痛明显减轻,病人已可转身起立。俯仰、行走自然,仅感腰能部活动时尚有轻微酸痛感,功能基本恢复。为观察嘱患者隔日复查,后患者劳动工作如常。

    

     2.针刺“阳陵泉(合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治疗急性胆绞痛,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阳陵泉,配1.5寸毫针直刺1.0~1.5寸,重刺激提插捻转20分钟,左手以点按胆囊点压痛处,导引经气上行并许许放松,反复重复,本法对急性胆绞痛有较好止痛效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胆气滞,阻于胁络;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湿雍盛,郁久化热成脓或成石,阻滞胆道;或因蛔虫妄动,误入胆道引起,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及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而且还有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和良好的镇痛作用。

     医案

     患者李某,女,42岁,自由职业,2012年12月5日就诊,患者诉:昨晚吃过包含鱼、豆腐、蔬菜以及糙米的晚饭后三小时发生上腹痛,自服止痛药后疼痛稍有缓解,今晨上腹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为10-15分钟内逐渐加重的持续性痛,并且延续了2个多小时。自觉右肩周围也有不明确的不舒服感。遂至我院我科就诊,详问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右上腹触痛,余无特殊。诊断:急性胆绞痛。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阳陵泉,配1.5寸毫针直刺1.2寸,重刺激提插捻转20分钟,左手以点按胆囊点压痛处,导引经气上行并许许放松,反复重复,患者疼痛缓解,嘱患者休息20分钟,患者疼痛基本缓解,嘱患者次日复查,症状明显好转。

     3.针刺“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治疗落枕。患者取坐位,取1寸毫针直刺0.5~0.8寸,刺患者后溪穴平行重刺激提插捻转使针感上行并放射于上肢达项部,嘱患者做患侧颈部活动,微微出汗,疼痛则减,活动度可。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睡姿不当,负重过度扭转或常缺乏筋骨锻炼,身体衰弱,气血不足,循环不畅,舒缩活动失调,复因严冬受寒或盛夏贪凉,风寒外袭,致经络不舒,肌筋拘急,气血凝滞而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僵硬疼痛而发本病。因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其经络循行于项部,当针刺后溪时,针感循经络上行于项部,再配合颈部活动则可明显让项部肌肉得以放松,僵痛得以缓解。

     医案

     李某,女,12岁,学生,2013年5月1日,因平时躺卧姿势不良,致颈部歪斜,颈部活动受限2周,由其父随诊。患者诉:经间断服药、按摩治疗无效。査体:一般情况可,臂养发育正常。左倒胸锁乳突肌处有条索状结节。压痛明显,头歪向左翻,颈部旋转明显受限,经详询问患者发病前有运动后汗出感寒史,并且得温歪斜程度减轻,并时有如常人。诊断:顽固性落枕。治疗:患者取坐位,取1寸毫针直刺0.8寸,刺患者后溪穴平行重刺激提插捻转使针感上行并放射于上肢达项部,嘱患者做患侧颈部活动,微微出汗,疼痛则减,活动度可,第2天复査左側胸锁乳突肌柔软无压痛, 患者颈部活动如常。1年后遇患者父,称未复发。

     4.一针擅入“环跳穴(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在臀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治疗单纯坐骨神经痛。患者取俯卧位,以患者环跳穴为基点,寻找压痛点或条索状及疼痛较敏感处,取环跳针,针尖向长强方向,反复提插捻转,使针感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足趾,行泻法,留针20分针,每5分针提插捻转一次,一日一次,疼痛不日则消。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步,或汗出当风,风寒湿邪入侵,痹阻腰腿部;或跌仆闪挫,或积劳损伤,可致经脉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湿热邪气侵淫,或集体内蕴湿热,流注于足太阳、少阳经脉,均可导致。根据经络循行及坐骨神经解剖位置,坐骨神经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因环跳穴为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交会穴,当针刺环跳穴时,则“一穴通两经”可疏导两经之气,使针感沿胆经方向放射至足趾,可促使经脉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医案

     蔡某,男,40岁,工厂工人。患者诉:两年前,在一次集体劳动时腰部扭伤,引起左下肢疼痛麻木,不能行走。经当地医院中药口服及理疗3个月后症状有所减轻。但是,2个月以后,左下肢又开始出现麻木、酸胀、疼痛并逐渐加重。此后经多方求医,终未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近段时间,蔡先生腰部疼痛加重,经多方治疗无效。后来经朋友介绍遂至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检查,左腿直腿抬高试验35°(+)、右(—),环跳穴处压痛。诊断:左侧坐骨神经痛。处理:患者取俯卧位,以患者环跳穴为基点,找到压痛点较敏感处,取环跳针,针尖向长强方向,反复提插捻转,使针感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足趾,行泻法,留针20分针,每5分针提插捻转一次,一日一次,疼痛有所缓解,嘱患者一日一次,五次后患者坐骨神经痛基本痊愈。

     经临床实践,腧穴分布于经络之上,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其功效主治各异,症虽复杂,以单穴而对症主因,行以针感刺激,因证而异,针虽少却作用专一、效果独特,单穴治疗临床急症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经本人的多年临床实践,该法简、便、效、廉,确有独到之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简介

    

     陈果:主治医师,就职于昭通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体检中心,任科主任。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张小贝 编 校/陈思思排 版/代叶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