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有方 | 国医妙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6/6/7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小编导读

     人生有很多方面需要突出,比如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需要突出,工作以后,工作能力需要突出,与人交往时,交际能力也需要突出。

     有些却是不需要突出的,比如腰椎间盘,可不需要突出啊,但很多人就是有腰椎间盘突出,这不该突出的却突出了,怎么办?听听国医名师裴正学有何高招!

     解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是腰部最常见的疾病,腰部在退变、急性外伤及积累性损伤等原因下,椎间盘发生变性,并突出或破裂,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疼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与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等。

     非手术疗法可以治愈相当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尤其是初次发作,症状较轻者效果较好。裴老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最为突出,“不通则痛”,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原则,急则治疗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入“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其发病有内因、外因。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以致肾之精气亏虚,腰部筋脉失于濡养;外因多为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或衣着单薄着凉,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致使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或者举重抬物,跌扑闪挫,导致腰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发生腰痛。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素问·刺腰痛论》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载:“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外伤、感受风寒湿邪、劳损等因素有关。中医称“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长期劳累,体质虚弱,很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辨证分型与治疗

     1.气血瘀滞

     症见:腰背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若病久者,病势稍缓,经久不愈,可时发时止,遇劳或闪挫,病势增剧,或面见黧黑,唇甲青紫,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弦。若新病者,为急性跌仆闪挫所致,病势剧烈,痛处如锥刺刀割,或腰痛微热,轻则弯腰跛行,重则行动不能,面部苦痛皱眉,舌淡紫或无变化,脉弦、紧或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味。

     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12g,赤芍10g,川芎6g,当归10g,秦艽10g,川牛膝15g,僵蚕10g,蜈蚣2条,侧柏叶15g,木瓜10g,伸筋草15g,细辛5g(先煎1小时),马钱子1个(油炸),雷公藤15g。该型患者若再辅以针刀松解和手法整骨,疗效更佳。

     按:身痛逐瘀汤为五逐瘀汤之一,为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方剂。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组成。裴老认为:其功用为行气活血,祛瘀通络、通痹止痛,是为痹证而有瘀者而设的主要方剂。方中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为基础用药。当归味甘、辛,性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之功。《景岳全书·本草正》称其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川芎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本草汇言》曰:当归血中气药,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红花味辛,性温,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桃仁味苦、甘,性平,有小毒,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药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和抑制神经根及其周围水肿,从而改善神经根的缺血缺氧状态,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风寒湿痹

     症见:腰背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行动迟缓,遇寒湿则加重,得温热则缓解,虽静卧休息则疼痛亦难缓解,甚则加重,其病史较长,且渐渐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迟。偏于寒者,痛处剧烈,筋脉拘急;偏于湿者,身重,肌肤不仁。寒湿郁久,可化湿热,则见痛处觉热,遇热、遇湿则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赤短,舌红苔腻,脉濡数,此为寒湿之证。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复方川草乌合剂、四妙散加味。

     川乌15g(先煎1小时),草乌15g(先煎1小时),细辛5g(先煎1小时),马钱子1个(油炸),雷公藤15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青风藤15g,海风藤15g,络石藤15g,白芍15g。该型患者若配合针刀、手法、拔罐等,效果同样会更佳。

     按:《伤寒论》论治风寒湿痹,太阳病最详。太阳不解,遂成太阳少阴合病之势。腰冷而痛,为寒湿侵,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外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裴老自拟之复方川草乌合剂可谓是桂枝加附子汤的衍生,散风寒之力尤雄。加入四妙散不仅具有引经之作用,且可使一身之湿尽去。

     3.肾精亏损,筋骨失养

     症见:腰背腿酸无力,疼痛绵绵,喜揉喜按,遇劳则重,休息减轻,反复发作。或有耳鸣耳聋,运动迟缓,足痿失用。若伴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为肾阴不足;若伴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少腹拘急。面色白,舌淡而润,脉沉弱,为偏肾阳虚。

     治则:温肾壮阳、养阴通络。

     方药:桂附八味丸、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桂枝12g,附片6g,生地黄12g,山药10g,山萸肉20g,丹皮10g,泽泻10g,黄芪30g,当归10g,秦艽10g,川牛膝15g,僵蚕10g,蜈蚣2条,侧柏叶15g,木瓜10g,伸筋草15g。该型患者同样可以配合针灸、手法、针刀等治疗,对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也是大有裨益的。

     按:“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裴老应用桂附八味丸阴阳双补,黄芪桂枝五物汤又寓意气血双补之意。另外,裴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反复强调患者卧硬板床,格外重视中医针灸、手法、针刀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分经论治,辨证循经取穴。正如《素问·刺腰痛论》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出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便反映了分经论治、辨证循经取穴的治疗特点。

     小结

     裴老认为: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众多,辨证准确是取效的关键,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情况是几种症候夹杂,需要随机应变的。如久病的患者可以加用虫类药物,以剔邪搜络;年高者往往多兼有“肾虚”,临床应当酌情加用补益肝肾的药物。但均应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原则,急则治疗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对于椎间盘脱出、甚至游离于椎管者进行中医药或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应审时度势,万万不可延误病情。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初次发作,症状较轻者,即椎间盘膨出及一部分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而脱出或游离的患者手术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本文摘自《国医名师裴正学医学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裴正学主编)。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编 校/虞静排 版/代叶丽

     微信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抗衰 | 减肥 | 上火 | 肥胖 | 头痛 | 补血 | 月经不调 | 小儿腹泻 | 小儿推拿 | 肾虚 | 宫寒 | 乳腺增生 | 抗癌 | 阳痿 | 早泄 | 前列腺 | 口臭 | 美白 | 丰胸 | 脱发 | 白发 | 祛斑 | 糖尿病 | 祛痘 | 坐月子 | 皮炎 | 风湿 | 冠心病 | 经络 | 高血压 | 高血脂 | 痛经 | 痔疮 | 便秘 | 失眠 | 脾胃 | 解酒 | 感冒 | 养肝 | 手脚冰凉 | 鼻炎 | 颈椎病 | 补肾 | 口腔溃疡 | 打呼噜 | 牙痛 | 咽炎 | 腰间盘突出 | 咳嗽 | 护眼 | 三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健康商城”品鉴优质健康食粮!记得点赞打赏小编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